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同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性是语文工具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应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文本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则是语文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丰富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目的。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人文性是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一。人文性与语文素养是辩证的统一体,语文素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人文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这一规律多年来被人们所忽视。在构建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文本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则是语文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耿洪波 《考试周刊》2012,(71):39-39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文性的建构已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语文教育者都在致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力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完成语文教学人文性建构,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是人文性建构的重要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是建构人文性的主要途径;完善评价制度是建构人文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使得语文教育常常在这二者之间风吹两面倒。现实生活中许多语文教育活动可以拉大旗做虎皮,在人文性的幌子下从容地从事应试教育,统一论的语文蜕变通约为人文性下的工具论。伪语文、伪人文漫城遍乡,语文教育依然空心化。  相似文献   

11.
阐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中人文性的具体内涵及其追求方向,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人文性的具体表现。适应新课程建设的形势,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养需要通过人文教育获得,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教育性。小学语文所选古诗词具有生活性、通俗性、哲理性等特点,学生容易领悟到古诗词所蕴涵的传统人文思想,因此,要合理定位小学古诗词中的人文教育,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古诗词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人文性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判断事物是非的能力和对自我的约束标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过多地强调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肢解课文,繁琐的分析与刻板的训练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而不少教师又都走向另一个极端,谈到工具性,便认为是技术主义,于是语文又成为了"人文性"的天下,导致语文教育的目标逐渐被淡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多的人文性是时代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在充分挖掘文本人文性的基础上落实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追问人文性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担有人文教育的职责,这是毫无疑义的。即使力主语文的本质是“工具”论者其实也并不否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盖儒者之争皆在名实”,分歧在于对人文性的理解以及人文性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呈现。  相似文献   

18.
聋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并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文性。工具性是聋校语文教学的起点,是聋生一切发展的基础。人文性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聋校语文教育实现终极关怀的推动力。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在工具性的基础上提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工具性、科学化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讨的角度,对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