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期,技术哲学研究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走上学术纲领重构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技术哲学的努力、工程和人文传统的整合、社会建构论与技术批判理论的整合、"经验转向"的探索以及对技术哲学作"库恩式"的思考等方面。在探讨当代技术哲学家重构研究纲领的各种努力的基础上,就技术哲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反思,并给出本文作者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3.
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技术范畴中一些重要概念的产生与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着眼于把诠释这些关键词意义的"文本"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进行话语分析和文化研究,以展现技术概念与技术文化的建构与演变过程.这种考察表明,对这些关键词的历史诠释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它们作为经典文本,与自己所处的具体历史语境相互参照而制造互文性、重构文本及其意义的过程.正因此,任一概念都会显示出复杂甚至矛盾的意义.这为我们讨论技术概念展示了一个建构论的历史的视角,以此倡导技术史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平等与共享,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和推进,以性别平等为理念的先进性别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文章对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进行了解构与反思,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认识和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突破点和面对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技术概念的复杂性是导致自主论和建构论纷争不断的根本原因,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必须区分哲学语境和社会学语境.反思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历史的维度,同时要顺应技术哲学当下发生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6.
吴欣桐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71-1679
创新管理的理论研究需要随着现实情境和理论演进而不断拓展。对创新管理范式进行性别化的解构和重塑,是在创新管理研究成果之中加入性别维度、进行理论的性别化再建构和反思,有助于提升创新成果的质量、承担对两性的责任、实现社会普惠。性别化的创新管理,融合了女性主义科学史、性别与科学技术、性别与管理实践、性别与创新实践、创新管理的理论成果,是以创新全过程模型为基础,通过“修正制度、修正知识和修正数量”三种性别化创新策略,对创新战略制定、创新计划制定、创新项目组合、创意发展、研发和设计、生产制造、商业化和阶段性调整八个阶段实现性别化解构和重塑,从而解决原有创新管理过程的性别盲视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创新管理的性别价值倾向性,实现创新管理中多元融合的可行性、提升人文关怀和道德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技术使用是技术哲学中与技术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使用者对蕴涵着自然规律的技术进行符合预定功能或不符合预定功能的操作、利用和发挥的活动,这不仅是"已经在此"的技术的功能在生活世界里实现的过程,也是使用者与技术的双向建构过程。对技术使用进行哲学反思,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正处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学科性质以及研究实践上看,技术哲学学科具有参照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其进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史转向,加强技术哲学史的研究,建设开放性的技术哲学学科。同时,技术哲学还可从科学哲学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得到有益于自身建设的启示,如建设哲学学科与非哲学学科的选择问题,哲学家与科学家的沟通和联盟问题,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可能合流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以现象学的视角来对社会科学的基础提出发问,必然需要回应现象学在何种方式上可以与社会科学发生关联,从自然态度向现象学态度的转变意味着现象学作为哲学本身可以就社会科学提出批判性反思,进而这一反思中的意向对象和意向行为的说明实则就是对自我建构的把握和对社会科学发问方式以及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奠基的说明.这构成了现象学反思社会科学的意向性结构,不仅使我们可以就现象学立场提出对社会科学的新理解,而且实际也意味着社会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路径的可能及必要.  相似文献   

1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古希腊时代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一门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的经典学科。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形而上的、完全抽象的哲学研究范式已经不再为哲学工作者们所热衷,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贴近社会脉搏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笔者力求以最为精炼的语言,从哲学研究范式的角度入手,剖析作为社会哲学中的最后一环——社会工程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性别与技术"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进入技术领域的女性主义为反思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技术女性主义的后期走向充分整合建构主义的理论洞察,并植根于技术实践中的性别问题,为解构父权制的科学技术遗产并以符合女性主义政治目标的方式重构技术的未来提供了富于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丽 《科技风》2013,(8):201
本文从现代技术的哲学概念出发,主要介绍了现代技术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以及浅要的分析了现代技术的商品属性的社会性,其实也是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怎样对待现代技术的商品属性,用两个例子阐述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情报学学科的名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植惠 《情报科学》1999,17(1):25-28
信息与情报各有其特定的涵义,两者不能等同。“科技情报”更名为“科技信息”不是一次成功的举措。作为主要研究科技情报规律性的情报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目前这一学科的名称不宜改动。  相似文献   

14.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在电子技术和电路理论知识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困难,兴趣不高,对变流电路拓扑结构、驱动控制方式等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传统上作为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适合车辆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上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使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对电力电子技术在车辆工程专业中有一个“车辆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陶瓷工艺学”是一门教授传统陶瓷制备工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雨课堂”为工具,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能以更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获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来调整教学过程。相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下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探讨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提出、理论界的解释以及在发达国家消失的过程。基于此,认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应当具有阶段存在性,在随时间动态演进的进程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力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作者提出:逻辑功能形象化,实验具体化,思维创新化,教学科研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小蓉 《科教文汇》2013,(24):87-88
目的: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结论:在教学中应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很好地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uses the NetCorps Jordan project as a case study of the ways in whi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nsforms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at the grass root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role of gender in shaping such processes. In the end,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motivations, the hopes and the results of one Arab country’s IT4 D experiment using the narratives of the participants as a guide. It is clear from the analysis below that culture, context and gender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who gets to do what with IT.  相似文献   

20.
文兴吾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4-19
本文系统、全面地讨论了江泽民的"科学技术动力观",尤其是用自组织理论对它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