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的腰部,在武术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称“腰为中轴”“腰为主宰”“打攀不活腰,终究艺不高”。适宜青少年锻炼的长拳,腰部活动范围较大,其功夫性主要表现在一个“活”字:腰肌既柔又韧,柔如锦,韧如弓。柔者。做前俯后仰动作时幅度扩展,姿势开阔,韧者,腰肌具反弹力,在完成翻身、旋涮,折叠动作时敏捷而富有弹性。柔里含刚,韧中有速,这是武术腰功的两个方面。其中“韧”包括劲力、速度、灵敏、反应等肌体素质,因而也是区别于一般舞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教学的步法练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法在武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腿上功夫,相对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往往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先练步法是一条练习武术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太极拳练习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都保持半蹲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及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负荷。初学太极拳的人,做起动作来往往会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有些人虽说架子较低,…  相似文献   

3.
我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练习武术,首先要以拳术开始。无论掌握哪一种拳路又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基本环节。即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方法。“基本功”是端正身体基本姿势、提高专项素质掌握该拳技术的基础训练。以长拳为例,它的基本功有:腿功(压、搬、耗、劈、摆、踢等)、腰功(俯腰、下桥、甩腰、翻腰等)、臂功(俯卧撑、倒立、转肩等)。桩功(马步桩、虚步桩等)。拳谚说:“打拳不蹓腿,总归是个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这说明腰腿功夫是练拳的基础。又说:  相似文献   

4.
在竞技健美操规则中规定,必须完成特定动作,这些特定动作中就有:高踢腿4次,高腾空大幅度的姿态跳2次,为了高质量完成这类动作,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提出了高的要求。柔韧素质是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之一,特别是肩、胸、腰、腿的柔韧性关系到动作幅度、动作质量和舞姿造型的优美及表现力。因此,必须对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系统的专项柔韧素质练习。一、拉伸练习法拉伸练习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是最基本的方法与手段,在训练中一般把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相结合地进行练习。如对肩胸部位的练习,可采用这种方法练习:1主动动力…  相似文献   

5.
“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是体操教学中女生的双杠动作,在双杠教学中是动作技术较难掌握的一个动作。针对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采用了垫子辅助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一、翻臀、提腰(不会发力)重心提得不够高翻臀、提腰是完成该动作的关键,而女生的肌肉力量差不易找到发力点,我采用了垫子上保护学生以头手倒立的形式练习提腰、翻臀、提重心,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在双杠上练习的畏惧心理,而且有利于保护者的保护。(图1)二、倒立不稳,出现前翻、砸杠、掉杠学生初步学习动作倒…  相似文献   

6.
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与运动成绩关系甚为密切,其作用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可加大动作幅度,增加肌力和速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从而使身体获得最佳机能水平,动作更显轻巧、灵活、协调争准确。由于田径运动项目多而杂,训练中很难把握柔韧素质的“度”,为此,我们以性别、项目、年龄等为突破口,加深剖析“柔韧素质”训练特点的力度,旨在进一步提高柔韧素质在田径各个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桥”和“手倒立”两个动作在小学四、五年级教材中出现,在初中、高中的教材中也被选用,往往又是中小学学生素质训练的动作,也是儿童、少年体操身体训练、专项训练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桥”和“手倒立”动作虽简单,但锻炼价值较大,通过锻炼收到效果比较显著。“桥”是发展腰、髋、胸、肩带(肩部)柔韧性的练习,当掌握“桥”的技术之后,便可以向难一点的动作发展,如前、后软翻,后手翻等。“手倒立”是提高前庭分析器官的机能,提高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培养头朝下、脚向上的方  相似文献   

8.
侧手翻是体操普修课中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内容 ,是手翻类的基础动作。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会侧手翻动作的同时 ,掌握侧手翻动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我们把侧手翻动作教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同学们教学专业素质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1 明确学习目的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开始时 ,需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解通过侧手翻的练习能发展灵巧、柔韧、协调 ,能使上肢、下肢、腰腹肌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增强关节、韧带和前庭器官的功能 ,同时还能培养果断、勇敢的优良品质。练习侧手翻还有助于掌握器械体操的动作 ,促进田径、球类等运动技术水…  相似文献   

9.
头手翻是一项以髋关节急速屈伸为主要特征的手翻类动作。其要领按动作进程可概括为:蹬地屈体头手立、绷腿前上急伸压、力推绷腿紧腰飘。这三句话既体现了头手翻的主要动力成分即“蹬、伸、推”,又  相似文献   

