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从青少年违法犯罪所表现出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特征。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未满14岁少年的违法犯罪比例增大,人数增多。犯罪主体从身份来看主要是在校中小学生和辍学学生。据统计,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约占85%,未满14岁的学生占到近60%。可见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的现状令人担忧。辍学学生流向社会,其违法犯罪的比率更大。  相似文献   

2.
试析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日益关注的焦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安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必须研究与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系统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关系。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防犯体系,从而减少和遏制来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3.
吕巍 《华章》2014,(2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加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了解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解决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资料,本文将详细论述农村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征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为了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供思想政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它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有报道称,从1980年到1995年16年间,未成年人犯罪率增加12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20世纪80年代提前了2至3年,其中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也令人触目惊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而找到解决的对策。一、青少年犯罪新走向在嵩县法院审结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突出。在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中,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令人忧虑,其中职校生的犯罪率比较突出,而且呈递增态势,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职教工作的沉思。本就职校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作出分析,以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7.
郭红 《贵州教育》2009,(14):10-11
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突出。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逐渐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公安部曾发出过红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龄化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其特点,找准其症结,有效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外部的环境还是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逐年攀升,暴力化倾向凸显,犯罪类型增多,这已使得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部地区A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从青少年违法犯罪所表现出的情况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特征。未成年人犯罪 ,特别是未满 14岁少年的违法犯罪比例增大 ,人数增多。犯罪主体从身份来看主要是在校中小学生和辍学学生。据统计 ,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约占 85 % ,未满 14岁的学生占到近 6 0 %。可见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的现状令人担忧。辍学学生流向社会 ,其违法犯罪的比率更大。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以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为主。少数青少年学生贪图享受 ,沉迷玩乐 ,自己又没有经济收入 ,当家…  相似文献   

11.
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引入恢复性司法,让未成年人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主动承担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社会责任,消除对被害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能够帮助未成年人重回社会,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关系的恢复和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思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具有作案动机单纯,团伙作案,抢劫对象也是未成年人,抢劫数额小但次数多以及作案手段多为语言胁迫等特点。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联动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严重,并成为与贩卖毒品、环境污染相并提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适用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体法、程序法和处置法,制度建设的落后大大制约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工作的发展。鉴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犯罪原因,为了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构建符合当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公诉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结合司法实践,从诉讼程序、原则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构建未成年人犯罪公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对未成年人累犯制度所作的修改体现的是我国刑事政策宽与严的对接。根据第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构成累犯,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德主刑辅”的政策,但一味地轻判会过分纵容犯罪,因此这一规定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对于未成年人是否适用累犯规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论,笼统地规定适用或不适用,都会带来较明显的不利后果。第七条规定的条文中并未明确未成年人犯罪与特别累犯的关系,应当通过目的和体系解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权益,应在《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唆或针对高龄老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应将"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中"童工"的年龄上限提高至"未满18周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还应在《刑法》总则中界定"儿童"的年龄。为了加大对幼女的保护,应同时取消"嫖宿幼女罪"和"引诱幼女卖淫罪",并修正"强奸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的刑法规定。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sexual victimization of minors and the role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in assessing and intervening with sexually abused minors. Although estimates of child sexual abuse prevalence differ widely owing to disclosure biases and the definitions that researchers have used in studying it, it is clear that child sexual abuse is a serious public problem. Also troubling is the extent to which “normal” adults, especially males, exhibit sexual interest in children, suggesting that a substantial number may be at risk for victimizing minors; fortunately, a variety of inhibitory mechanisms prevent most adults from committing this crime. Although victims typically suffer from sexual abuse, surprisingly, som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victims of sexual abuse can exhibit neutral or even positive outcomes, a controversial finding that has numerous possible explanations. Tragically, childhood sexual abuse may lead the victim to become an abuser later in life, sometimes while still a minor. We suggest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特点,即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单一化、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时间趋同化、文化水平低层化.进一步剖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具体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一个刑事审判法官的视角,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前科作为一项有罪记录,会使行为人丧失一定的民事或行政上的权利、资格,对未成年人而言,前科对其生活以及回归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深远和严重。因此,无论从从实现刑罚目的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出发,我国均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审判工作中,要对未成年人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注意区分犯罪类型,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应注重评估人身危险性,做到宽以济严、严以济宽;应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明文规定,是在程序方面对刑法修正案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实体法上的对应。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相关制度的研究,可以探求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减少其回归社会难度的路径,以图推进我国法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