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陈 《早期教育》2001,(14):4-5
儿童乐园里只有两个孩子,男孩甲在玩滑梯,身边站着奶奶,男孩乙正从一边的扶手走上滑梯,母亲站在外面盯着孩子。甲的动作迟缓些,乙的动作较快,甲走向滑梯时,总见乙追上并试图超过他;乙为了滑滑梯,每每用手推开甲。  相似文献   

2.
王书伟 《家长》2013,(2):37-37
公交车上,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脸上挂着泪花,他的母亲在一旁低声呵斥他。从这位母亲的话语中,知道她这是带着孩子去学琴,孩子不愿意去,于是哭着闹起别扭。公交车开到少年宫站后,母亲扯拽着孩子下了车。  相似文献   

3.
幼儿离园前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沙。男孩甲突然去抢男孩乙的挖沙工具。经过一番争夺,男孩乙胜利了,男孩甲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个结局。因为并没有激烈争斗,他们继续合作、继续玩沙,一切归于平静。突然,男孩甲的母亲(一直在旁边和别的家长聊天,此时发现了问题)二话不说,走过去就从男孩乙手中抢过了工具。男孩乙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开始大哭。这位母亲丝毫不为所动,反指责哭泣的孩子:“你这个人,整天欺负小朋友,今天我怎么也不会把这个工具给你的。”一个小女孩走过来,从这位家长手中拿过工具:“这是我的,我同意给他玩的。”然后把工…  相似文献   

4.
夏初的公园是孩子们的天地。沙地,秋千,滑梯……到处洋溢着孩童清脆如铃的笑声。母亲们则在一边散谈或看书。突然有孩子尖叫痛哭起来,原来是两个孩子为争夺堆沙的玩具打闹起来。日本的小女孩把一个中国的小男孩推倒在地,小男孩满手是沙,惨兮兮地坐在路上抹着眼泪……听到哭声反应最快的自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中国孩子的母亲冲向前,狠狠地瞪了一眼日本小女孩,冲着自己儿子用中文低吼道:“你干嘛不还手?她推你一下,你就揍她两下嘛!你是男孩还打不过女孩?”说着伸手在儿子手臂上拧了一把,“没出息,就知道哭!”日本母亲则柔声对女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心中有眼     
你或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湖面十分平静。一个男孩和他的母亲安好了鱼饵放好了鱼线,只等两个小时后这里的钓猎开禁。他们盼望着能钓上一条鲤鱼,好赶回家熬一锅鱼汤,给年老的奶奶补补身子。他们耐心地等了好久,突然鱼线动了,随即湖面响起了大鱼扭动击水的声音。是条大鲤鱼,银白色的鱼鳞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鱼鳃在翕动着。这时候母亲看了看表,叹了口气对男孩说:“离开禁还有十分钟,孩子,我们放了它吧。”“不,妈妈!”男孩哭了,“这样大的鲤鱼不容易碰到,况且……”男孩看了一下四周,“只要我们不说,没有人会知道。”母亲说:“可是孩子,湖边…  相似文献   

6.
王书伟 《家长》2013,(Z1):37
爱孩子,就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千万别把家长的意愿放在首位。给孩子舒服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公交车上,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脸上挂着泪花,他的母亲在一旁低声呵斥他。从这位母亲的话语中,知道她这是带着孩子去学琴,孩子不愿意去,于是哭着闹起别扭。公交车开到少年宫站后,母亲扯拽着孩子下了车。望着这对母子下车的背影,我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叹。想起女儿小的时候,也带她学过电子琴,也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8.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9.
石茗 《家教指南》2007,(6):50-52
贵州省的一个偏僻山村,有一家兄妹杨刚、杨芳,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当时杨刚三岁,杨芳两岁。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1992年5月,30岁的母亲扔下两个孩子也撒手西去。杨刚和杨芳只有奶奶一个亲人了。7岁的杨刚上不起学,伤心地哭了。妹妹杨芳对哥哥说:“哥,奶奶没钱供你上学,我们去打猪草吧。”  相似文献   

10.
1 大多数孩子除了入园时哭一会儿,其余时间都能比较高兴地参加活动。可每天由奶奶送来的林林小朋友却是个例外。奶奶一走,他就哭着要奶奶,而且几乎天天如此。原来孩子自6个月起就一直由奶奶带,奶奶十分疼爱小孙子:不让小孙子跟小朋友玩,怕受到伤害;也不情愿让孙子的父母照顾,怕他们毛手毛脚弄不好;甚至不让其父母批评小孙子,说孩子小,不能受委屈,等等。因此,孩子在奶奶的过度保护下,形成了对奶奶的特别依恋。  相似文献   

