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反映到体育上呈现出以下特点:重文轻武,重“静”轻“动”;重规范、制度,轻集体合作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中庸、重和谐,轻竞争。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国社会里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足球是集对抗、快速、多变、个人魅力与集体合作的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典型的体育竞赛项目,这不免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因此传统文化很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古代射箭活动中的德育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历史的演进同步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质,如希腊的重自然或印度的超自然。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参”等,将人和天地等量齐观。但是中国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类群,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带有这样的特征:即非常重视伦常规范与道德教化。以至中国古典文学突出强调“文以载道”;史学以“寓褒贬,别善恶…  相似文献   

3.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性格,势必会深深烙刻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上。通过对中国神话“人兽共体”的外形、“重德尚和”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特点的分析,合理地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具有仿生性、道德性、中庸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中、西休闲活动及其理念的差异(1)东方民族的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中国五千年的大陆文明和以厚重血缘维系的农本社会,使东方民族崇尚中庸、协和与乐生,休闲活动及其理念主“静”重“养”。即于静中求动,于“健”中求“寿”和“道”。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体育,以修身养性为目标,多以个体的、娱乐性的、技艺性的、表演性的健身、养生活动为主。在运动形式方面,表现为“上下相随”“左右相依”“内外相合”的整体性,在运动负荷方面,强调运动的节制性,不主张运动的激化造成人体内部平衡的破坏。(2)西方民族的休闲…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舆论纷杂不堪,抹黑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不当言论接踵而至。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与融合可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及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坚强助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机制和融合理路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文化强国”在利益、环境、道路的三个圈层中存在共生作用机制,同时存在超越“简单共生”,实现“超量共生”的极大可能,但在历史因素和现代发展的纠葛下出现文化滞后、利益难生、环境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社会生态,突出文化特色;依托“市场”“信息”政策道路,彰显文化自信;认清“文化堕距”,把握文化支点的三条融合理路,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在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的共生与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传统与现代不是一个新颖的命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步伐逐步加速,人们关注的视野更多放在当下,而不再关及于过去的“传统”。但是,从文化发展而言,由于对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忧虑,学者们对传统的关注反有趋热之势。这种关注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关注的成分,也有基于文化全球化视野下对中国文化命运的思考。由于历史绵长,中国文化的“传统”也就格外深厚,这使得“传统”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滋养,也成为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桎梏”。当然,这种“桎梏”对于文化的发展而言更应该视之为一种幸福的烦恼,而非一种发展的羁绊。因此,探求传统武术现代化之路需要对传统武术的“传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萍美  孙江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14-15,26
体育是文化的载体,源于西方的竞技体育从很多方面都辉映着西方文化的特色。首先,竞技体育极好地体现了西方文化重“竞争”的特色,其次,竞技体育处处散射着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科学精神,再次,西方文化重“法”的特色在竞技体育的评判中也得到了体现,最后,西方文化重“个性”的特点在竞技体育中也发挥到了极致。竞技体育的以上特色正是我们东方的民族传统体育所欠缺的,对此我们应大胆吸收和借鉴,以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进行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太极拳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进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含义的诠释,以及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价值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话语权;(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以“擂台再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3)形成新的体育文化风格,打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1.
赛事愿景是目标和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是主办城市、地区、国家认同的产物,是实物、场景、建筑等有形物与理念、品牌、认同等无形物的统一。借鉴其他国际赛事,杭州亚运会的愿景应在准确把握亚运会的定位基础上,从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浙江特色、亚洲与世界奥林匹克发展趋势、民意等总结提炼,最终达到动机与目标的对位,遗产与实践的对应,理念与宣传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运动、膳食与脂肪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和分泌的许多激素称为脂肪细胞因子。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促酰化蛋白、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机体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以及糖、脂肪代谢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脂肪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综述了脂肪细胞因子与机体许多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细胞本身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和膳食对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拓展了脂肪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指出对脂肪细胞病理、生理状态的研究将成为运动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探讨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将为干预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Collegiate 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most watched forms of amateur sport in the Philippines. Like any sport, collegiate basketball is governed by actors and stakeholders and characterized by issues and challenges. Employing a policy-capacity and synthesis integrative review approach,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actors, stakeholder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Philippines two leading college basketball leagues, namely, the Universities Athletic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and analyses the critical issues that confront these leagues in the context of college basketball governance. Issues include an overly powerful board of directors in relation to league commissioners, a lack of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lleged piracy of coaches and players, recruitment of players and coaches, the two-year residency rule, and parity in media coverage. Accordingly, the article assesses necessary on-going policy capacities and reforms which college basketball leagues undertake to achieve sound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量、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定向运动学习前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经T检验和x2检验且表明:定向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情绪调节,增强自信心与创新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积极实践,构建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改革热点、运行思路等层面上,描述总体上的发展趋势,即育人与健康、时间与空间、兴趣与成功,并分别论述了教学改革、群体活动、校际竞赛的发展走向,即选项与乡土、分享与共享、公平与公关。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了述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通过正确认识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可以实现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层释析与解读。通过从方法学的层面推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落地化支持,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协同进程,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条件,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之间的关联水平,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之间的现实机遇,将有助于优化体教融合实践路向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立足政策体系理论,结合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背景,分析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价值、理念与框架。认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在"三个有利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政策体系的"五大理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导向、突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政策宗旨、确保政策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强化政策的整合性与协同性、重视政策量化标准与异体评估;最后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测评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框架,并详细阐释了各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武术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寻武术套路节奏的艺术特性、表现形式、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其表现的因素,更全面、客观地指导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等实践活动,以推动武术套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武术节奏,认为武术套路节奏是各种动作在快慢、刚柔、起伏、轻重、长短等要素上的对比及各种要素有一定规律的交替组合。其节奏表现受时间把握、空间认识及身体素质、基本功、精气神、编排、呼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美的视角重新审视武术套路节奏的表现形式、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其时间性、空间性等艺术特性有利于促进现代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与经营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与经营效益进行评估是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水平,促进场馆公益得到较好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效益评估包括群众利用场地休闲娱乐、群众体育活动、为竞技运动服务、为学校服务,举行公众集会等方面,经营效益评估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财务状况、净利润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并结合逻辑推理方法建立以基层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竞赛、群众体育、经费自给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主的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与经营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机制、官僚制决策的效益悖论、各级政府供给权责模糊、供给行为失范、公共精神的缺失、"三农"公众价值的边缘化以及体育观念在农村的错位,将我国广大农村在社会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推向边缘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单一、低质、失衡和低效,不能满足新农村日益增长的体育与健康需求,导致政府公信力在农村的弱化,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和农村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有回应力的责任政府,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和谐农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