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从一九七零年开始为党报写稿的。十多年来,我先后向路内外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七百多篇,被十七家报刊电台采用四百多篇,被《陕西工人报》吸收为特约通讯员,被评为《西安铁道》、《中原铁道》报优秀通讯员。回顾十多年来坚持为党报写稿,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写一九七一年,队党支部让我担任通讯员,为报纸、电台写稿。热情一来,我一月内就写了十五篇,却石沉大海。我没有气馁,认真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写稿不见报,主要是自己没有抓准问题,稿件质量低。从此,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白天上班生产,晚上坚持写稿。这样见报稿件就慢慢地多起来了。一九七二年,我队二班担负咸铜线庄里至梅家坪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3.
与许多业余报道员聊天,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给报刊投稿是白费劲,十有八九不见报。听语气,似乎稿件未刊用是编辑没慧眼识珠。以前,我也为稿子难见报常埋怨编辑。后来,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这里我慢慢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基本理论和写作知识、技巧,先后在报上发表了几十篇稿件。为什么有的人稿子难见报?多数文章除了文字欠佳外,主要的是没有提出新问题、太平淡。稿件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何仁老师在《新闻与写作》(1992年第6期)上发表的《编者要拥有一批作者》的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我想从通讯员的角度谈一谈通讯员同编辑的联系。通讯员与编辑打交道,主要体现在稿件的供需关系上。我认为从投稿的形式上就应抱有坦诚的态度。一是勿一稿多投,或只送稿不寄稿。一些通讯员之所以采取一稿多投和稿件只送不寄的方式,我  相似文献   

5.
《新闻知识》在本期中就改进报纸版面组织专题文章,我看这个题目抓得很有针对性,几篇文章写得也很好。 不论是报社的记者还是基层通讯员,凡写稿者大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早见报,在好位置见报,但愿望终究是主观的,能实现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稿件的质量。一篇稿件从采访写作到出版见报,相关条件,制约因素很多,提高稿件命中率要作多方面努力。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无版面意识,版面意识强不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村学写稿的通讯员,因见报的心情比较迫切,凡是采访到可写的素材,总是匆匆地写,匆匆地发,尔后每天在盼着自己的稿子见报,这种采写的精神可嘉,见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然而有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因不知道编辑选稿、编稿的一些要求和程序,致使一些本来能够见报的稿子,由于在写稿时的疏忽和粗心,失去了见报的机会。笔者也是一名通讯员,通过几年的实践,加上接触一些报刊编辑,耳闻目睹编辑们编选稿件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初学写稿应有三忌:一急食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通讯员刚开始写稿不是从一件小事或某件事的一个侧面写起…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给贵刊写的《<新闻与写作>引我上路》的稿子,经编辑修改,以《初学者的话》为题在《新闻与写作》第五期发表后,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等省的一些初学写新闻报道的通讯员给我来信,问我刊稿率那么高,秘诀是什么。在此我向同伴们谈点不成熟的体会。写稿总想被采用,这是通讯员的共同心理,特别是初学者,更是如此。可是怎样提高稿件的刊用率呢? 人们  相似文献   