11.
花絮一 玩滑滑梯时,文文站在滑梯的入口处喊:“明明快来滑滑梯呀!”很快。明明跑来,站在了滑梯的入口处。就在明明想坐下准备玩滑梯时,文文突然从背后用手猛推明明。幸好杨老师站在滑梯旁,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明明的衣服,明明才安全地滑了下来。于是,杨老师将文文喊了过来,进行了一次严厉地批评:“今天你在滑梯上推明明,真是太危险了。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动作,  相似文献   

12.
哭辨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与情感的语言。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哭不能漠然处置,只有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妥当解决问题。撒娇型这类孩子在哭时,眼睛盯着老师,嘴里发出的是“嗯——嗯——”的声音,还伴有甩手、跺脚等动作。我班上有个男孩叫潘明,只要我一批评他,他就会不分场合“嗯——嗯——”地哭起来,直到我对他做些亲昵的动作或戴顶“高帽子”,才渐渐地止哭。所以,当我发现他在耍小聪明时,便附在他耳边说:  相似文献   

13.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6,(20):59-61
德比被孤儿院的奶奶捡回去的时候,被一条小毯子包裹着,嘤嘤地哭哑了嗓门.他在孤儿院里一天天长大,尽管奶奶对他无微不至地关爱,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一晃,德比9岁了,这一年的母亲节,电视里播放了大量关于母亲的节目,他看见了母亲和孩子互相搂抱着在草坪上嬉戏,母亲和孩子手拉着手在商场购物,心里羡慕极了,产生了要找到自己母亲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也要讲人情味,那就是要尊重孩子? 不久前,笔者在商场中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抢了一个小女孩的电动车玩,女孩向男孩要,男孩不给,女孩哭了起来。这时男孩的母亲微笑着走过来,轻轻地对男孩说:“你过来一下。”说完就走到一边。小男孩不大情愿地跟了过去,这位母亲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轻声跟男孩交谈。开始小男孩还反驳,  相似文献   

15.
纸篓与墙     
两个男孩背起行囊,去拜师学画。一样的花样年华,一样的艺术爱好:迥异的作画风格,不同的理想追求。甲男孩梦想着少年得志,名噪一时;乙男孩梦想着领略真谛,成就佳作。甲男孩把所有的画挂在墙上,乙男孩把所有的画扔进废纸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案例一:微微(化名),女,23岁,家住东北农村,父母离异。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出生9个月时父母离异,母亲回到娘家以后音信全无,再没有见过母亲。父亲整日不务正业,欺骗亲里,靠酒精来麻痹自己,离婚后又再婚3次,居无定所,在家没有对其尽过抚养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微微的第一任教师却是爷爷奶奶。学说话、走路都是爷爷、奶奶教的。由于是隔代人,爷爷、奶奶在思想观念上、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出入。教孩子的时候没有耐心,方法也很老套,所以她在幼儿时期就缺少父母无微不至、亲近的关怀。两三岁的小孩子哭…  相似文献   

17.
徐岫茹 《中国德育》2008,(11):64-66
夏天的早晨,居民健身的场所。一位年轻母亲将一个约三岁的小男孩“逼”到滑梯下,尽管孩子不停地乱动,有时甚至倒立在滑梯上,妈妈仍不失时机地向孩子嘴里“进攻”着。原来是在给孩子喂饭。为什么不在家里给孩子喂饭呢?妈妈说:“在家里也得满屋子追着喂,还不如这里凉快!”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九月的一天午后,武昌实验小学门前。一位中年妇女手持一根棍子,驱赶着一个男孩走向校门口。孩子的母亲看着孩子走进校门,哪知刚折转身,孩子又“哇”地哭了起来。母亲又羞又恼,脱下高跟鞋就向孩子的脸上打去,鲜血立即从孩子的嘴里流了出来。为啥?孩子不愿上学。镜头二;F县县直机关幼儿园,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陪着孙女坐在那。上课了,老师请老奶奶走出教室,女孩也哭着跟了出去。老师没办法,只  相似文献   

19.
丑女正传     
lanechar 《成长》2006,(8):36-38
据说我打娘胎里呱呱坠地后,我的母亲哭了七天七夜。哭的原因有三:一、我不是个男孩;二、我的两个姐姐也不是男孩:三、我很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那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一道中考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入手,来展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其辩证思考。 例题: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某厂甲、乙两人按上级指示同时做一批数量的防护服。开始时,乙比甲每天少做3件,到甲、乙两厂都剩下80件时,乙比甲多做了2天,这时,甲保持工作效率不变,乙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比原来每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