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参与式数学教学的概述参与式数学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媒介进行全体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共同设计出有趣、愉快、轻松、易懂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可以从课堂上获得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称之为参与式数学教学。参与式数学教学的突出点是激发、引导老师的数学设计能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愉快、轻松、有趣,就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来设计教学,而它的特点是具有更多的随意性,不受模式的限制和要求,使得学生和老师都能自由地发挥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诞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共同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经过三十年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很多老师总是整堂整堂的灌,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管怎样,老师总认为灌得越多越好,然而学生往往总是收效甚微,老师也累得精疲力竭。  相似文献   

3.
孙学东 《考试周刊》2010,(44):175-176
无效教学是对每位老师教学工作的最大威胁,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位老师教学实践所追求的目标。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每当学到酸碱盐知识时,老师总要想尽办法进行补课,加班加点地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学生的负担很重。在大量的练习之后,部分学生虽然能写出一些方程式、离子反应式.但无法掌握其规律,最终对化学的学习彻底失去兴趣。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了一些提高酸碱盐教学效率的体会,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学生机械地接受,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这样对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知识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困扰着语文老师.也给学生带来了痛苦。学生厌恶作文都是“三鬼”捣的乱。“三鬼”即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处下笔。怎样改变学生“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我就烦”的现实.是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艰巨任务。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课堂教学正逐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的中心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其两个根本要素没有变:老师和学生.其目的还是老师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的发展,但毕竟时代变了,教学的任务变了.然而教学的本质没有变.还是以教促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马娟 《陕西教育》2010,(10):40-4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愁、教师苦、费时多、效率低。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作文不再困扰老师和学生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容易让老师走入一个误区,也就是老师出题,学生做,做后老师再讲.作业讲评课往往是老师“一言堂”。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状态.这样的复习教学效率显然很低.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钱友红 《云南教育》2002,(10):18-19
一、评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1.这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是为主体服务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老师让学生读书,学生读后由老师来评价。老师扮演主角、法官的角色,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是忠实、听话的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本没有议论或者申辩的权利。只有让评读走进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2.这是课堂教学中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文课堂上.老师独霸讲台.目中无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成了教师完成所谓教学任务的配角.他们坐在教室里.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回想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时常听见不少老师抱怨:我们台上满怀激情.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我们老师拼命启发.举手学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1.
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最苦恼的问题.老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学,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它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学生由无话可说到文思敏捷.本人就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一点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李雅莉 《考试周刊》2010,(43):177-178
提到教学,我们经常说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然而现在广泛宣传的素质教育.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要用一碗水的知识来启迪学生一桶水的学问。这就更注重教学的思想和方式,需要老师探索出最佳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的方法思路很多,对于物理教学,我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分析、实践、总结,越来越深地感悟到,教学工作需要一个责任心强、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老师.以下是我对物理备课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小学教学研究》2009,(6):33-34,38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对低年级计算教学进行了明显的改革.从使用的情况看.老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结合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形式灵活新颖都是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但也有一部分老师反映新教材过于花哨.不够注重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认为计算教学课时明显减少.课堂上练习不够.担心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  相似文献   

14.
李代凤 《教师》2013,(29):44-46
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某一方面来讲管理重于教学。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都很好.学识水平高.教学准备也很充分,但是他在课堂教学中侃侃而谈,课堂疏于管理.学生似乎对老师精彩的讲解不在意。常常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打的打.闹的闹,笑的笑.老师学生根本就是毫无联系的两路人.教与学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两码事,课堂教学结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试想,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的初中生来说,这种疏于管理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根本不在教师的“管控”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根本没有听讲,没有学习,更没有开动脑子积极思考,如此这样数学还能学好吗?  相似文献   

15.
课前音乐是正式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的曲子。它可能是老师即兴之作,也可能是老师教学设计中的个必要环节。在一些公开课和参赛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广泛看到。然而.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也许非常注重教学思路的新颖独特.教学方法的个性体现,对于一个可以防止冷场,调动学生情趣.开阔学生视野的一个有效环节.却没有让它得到应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义教学的高耗低效.跟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仅仪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平时紧紧用着考试转.考试大纲要求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殚精竭虑于教学生懂“怎样解题”.学生疲于应付练习、考试.因此教师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模式是封闭的.教学方法是僵...  相似文献   

17.
刘海英 《江西教育》2004,(15):63-63
变老师介绍相关知识、背景为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过去老师作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的时候,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教学上的需要,去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内容.而丧失了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比如:以前我教学《荷塘月色》,介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主讲老师:任洁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积累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3.了解积累知识资料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张彩虹 《考试周刊》2010,(8):168-168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虚幻、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评价体系消极等诸多缺陷,导致思想品德课与生活严重缺失联系.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境教学可以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文本解读上求新.在教学设计上求异,是许多老师的追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考,才能博得听课老师的赞誉。固然,教学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但是,与求新求异相比.求实更为可贵。求实的研究视角就是关注学生,即关注学生“学”的活动是否充分展开。以得意、得言、得法为特征的“三得”阅读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