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采用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及投影分析等4个方面研究信息技术服务业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率。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综合效率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的提升;但是经过投影分析证明信息技术服务作为要素投入尚未达到最佳配置比例,制造业产出尚有不足。此外,由于我国31个省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最后为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97-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域空间面板数据,从专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产业水平提升以及产业信息化程度的增强,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后,其产业规模扩张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逐步减弱,而产业水平、产业信息化与空间相关性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不断增强。第四,本文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未发现统计上的显著联系。最后从协同机制、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产业和营商服务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工业生产率、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三条路径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但存在异质性;(3)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两种中介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且两者在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绿色经济效率中表现出“由抑制到促进,由微弱到增强”的阶梯性特征。文章不仅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中具体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证实了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在前后向联系的基础上,制造业结构、规模与技术水平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并利用中国2005—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模型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占比的上升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无显著影响;通过前后向关联,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生溢出效应;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结构、规模与研发投入发挥的作用都不显著。制造业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低需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与制造业前后向关联不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不紧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投入,其快速发展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运用199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引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直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水平,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金融保险业对制造业效率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区位商指数(LQ)测算并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以产业结构优化(IND)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LQ)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水平(RGDP) 、技术进步(TEC)、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控制变量,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3年间我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但省际间不均衡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呈负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隗斌贤 《科技通报》2009,25(6):866-871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面临在我们面前需要抉择的新课题。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二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在机制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工业效率以及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工业效率,还能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围地区的工业效率,而且这种空间外溢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边界。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来看,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工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周柯  武墨涵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31-138
文章基于科技创新活动异质性的视角,运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2010—2017 年的各地区科技服务业不同创新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两类创新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技术成果转化活动更能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科技服务业科学研究活动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制造业经济效益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则体现在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此外,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天津航空产业集群培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促进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角度,对天津航空产业如何培育产业集群进行了分阶段的发展思路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在行业特征的基础上识别管理胜任力,通过德尔菲方法对这些指标及定义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出28个胜任特征(其中评定出8个核心胜任特征),并采用非结构化的Q分类技术将其划分为5个类别。  相似文献   

13.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其自身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还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并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升级。应用协同学理论并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并将其应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促进和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面临挑战,因此,能否在某些地区或省份进行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接,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结合相关理论指出技术创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分析河南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河南省,目前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都比较落后,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上存在着明显的比较劣势.最后提出应加强自主创新,实行技术战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SFA修正DE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吸收阶段创新效率偏低,而易受环境影响的知识创造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出现了虚高情况;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中技术因素发挥主导作用,规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技术吸收阶段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高于知识创造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外部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各创新价值链阶段的影响皆存在很大差异,既会导致某些创新投入资源冗余,也会从价值链内部增进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钢铁产业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决定了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品结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制约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是推动钢铁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理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主导产业是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合理地选择好主导产业。这对于大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明确了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内涵,并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大庆市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从大庆市现代服务业中选取了七个行业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对比排序,最终确定了大庆市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云丹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90-92,98
有别于传统产业或其他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新科研成果与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而发展壮大。LED产业是当前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突破口之一,结合广东省推动LED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实际工作,就若干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目前存在企业集聚度较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未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