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老师为师不德,执教不廉,甚至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班华 《中国德育》2014,(18):6-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需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教师需提高生命自觉,深刻理解人的德性成长规律,按照人的道德生命成长规律开展道德教育,自觉运用多种教育方式立德。教师需要理解师德对教育的特殊意义,并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师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是指在教师道德成长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教育或管理策略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不同时期探索并实践了三大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策略:以知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修养式的教育策略、以管理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制度设计式的管理策略、以生活立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机制与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式的教育和管理策略。教师道德成长的三大机制与策略,都符合教师道德成长和学校管理的规律,三者并用是未来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而且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然而,部分老师为师不德,执教不廉,甚至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特殊的使命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民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端庄整齐的仪表、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民教师应当“讲师德、养师表、铸师魂”。一、教师“讲师德、养师表、铸师魂”的原因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才能把具备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用才智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具备了道德情操,还要有才能,这样就能使道德和才能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历史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和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兼具德、才、情、识四方之长,而“德“须为首要.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坚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的熏陶者,更应是道德的引领者.老师以自己的道德情操、思想修养、人格气质所构成的精神辐射,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濡染感召的作用.教师与育人,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轨,水乳交融般地渗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所教学科最活的“教材“,更是思想道德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正一、增强道德示范自觉性学校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做为当前工作重点,教师道德示范尤为重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提高对学校德育及教师道德示范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树立"德育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之一"、"道德示范是教师教学生活的有机构成"的专业思想,充分发挥道德示范作用。之所以强调教师道德示范作用,主要因为道德示范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道德行为模仿,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由示范和示范观察学习影响而带来的有利于高尚人格形成的心理变化。教师的道德示范主要体现在"身教"这  相似文献   

9.
陈平 《教育现代化》2005,(5):125-125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修养、教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教师的人格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关系到教育效果的优劣,关系到培养人才的成败。因此,成功的教育者,一定重道德,正所谓“生为人杰者,无不德当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修身”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古圣先贤进行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其中“立志”“为学”“省察”“力行”等内容,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立道德理想、积累道德经验、提高道德自觉、进行道德践履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相似文献   

11.
“德为师之本。”“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责任的特殊社会性职业。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执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理解,是对这种社会性行为的坚定而持久的内在信念,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要警惕两种错误做法:拔高"德"的尺度,过分要求教师"应然",使教师承受不应该且难以承受之重;或矮化"德"的水准,牵强教师顺应"实然",而使教师不能达到其特殊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魏芳 《学前教育》2023,(19):8-11
<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里的“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师师德,而另一方面强调的则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育德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德敏感性作为教师重要的育德能力,在幼儿品德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德是为师之本,为学之源教师的道德是调节教育这一职业活动中各种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必须清楚这一道德知识,它涉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与教师集体及社会的关系,又涉及教师的行为修养等。教师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相似文献   

16.
无德难成才     
悦之  张小玲 《高中生》2010,(31):4-4
德者,品行也,是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德者,恩惠也,是为惠及他人的好处。德者,信念也,是为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疑的观念。有德,便会忠;有德,便会孝;有德,便会礼;有德,便会有信……学生无德,难称全才,拥有知识而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在我们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叹国人道德观念的淡漠,道德力量的缺失。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行,从者必众。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国人在呼唤道德的  相似文献   

18.
<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这所屹立在吴中沃野的年轻学校,始终坚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文化"的办学理念,致力打造"至善"教师团队。他们在实践中觅真谛,在交流中求本源,在分享中探宏深。明德,弘扬道德、传播善行,是教师团队的核心文化。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  相似文献   

19.
马玉成 《青海教育》2010,(11):20-2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夏桂钱 《江苏教育》2023,(34):73-74
班华先生从教育的完整性和对人的精神关怀出发,倡导德育走向融合、教师要做自觉的教育者、实现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班主任应提高生命自觉,深刻理解人的德性成长规律,按照人的道德生命成长规律开展道德教育,自觉运用多种教育方式立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