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发展目标,而这些发展目标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个人、社会到国家的不断升华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加的明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梳理,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现代科技革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使人的全面与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相适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吴珊 《科技创业月刊》2012,(1):94-95,103
"民本思想"是中西方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亮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都对人的理论进行过系统论述。基于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的理论追溯和马克思人本学说的再认识,以期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人本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源点。  相似文献   

7.
唐燕  张军厂 《科教文汇》2010,(18):12-12,41
在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坚持的是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自广 《科技广场》2008,(2):250-25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体系核心价值观和逻辑归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目标诉求。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问题,试图从宏观上的世界层面、中观上的社会层面和微观上的个人层面三个不同的层次探寻出一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赵莹 《科学中国人》2014,(24):248-24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在融入社会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得到拓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应该避免单向发展以及人只有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够实现全面性的发展。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整体而言,更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在教学岗位上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全面发展理论的四个主要层次入手,深入探索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并探究相关发展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厚的理论指导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出发点及最终目的与归宿;同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在协调中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其实质,正确看待它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企业领导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1)企业领导干部践行"八荣八耻"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既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人的素质如何、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同增强企业的核  相似文献   

13.
韩九琴 《科教文汇》2007,(10X):154-15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其实质,正确看待它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存在状态.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由选择的休闲活动和合理的消费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有利于休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谢秀华  崔晓辉 《科教文汇》2007,(12S):223-22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存在状态。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由选择的休闲活动和合理的消费促使人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有利于休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9)
人的类本质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异化了,人本身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人来说竟成了手段。马克思在追问经济异化的根源时,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表明人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裂。马克思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私有制的存在,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是人类通往全面自由解放的一种过渡。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利于现实人本质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从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角度作了论述,为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生活在自然界当中的社会人,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指人和人类社会整体变迁的过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世界性潮流,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社会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关于人的现代化,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人认为,人的现代化就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人的特性;也有人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这些解释都是不确切的。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  相似文献   

20.
王娜 《今日科苑》2009,(14):17-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对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中国古代就有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马克思也从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角度作了论述,为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