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玲 《教书育人》2011,(30):46-4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即诚实、诚恳,真实无伪。诚信的基本含义是诚恳老实,守信无欺。它要求人们对己不自欺、诚实无妄,对人不欺人、重承诺、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为政之要,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1]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含有诚挚、诚心、诚朴、诚恳、诚实等等。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实无妄、诚信不欺的意思。信,也表示诚实不欺的意思。这正如程颐所说:“诚则信矣,信者诚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信就是诚,诚信要求一个人,为人处世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实在、信守诺言。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诚信。把诚信看作是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是完善人格的必备品德。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心实意,那么他的一切道德行为就会是虚伪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诚信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古老而且重要的话题,它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或真实无妄。起初,诚与信是分开使用的,两者都有诚实、真诚之意。“诚”在词源中释意为:真诚、真实。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释意为:信也。“信”一词,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不欺之语  相似文献   

4.
播种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儒家强调做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中,就有一个信字。诚实、不欺,谓之信;诚信美德的核心是诚。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则顺利。  相似文献   

5.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实”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即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相似文献   

6.
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信”就是“守信、遵守诺言”。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党的十六大报告都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教育部也将“诚信”写入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而且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它是指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是两者的合称,简单来说,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本文就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发表一些见解,旨在促进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诚信”即城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信”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规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它的基本含义是诚实不欺,言行一致,遵守诺言。诚信在为人、持家、交友、治国、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研究诚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诚为本以信立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份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诚实无欺的道德传统,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即忠诚老实,守信即遵守自己的信约。它具体表现为:忠厚老实,不贪不欺; 勇于责己,不护己短;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言出必行,反对空话; 表里如一,力戒虚伪; 实事求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字典上解释"诚实"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守信"即诚实不欺,遵守诺言. 诚实是人的一种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的显著特点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不讲假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思,对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不文过饰非,不欺骗他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言必信,行必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14.
一、诚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础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诚信要求人们信守承诺,笃守约定,坦诚真挚。童叟无欺。诚信不仅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孔子曰:"人无信不立".诚信即诚实信用,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讲信誉.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  相似文献   

16.
唐郁荣 《班主任》2003,(6):16-18
诚实守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诚,就是诚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就是“言必信”,讲了就要做,遵守诺言,讲求信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的立身之本、立业之本,更是一个企业的立企之本,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7.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的信任危机日益暴露并愈发严重。儒家倡导的诚信观念要求人们真实不欺,诚实守信。儒家的诚信精神同样是网络世界的生存之基,只有遵从诚信原则,增强自律意识,才能确保网络世界的净化。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规范,是指在个人立身处世、人际交往、道德修养、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今社会日益广泛的交流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更要求人们要提高道德意识水平。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社会思潮的代表。他们的诚信,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一项核心内容。所谓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诚信的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开展班级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