10.
侯转运 《武当》2008,(9):18-19
一、“两种功夫”解 观世界之功夫,古往今来,无非有两种功夫。一是以力量硬打,打倒对方,如少林拳、拳击、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等等;还有一种功夫即太极拳,刚好相反,专一化解对方力量为主。太极拳不讲级别、量级、体重、力量,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打法,任凭对方随意拳打脚踢,只要对方力量上我的身,瞬间进行化解,将任何方向的任何力量在瞬间全部化解,使之无影无踪,或使之反弹出去,并让对方飞跌出去。而且,对方的力量越大,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对方摔跌的越远,越狠,受伤越重。此即所谓“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练习对人的姿态和身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长拳类,包括刀、枪、棍、剑、拳的风格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静止动作挺拔刚毅,因此从身型要求,头要正,胸要挺,腰要立,这些要求完全是于动作的形态和内在气的配合所需要的,长拳讲究“提气”、“托气”、“沉气”、“聚气”等,有了身型和内在气的配合,在完成动作中就会体现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站如松”等形态要求。 太极拳是武术健身类的一个代表拳种,其身型要求头要上顶(虚领顶劲)下颌内收,面部自然,口自然合闭,肩要松沉,肘要下垂,两腋松空,含胸(胸部肌…  相似文献   

12.
王雷  翟斌 《游泳》2001,(2):24-24
初学蛙泳,脚部动作的掌握是重点,而腿部动作中的翻脚技术是关键。我们在多年的蛙泳初学班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翻脚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示范中重点强调翻脚技术,以引起学员的重视。 二、陆上练习中重点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水中练习。 三、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中持“手板”腿部动作的练习,一部分水感好的学员,腿部动作基本正确,掌握了翻脚技术,这时,要把掌握翻脚技术的学员和未掌握翻脚技术的学员分开进行练习。掌握翻脚技术的学员,在这个阶段要多进行水中持“手板”腿部动作的练习,教练员则在水中重点提示或“扳”…  相似文献   

13.
散打运动是一项以对方技击动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较力”的对抗性项目。力量素质又是一切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俗话说:“一力降十会”,“一胆、二力、三功夫”。都说明了力量素质在实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的基础,也是掌握技术的必要条件。力量素质的发展往往影响到其它素质的发展,有时技术掌握运用的不够,主要就是因为部分力量不足造成的,所以力量素质练习就成为改进技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侯胜川 《武当》2009,(8):1-1
“功夫”一词响誉世界,得益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推广。至今,很多老外仍然对“功夫”情有独钟。事实上,中国的“功夫”一直被神话所笼罩着,即使在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功夫依然没有脱去“神”的外衣。人们提及“功夫”,顿觉满纸江湖,令人回味无穷。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凌空一脚踢断上海租界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打的西洋武士跪地求饶……。功夫的民族“国粹”特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每提及此处,无数国民无不血脉贲张、手舞双拳——“功夫”理当如此。  相似文献   

15.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弹跳、速度、柔韧、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身体素质出众,可是当学生把这些素质和篮球结合起来时,却显得动作多余且不实用,“拉杆”、“收腹躲闪”、“空中换手”等被他们乐于推崇,相互模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参加里约奥运会周期女子跳马决赛的运动员所完成的两跳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总结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表明:1)当今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所选用的两跳动作以“踺子后手翻类”、“前手翻类”和“踺子转体180°类”为主,且多以“直体”来完成不同类型的动作,动作集中化发展,“前手翻类”动作难度的选择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当今世界优秀跳马选手两跳动作组合主要倾向于“踺子后手翻类”结合“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3)高难度依旧是跳马技术发展的主旋律,优质的完成动作将倍受关注,2者恰当结合是女子跳马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武术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动作数量多;二、方向路线多而变化又多;三、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等因素,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武术的教学中,主要靠教师来运用正确的示范和精炼的讲解以及合理的教法相结合,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冯振旗 《中华武术》2004,(11):38-39
八卦掌的特点是用掌不用拳,用法有“搬、拦、截、扣、推、托、带、领、拧、翻、走、转、缠、穿、刁、钻”十六字要决;另外还有砍、点、拿等法。身法除闪展腾挪之外,还要求身如游龙、形似飞凤的以动取静的游击战法。综上所述,八卦掌的特点可以归结为32个字,即“走圈练步,扣摆穿翻;轻灵敏捷,伸缩多变;回身似猴,换步鹰翻;简洁开展,势势相连”。  相似文献   

19.
冰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项树清 《冰雪运动》2008,30(2):14-17
柔韧素质对提高肌肉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加大动作幅度,预防损伤与减少伤害事故,促进体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发展冰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是提高其体能、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从柔韧素质与专项的关系、其外在的运动状态和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表现等方面分析冰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特征,提出采用静力、动力和超等长拉伸等方法,利用器械、轻器械、自身和外部的阻力等练习手段发展冰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 团身前滚翻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基本教材之一,也是向前滚翻类的“先导”动作,其“先导”作用在于能否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规格是:“蹬地前滚时有直腿过程,滚动要圆滑。”它依次以手、头后部、背、腰、臀着地,以二脚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动力来完成向前滚翻。过早或过迟的屈膝团身都有碍于该动作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如图1②-⑤)的动作要领,为时过早。因此,学生往往易产生三种不良结果。一是过早的屈膝团身,不利于两脚完成充分的蹬地动作;二是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