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大教育家杜威"学生为主体"的"新启蒙"时代,正是我国十年教育改革的追求——唤醒主体意识,提升生活经验;关注个性独特、促进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山东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导学案";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等,实现了杜威精神和赫尔巴特理论的有机结合。但大部分地区及学校教师仍是新瓶装老酒,因为老路是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沉淀,是确保中高考好成绩的法宝。那么,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旧之别的话语转换,在中西之争中逐渐地实现了新旧更替,不断走向现代化;再次,教育启蒙完成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主题转换,从培养救亡所需之"材"到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正是在这三重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现代教育改革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要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然有悠久的教育思想史,但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始于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杜威来华讲学之后,教育哲学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从1919-1949年,我国学者先后翻译了近10本国外教育哲学,自己编著了20余本教育哲学。国人编著的教育哲学,就思想而言,有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三民主义、天主教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就学科体系而言,有"哲学之教育应用"体系、"各派之教育哲学"体系、"教育之哲学"体系、混合的体系等。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教育哲学,不仅与西方教育哲学几乎同步发展,而且30年的建设,完成了中国教育哲学初建的任务,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把政治哲学与哲学人类学密切结合,用以指导教育。民主理论是杜威政治哲学的核心,新的人性论是杜威哲学人类学的核心。杜威的民主理论有如下几个独特的观点:一、民主是一种信仰;二、民主是一个程度问题;三、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杜威的人性论反对心身二元论,主张心身是连续的,人性是生成的、可变的。民主理论和新的人性论的结合使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民主维度。它具体表现为:教育以发展每个人的潜能为核心价值;教育即生长表明了杜威对教育中激进民主自由精神的强调;民主应成为教育中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杜威的教学论实质上不是活动教学论而是民主教学论。总之,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既内在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一种内在超越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阶段提倡的“民主”“科学”的内涵较第一阶段有了深化,也是民族救亡向前和向上的发展。从五四启蒙到五四政治运动,不是“民族主义淹没了文化启蒙”,而是“启蒙运动本身救亡目标的实践表现”;从五四启蒙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是“偏离了新文化运动的初始航向,而是纠正了初始目标脱离实际的航向的道路选择”;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绝不是‘超时’的盲从,而是民族救亡在更高水平上的历史选择”,可见“文化断裂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认为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有着惊人的默契。本文以教育目的为视角,详细分析了杜威教育目的论中的"过程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过程哲学"能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教育以伦理道德为教育核心,以"圣人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儒家学说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科举制联系在一起,更使中国传统教育在人类教育史上独具特色[1]。然而,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轨迹在外来侵略下发生了改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教育肩负的使命,现代教育则以促进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苦难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彻底改变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对流中的弱势,中国人民进行过艰难的探索和斗争,救亡和启蒙始终是历史的两大支点。由于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双重品格,所以无论是救亡时代还是启蒙时代都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并把其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救国是中国人民百年不灭的一场梦。正因如此,教育小说一直在现代文学史上绵绵不绝,重新解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百年中国教育史,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了解百年中国的心灵史。中国现代教育体制虽从20世纪初即已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