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黄金林 《东南传播》2015,(3):120-122
作为基层电视媒体,县级电视台要留住观众,就要在提升传播力上做文章。要提升传播力,要在节目内容和节目编排上下功夫。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要精简领导新闻,做实民生新闻,增加人物报道,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报道;在节目形式上下功夫,要注重画面的工整性,语言的平实性,编辑的规范性;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要慎排头条新闻,形成组合版块,注重编排节奏。  相似文献   

2.
规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君 《当代传播》2007,(5):100-101
电视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着某些误区,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传播内容上注重提升品质,在传播技巧上讲究策略,在传播中同等关注城市与农村,传播主体应注重构建和尊重公众话语权,从而实现自我完善,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全方位增强传播力 记者:当前,海内外对中国加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举措十分关注.您如何看待中国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刘国昌:在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问题上,首先要有传播力,要思考如何把中国的声音、形象传播出去,让它入耳、入脑、入心,然后才能产生进一步影响.如果传播不出去,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要把声音传播出去,电视、广播要能落地;纸媒要建立、增加印点;传统媒体要会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电视媒体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接受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各级电视台都在自主创新、模式开发和引进,以及好剧大剧的订制编排上拼实力。电视媒体除了保持和发挥自身内容制作的相对优势,还需在营销推广和终端利用上不断创新,创造价值增量,增强传播效果,提升竞争实力。作者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创新节目的营销实践,以及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被广为应用的口碑传播的优势特点,从传播的渠道、方式、时机、内容再造、观众体验、受众引导等多个方面,提出电视创新节目的全媒体口碑传播营销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武新宏在《电视纪录片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电视纪录片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思考。一、拓展题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有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不足,提升电视媒体竞争力,而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由于推广力度不足、内容形式单一和互联网思维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国元 《新闻前哨》2023,(22):31-32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结合传统广电媒体资源通道,重点把握传播时效,依靠媒体融合传播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扩充内容呈现样式,提高新闻内容可视度、参考性和服务性,全面提升电视时政新闻在区域范围内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由传播与艺术两大部类组成的大众传媒。而在中国,这两部类内容常常是各说各话。有没有一种思路、方式将二者整合为一体?我认为,这就是传播艺术。所谓传播艺术就是对特定内容的创造性处理.无论是非虚构的电视传播,还是虚构的电视艺术,在电视传播艺术这一点上它们是共通的。目前,要提高电视的传播效果,提高电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就必须提高电视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彭雨晴 《传媒》2019,(3):57-60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明确了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工作要求,提出要在新形势下推进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华语电视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人所接触的华语电视,既有中国对外传播的内容,亦有海外华语电视频道生产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籍宝乡》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语电视频道8TV(八度空间)新闻及时事组于2017年12月推出的文化节目,节目以籍贯文化为主题,以纪实拍摄为手法,讲述马来西亚华人与其籍贯原乡的故事,以“满足”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创下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收视率之冠的成绩,节目首播的每一集作品都获得了50万以上观看人次的收视热潮,可以说,该节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语电视文化节目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张美玲 《今传媒》2016,(6):103-1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对外宣传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途径,其跨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宣传片在形式上要注重视听语言的专业性,在内容上要考虑不同文化的接近性。本文从多方面对宣传片进行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传播的内涵与规律并展望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未来,为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良好沟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意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电视民生新闻要拓宽报道对象,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格,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肩负起媒体舆论导向的责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享誉国际的重大赛事,也是我国传递国家声音、展示国家文化、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大举措,同时还呈现出较强的全媒体传播特色与传播影响力。至此,分析全媒体对于北京冬奥会的传播,特别是此次的创新性传播就十分必要。本文将以全媒体语境作为背景,以新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结合电视、微博、抖音等多种具体媒介案例,探究其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还有受众体验层面上的创新路径,进而得出结论:在全媒体语境中,新旧媒体都以多种多样的内容生产、全媒体式的传播宣发以及个性化的用户参与促进北京冬奥会的传播,提升北京冬奥会的话语力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增强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互合,彰显创新路径,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从电视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看 对电视媒体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的认知,决定着电视媒体内容的生产形态、运作方式及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媒体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点是技术利用,而且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理解电视是技术媒体,更要从电视媒体、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认识技术,电视媒体必须将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看技术是如何改变电视内容、提升电视内容的表现能力以及如何影响着电视与受众之间关系的,这样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当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手机电视逐渐成为"新宠",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尽管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来看,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克隆传统媒体内容、节目内容缺乏创意、传播内容未能与主力受众群的需求相吻合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电视传播要不断进行创新,尽可能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林凌 《当代传播》2013,(2):83-85
从传播法角度分析电视低俗内容制作与传播,对于从法律上规范电视媒体的权利与义务,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人格权,净化信息传播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隐私支配权受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限制,公民行使隐私支配权不能突破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底线,更不能对抗公共利益需要。电视媒体具有公益性质,不仅要承担消极义务,还必须依法履行积极义务。依法维护信息传播秩序,是解决电视传播低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电视媒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软实力作保证。①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已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在危机中面对挑战。②电视作为目前世界上传播范围广泛的传播载体,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宇 《视听界》2015,(2):62-64
西方国家的电视媒体在当前国际传播竞争格局中居于优势地位,除了内容优势,其运营理念也有长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是当前国际电视新闻频道中的佼佼者,在国际传播中积极采取连锁化策略,提升盈利空间。我国当前正在积极推进国际传播,可借鉴西方媒体有益的运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电视传媒对外传播力构建路径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为研究案例,从历史文化层面入手,对《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传播的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价值理念的文化认同是"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创新传播方式,以"电视+"为契机,主动实施"融战略",努力贴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关切,转变传播观念和传播语态,逐渐建立"你说—他听—他信"的新型传播模式,不断提升电视媒体对外传播公信力,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0.
吴萍  秦政 《传媒》2021,(18):44-46,48
多元媒体传播格局下,电视主旋律节目需要"修内功炼外功","内功"体现为创作上寻求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外功"则是要寻求合作平台,携手提升传播效果.只有打破电视传播的"舒适圈",实现电视主旋律节目的多渠道跨平台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凝聚国民共识的宣传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