8.
每位通讯员都想多写稿、多见报。但是,有些基层通讯员常常却是事与愿违,好不容易采写的几篇稿子投出去,却好象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从业余通讯员到从事专业新闻工作,也有过同样的体会,每当这时,总免不了抱怨编辑几句。但细究起来,原来是自身在写稿上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在作怪,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刚写新闻稿件时,我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日,每天就是不停地写稿、投稿。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投了近300篇新闻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后来才想明白,这些新闻稿件之所以没有一篇见报,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抱着只要把稿件投去了,编辑一定会帮着修改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不注重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文汇报》等报刊已发表了我采写的稿件达100多篇。几年来的写稿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业余通讯员除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外,还应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提高稿件质量。通讯员在自己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仍然需要从中吸取教益。平时,每当报刊发表了自己采写的稿件,我就把剪报同底稿放在一起,从文章标题、字词句段直至标点符号,逐一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在新闻报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掌握好“对比”这个武器对通讯员提高稿件质量有很大帮助。“对比”的内容为: 其一,拿见报稿和底稿对比。有的通讯员把写好的稿件一寄出去,底稿也就不知去向,这种写稿作风是不严谨的。底稿是作者写作水平的真实体现,是作者的原始构思。稿件若是被报刊采用,作者应把底稿拿出来和见报稿认真对照比较一番。编辑可能对稿件修改了语句字词或者标点符号,编辑也可能把稿件的标题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在《经济参考》报上的“烦人琐事”栏目中,看到一名通讯员发表的《写稿与‘偷报’》的文章,说他为寻找自己被录用的稿件,不惜到外单位“乞讨”,甚至采取“偷”的做法。原因是某些新闻单位不向作者寄“样刊”、“样报”。我写稿的历史至今已有30年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军事记者》2012,(6):70-70
有幸到军报编辑部学习.能够翻阅许多通讯员的来稿。不过,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读一些过去名字时常在报纸上“闪光”的通讯员稿件时.真觉得那些稿件不如他们过去的见报稿写得好。我问编辑老师.是不是通讯员的来稿都是这个样.后经编辑修改润色后才变“好看了”。编辑老师告诉我,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报道员平时一味忙着写稿.不注意学习.肚子里的那点知识渐渐掏空了.所以写的稿件越来越没味道。  相似文献   

14.
通讯动态     
在农四师400多名通讯员中,有14人是师、团级领导干部,他们大都已坚持写稿数年,其中有4人被《新疆日报》等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副师长谢睦森常常是白天忙工作,夜深人静时伏案写稿。1985年他在自冶区报纸、电台上发表19篇稿件,1986年《农民日报》还在头版显著位置登了他的稿件。76团场政治处主任陈明章除积极写稿外,还亲自给通讯员上课。61团场政治处副主任阿依坦是少数民族通讯员中的佼佼者,三年共刊稿近200篇。72团场副政委阿洪拜往往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自退休后下基层少,写的稿件赶不上形势往往碰壁,所以就不再给报刊投稿,更不敢寄给北京的大报。但有两篇稿件与《中华新闻信息报》接触,深为编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好作风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95年开春,我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提倡写短稿,要记者编辑把反映自己政务活动的稿件压缩再压缩,由3000多字压到800字见报。我很受教育,就  相似文献   

16.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俗话说:“久病成医。”说的是经常生病吃药多了,积累了经验自己也会看病了。写稿投稿也是这样。两位通讯员同时起步,有一个很快成熟起来,稿件经常见报,成了优秀通讯员;有一个则一个劲地写,始终没有见报,探其“奥秘”在于:在一次成功或失败面前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刚搞报道时,我劲头特别大,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连写了80多篇还没见报,我也不气馁,希望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能感动“上帝”。我的宣传科长是一位“老新闻”,有一天,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搞报道单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自已的稿子见报了,你想一想,编辑为什么百里挑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业余新闻采访13年,专职新闻采访一年来,先后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千余篇,其中20多篇作品获奖,多次被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实理论营养,提高写作水平。1986年,我开始向报刊电台投稿。可是,当118篇稿件被编辑老师退了回来时,我真傻眼了,真想停笔不写。但是,编辑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并指出我写稿失败的原因是理论知识不足。从此,我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而且还参加了《…  相似文献   

18.
许多同志认为,通讯员上稿难,想上重要稿件更难。我以为,“难”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新闻的规律性,牢牢掌握写稿的主动权,重要稿件是完全可以抓出来的。1983年以来,我先后在《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头版头条稿件20余篇。我想结合自己的写稿实践,谈谈通讯员抓重要稿件的几个要素。要善于钻研和分析问题,增强新闻敏感性抓重要稿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钻研和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不断增强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从去年至今写稿110篇,被采用97篇;去年分别被《中国石油报》、《胜利报》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团委评为模范通讯员。同行们说我很幸运,是块料;厂宣传科请我去介绍写作经验。其实,我搞报道只有一年半,当初也和许多通讯员一样,感到基层活动范围太小,没什么可写的,或稿件写好后,匆匆地投寄,结果是一去无音。后来,我认真学习新闻写作基本知识,注意做到脑勤、手勤、嘴勤。稿件开始见报了。我  相似文献   

20.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