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张洪明 《新闻世界》2014,(8):310-311
南都娱乐周刊对文章出轨事件的报道在网络上引来巨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自由和尊重公众人物隐私哪个更重要上。本文从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形式来探讨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泛娱乐化时代,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冲突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处理好双方的平衡关系,构建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媒介议题.对此,本文在简要分析新闻报道与公众人物隐私权冲突的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对冲突的解决机制,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经常发生.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和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深圳晚报》记者被曝化装成医生潜入太平间偷拍歌手姚贝娜遗体,这一事件引发了媒介伦理的大讨论,媒体再度面临处理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表现与原因,尝试提出平衡二者关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互有联系又相互牵制,它一方面表现在新闻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权纠纷,另一方面表现在隐私权的过度主张对新闻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功能的妨碍与抵触。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与生俱来、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享受了许多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社会公共资源,使得其自身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密切关联。一方面,公众有知晓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公众人物也有其隐私权。但是,基于相关新闻法律、法规并未完善;因此,属于公众人物隐私的界定存在模糊和争议区域,从而导致公权和私权产生冲突。面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新闻报道权)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当今"娱乐化时代"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性社会现象和媒介议题。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经常发生。如何合理界定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协调两者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和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杜筠 《新闻世界》2009,(6):110-111
新闻传播的自由性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常常产生冲突。那么,到底何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新闻传播活动与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为什么会存在冲突?这二者之间又该如何调和呢?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闻业的进步,公众人物隐私权侵权纠纷案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地与新闻舆论监督权、公众知情权存在冲突。应该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给予无条件的保护还是适当的限制,本文在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判例,分析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法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理由并尝试构建我国公众人物限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维护公民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主要体现,而保证公民的个人信息及生活不受干扰是隐私权的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现象。本研究基于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表现,从不同方面协调二者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公民隐私权保护,将隐私权作为基本人格权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限制媒体权利,保护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2.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有部分新闻媒体的采访手法和报道内容十分低劣与不堪,为了写出一篇哗众取宠的内容而不择手段,在追求新闻自由的同时,反而侵犯到了他人的个人隐私,如果没有保障个人隐私权,一切的私人行为将像被摊在阳光底下,不受任何保障,因此是否该给予新闻媒体报道的特权,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对于怎样在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还仍有待努力。本文综合分析了新闻报道隐私权保护的意义、类型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空间日益透明化,个人的私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令人不安的威胁,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舆论监督权、社会知情权日益冲突,名人官司日渐增多。在我国,有关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很不完善。因此,媒体如何对待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问题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5.
王爱菊 《新闻窗》2014,(3):23-23
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都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价值上的差异、利益上的差异以及隐私权新闻自由权缺乏法律规范等原因,导致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不断发生冲突,因此,应当加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权的法律界定,在两者发生冲突时进行具体个案分析以及加强职业操守,有效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为题,主要从获得当事人同意、将信息渠道公开、所涉及到的人物是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相符合、严格控制隐私报道等五方面对其保护措施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依照文献资料法对新闻自由影响隐私权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对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后的抗辩事由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当下社会现状以及当前新闻时事的新动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更快的获得真实、新鲜的消息但是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新闻自由与当事人权利的冲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隐私权。由于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中一项人格权利在我国的民事立法领域中依然处于间接保护的尴尬状态。并且,伴随着新兴媒体在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蓬勃发展,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迭对隐私权的保护即存在很大机遇,同时又赋予了全新的挑战。笔者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对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法学上的评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大众传播全面繁荣,中国传媒业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催生了泛娱乐化的热潮.当低俗、失真全面渗透到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娱乐新闻逐渐在社会转型中迷失,尤其在对公众人物的报道中呈现出盲目炒作、断章取义的伦理弊病.本文从极具典型意义的"宝马离婚案"入手,浅析当前媒体娱乐新闻报道中公众兴趣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价值博弈,批判其中蕴含的伦理失范现象,并呼吁娱乐新闻的媒体责任,以期为当代娱乐新闻的伦理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熊杰 《声屏世界》2006,(12):28-28
每到开学时,一些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媒体往往对受助者的困难状况作“原生态”的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细节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电视屏幕上,使受助者在得到关注和资助的同时,背负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笔者认为,在贫困捐助的报道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1、不可忽视弱势群体的权力。现在,媒体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在新闻自由和公众人物隐私之间找到平衡,顾及更多的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很少考虑到贫困者的隐私权同样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人人都需要隐私权。隐私权体现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它是公民享有的生活秘密权,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