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犯罪的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准确把握不同犯罪的法益,对于理解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能够解决财产犯罪定罪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对于财产犯罪的法益,理论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中间说等多种学说的争议,从维持法秩序的统一和妥善处理民刑关系出发,应坚持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立场,"占有说"的刑法定位是较为合理的,由此可以确定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对财物的占有;而财物的具体内涵应坚持"法律/经济的财产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介绍各个时期民法占有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占有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传统上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占有以强调对财产的保护为出发点、以确定财产的归属为归宿来研究占有问题,对占有进行理解。而现代民法日益重视财产利用,现代占有的实质是:强调对财产更好地合法利用。因此,应该从如何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赋予占有以全新概念,进加强对现代民法占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9):44-52
刑法中占有的内涵源于民法,但由于民刑之间立法目的、调整手段迥异,其内涵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法的基础性原则,对于刑法中占有的认定也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封缄物、货币等特殊物品的占有状态问题仅是刑法中占有内涵在特殊情况下的理解与应用,并未超出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封缄物整体及其内容物占有状态的界定,应从刑法中占有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理占有与观念占有来界定,不可一概而论。货币在民事领域"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在刑事领域并非天然得以适用,仍须从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出发,对货币的"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适用情形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4.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民法中的“占有”是指占有人时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和修正说,其中,最为妥当的是平稳占有说.基于以上理解,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运用不法侵害手段严重违反法秩序,违背他人意志,破坏其对财物的“平稳的支配关系”,强行建立对财物的“新的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6.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把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认定为财产所有权的通说观点虽然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但是主张对财产的占有也是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占有说存在更多的缺陷。完全可以在坚持所有权说的基础上对它面临的问题作出合理解答。  相似文献   

8.
占有制度是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有财产的占有又是占有中特殊的一种,从而具有其特殊性质和特定作用,在效力上也与所有及普通的占有有着显著的区别.只有处理好了这种占有,才能协调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结构,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法益是指由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利益和价值。盗窃罪的法益是指为刑法保护而被盗窃行为所侵害的利益和价值。本文在分析域外“本权说”和“占有说”法益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关于传统的“所有权说”提出质疑,并从物权保护角度,提出我国盗窃罪的法益应当是对财物的他人占有本身。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上认定"占有"应同时考虑占有意思与占有行为,二者缺一不可。实际存款人以他人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现金时,卡内存款归银行占有,实际存款人占有该存款所对应的债权。当名义存款人以实际存款人身份到银行通过挂失方式冒领卡内存款时,其行为符合"秘密窃取"财物特征,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11.
德日刑法学中的财产罪保护法益问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罪侵害何种法益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早有争议的问题。在德国有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在日本则有本权说、占有说及各种修正说之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是扩大、缩小、还是适当限制财产罪的处罚范围。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学说而论,财产罪的本质是侵犯财产所有权,似乎本权说更为可取;刑法的廉谦抑性原则也要求对财产罪的处罚范围加以限制,采取本权说更符合刑法的精神。但对传统的本权说应该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在性质上并非权利。占有保护请求权是民法赋予占有的核心法律效果,占有诉讼即行使该请求权而发生的诉讼。占有诉讼着眼于事实秩序维护,简捷迅速,实行"占有诉讼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围绕占有事实是否受到侵害展开诉讼,不同于司法中习惯的"权利追寻"诉讼模式。在补权利之课、鼓励当事人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权利争议诉讼模式的确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私权的范围大大扩张,众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传统刑法对"财产""财产性利益""占有"等方面的解释结论已经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新情况,与现实的罅隙突出体现在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划分上。侵犯财产犯罪本身具有民刑交叉的特性,从民刑交叉的角度出发,厘清民法中的物权关系、物权变动、侵权关系对刑法的借鉴以及与刑法的界限,并从三个方面对侵占罪与盗窃罪进行区分:第一,基于民法中的侵权关系,区分侵占罪的基础;第二,基于民法中的物权变动,考察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被害人意思;第三,基于民法中的物权关系,考察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对象范围。通过这三方面的区分,升华至方法论层面,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加以厘清,提供民刑交叉划分标准,增强刑法理论的包容性,并为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案例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占有     
占有作为静态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是指占有人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我国《物权法》专编规定占有制度。本文针对占有的基本问题略作阐述,以期对物权法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物权的起点,占有制度的存在,弥补了所有权制度和他物权制度的空白.占有与所有权、他物权共同支撑着物权制度,只有完整确立这三大制度的物权法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法.大陆法系民法中占有制度渊源久远,异彩纷呈,相形之下,我国占有制度残缺简陋几近于无.笔者拟从占有、占有性质、占有条件、立法建议及比较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占有学说极具开创性,影响了萨维尼等学者。康德认为社会分为自然状态和文明状态。文明状态是有法律状态,建立在分配正义基础之上,自然状态中则无法律和分配正义。占有是人的生存必要条件,也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然状态下的占有是暂时的、不安的。只有个人意志经过联合形成公共意志——法律,文明社会才能形成,占有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文明社会中的占有才是真正的占有。康德的占有学说对理解民法和刑法中占有的不同具有启示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一定的财产内容,在交易中能够体现其经济价值,能够独立存在于网络空间,应属于刑法规范中的“财物”范畴,具体为传统财物中的“无体物”。同时,盗窃他人所占有的虚拟财产,能够使得行为人排除权利人对虚拟财产的事实性支配而不突破与实体占有趋同的事实性和物理性,符合传统盗窃罪中占有转移行为构造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对以虚拟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盗窃行为,在传统财产犯罪罪名的框架下,适用盗窃罪的解决逻辑并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具备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观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金钱观教育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金钱观教育可以疏解儿童的占有欲从而减少儿童的占有行为,又由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金钱观教育的特殊性。作为家长及教师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教育学前儿童尊重他人财产及劳动成果,让其学会分享。  相似文献   

19.
盗窃罪的这体要件一直未引起我国学界的太多关注,本以两个具体案例为切入口,在评析外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民用法中的有关理论,指出我国传统理论的缺失,提出以占有这一事实状态为盗窃罪的客体要件的主张,并对“新占有说”与“混合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占有,是指人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权利,但却在物权法中规定,并对这种事实状态予以法律保护,使其具有准物权的性质,不受他人非法的任意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