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崽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0):19-2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意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中“淡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学生在个性和创新写作等方面留出了空间,随即各种形式的考场作文不断涌现。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何谓文体素养?它是指人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不同文体形式的自觉观照、深切体验和正确认知,经由阅读和写作实践、历练、感悟而获得的对不同类型文体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把握。文体素养由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构成,它既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形成的综合素养,亦是读写能力的核心要素。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文体能力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时能够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对文章作品进行适切的评判、体验和创造。简言之,是指应对文体的不同形式和要求进行适度解读与得体写作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在对语文素养的关注与讨论中,文体素养尚未涉及;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文体素养的培育更是有意淡化或竭力回避。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它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正在并已经从教学实践中突显出来。我们知道,文体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它是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具体”,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作为读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养,就能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阅读文本;阅读不同的文本,也能摆正阅读姿态,选择适当的读解方法,达成适度而有效的解读。作为作者,有了一定的文体素...  相似文献   

4.
廖妙华 《语文天地》2011,(14):11-12
金振邦在《文体学》一书中提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才能在头脑中形成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而所谓文体感是写作者对文体图式的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运用。  相似文献   

5.
文体意识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的最重要内容。它是指不同文章体裁的性质、特点、规范、规律和要求在主体心理上的建构,即在主体精神世界形成文章图样意识。明确的文体意识对于写作主体的读写实践尤其重要。写作主体只有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才更有利于实现成功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马玲 《甘肃教育》2014,(17):46-46
正所谓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写作提供了编码程序。写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由于社会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编码会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负载文体意识的文体模式,正是这些代码不同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体现,即是作者建构对象世界所凭借的框架结构、图式工具。建构主义者也主张依靠"背景知识",以原有的经验、结构和图示为基础建构知识。由此可见,文体意识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伟 《湖南教育》2006,(6):17-20
何谓文体素养?它是指人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不同文体形式的自觉观照、深切体验和正确认知,经由阅读和写作实践、历练、感悟而获得的对不同类型文体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把握。文体素养由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构成,它既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形成的综合素养,亦是读写能力的核心要素。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文体能力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时能够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对文章作品进行适切的评判、体验和创造。简言之,是指应对文体的不同形式和要求进行适度解读与得体写作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在对语文素养的关注与讨论中,  相似文献   

9.
曹路 《教师》2014,(14):87-87
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了文体把握的要求,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文体意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本文从把握文本结构、明确学段目标、读写相结合三个方面谈了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回归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10.
现行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编排的文选型,从阅读的角度看每一组课文在表述主题上相对集中,可从写作的角度看就显得比较零散而难成序列或体系,因此提倡读写结合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而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关于文体意识在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表述中要求不一样,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体意识,对写作教学反而淡化文体意识,这无疑会让一线教师感到纠  相似文献   

11.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写作实践中,由于写作者没有形成自觉的文体意识,造成了不少写作问题。针对大学生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际情况,写作课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以加强文体意识为中心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通过“范文引路---讨论分析---理论总结---习作实践---评析反馈”分阶段、一体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学生文体意识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中引用倪思的话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这段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极端,但却道出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写文章要讲究文体,要有文体意识。文体是在千百年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章样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对文章的内容、形式方面都有独特的要求;而文体意识就是指对文体分类及各种文体特点的心理把握程度。文体意识强,才能够根据各种文体写作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体”,并在写作…  相似文献   

17.
文体感是指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的领悟与把握,包括对该文体一切构成因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的特殊要求的领悟。我国写作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形成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当做三种常见的教学文体,写作按相关的文体知识进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在要求中出现“不限文体”的说法。需要指出的是,“文体不限”并不是说写作中不要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不必像记叙文,写议论文不必像议论文,而是指写一篇作文不强求限用某一种体裁。当你确定了题目和某种文体后,你的写作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要求,突出其文体特点,千万不要文体杂糅。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定然会被打在低分之列。请看下面的几组训练题:1.春雨这个作文题可以写成说明文,又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下面对三种文体的写作作了几种提示,请逐一选出正确的一种。甲、说明文A.写春雨的性质、姿态、规律及与人类活…  相似文献   

19.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书信文体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对于此类特殊 文体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其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文本 的作者、内容、情感以及格式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将阅读 文本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 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