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我国反兴奋剂犯罪的刑法规范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的《刑法》和单行刑法都没有设立兴奋剂罪,有关兴奋剂犯罪的附属刑法规范主要存在于《反兴奋剂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之中。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反兴奋剂犯罪的刑事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存在缺乏公正性、可操作性、刑种单一、单位犯罪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过于严厉等严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我国对单位犯罪处罚立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上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并不科学 ,任何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都必须具有商业性质 ;对商业秘密实用性的规定也不足取 ,它将介于应用技术与基础理论之间的应属于商业秘密范围的部分信息拒之于法律保护之外。我国刑法将过失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定为犯罪过于严厉 ,抹煞了罪过形式在确定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上的不同作用 ,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也不符合商业秘密保护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100条规定的前科报告义务为未成年人犯罪人复归社会造成障碍。《刑法修正案(八)》第19条首次对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免除作出明文规定,然而由于立法态度过于保守,条文规定过于简化,仍需对现有规定加以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对未成年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犯罪的主观方面内容的重视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以来刑法思想的一大进步,也是区分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主要根据。但是由于法律文化的差异,各国对犯罪主观方面的界定并不相同。正确地认识这种差别,对于研究各国刑法,特别是对于我国在“一国两制”的政体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吸收世界法律文明,促进法律文化的交流有着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刑法在犯罪主观方面内容的差别,意在为学界研究分析犯罪主观方面提供一个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作为刑法所规制的犯罪行为的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法律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规定逐渐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犯罪问题,《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顺应时代潮流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作出增加和修改,扩大了我国刑法调整的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本文从刑法理论界关于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不同观点入手,分析国外和我国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并对其在我国现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作出的规定进行评析,以期为我国单位犯罪的研究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8.
共谋罪作为一种未完成形态犯罪,主要存在于英美刑法中。共谋罪的设立对打击有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前适用刑法来保护法益,为国家提前发动刑罚权提供了正当性依据,适应了英美国家风险社会犯罪的情势。但共谋罪也具有一定缺陷,其造成的处罚过于提前也存在滥用和任意发动刑罚权的潜在风险。鉴于共谋罪立法利弊兼具,我们应当审慎对待共谋罪立法,并根据我国犯罪态势,扬长避短,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推进我国刑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亚道德"的法律评价只能是不道德;法律特别是刑法是对公民的最低的道德要求,"亚道德"不能逾越作为道德底线的法律、特别是刑法上的道德义务;即便是动机高尚的"亚道德"行为,只要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理应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贿赂犯罪进行了修改与补充.但目前我国刑法在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贿赂犯罪死刑的存废、行贿受贿罪的对称性、公款行贿、行贿未遂等方面,仍值得商讨,完善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刑诉法修订前,刑事和解程序在审判实践中已经有了相当范围的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在新刑诉法中的明确规定以及对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的适用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给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非监禁刑、行刑社会化等轻刑措施的实施,以图我国社会更加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依然存在且有时还十分猖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均构成极大威胁,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斗争很有必要。本拟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其处罚原则作一粗浅探析,并结合司法实践和国外刑事立法规定提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的建议。因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切侵犯财产犯罪一样,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非法经济利益,只有增设财产刑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再生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刑法学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法或民间法的概念话语及其思维可能存在不利于法治建设的隐忧,需要确立刑事习惯的概念定位。通过对刑事习惯问题的话语转换,在现有刑法理论、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的规范空间中,刑事习惯的相关情形完全可以得到恰当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学的"危险社会"见解看,危险犯是刑法对社会保护前置化的产物;从预防理论的角度看,危险犯存在与限缩的必要均为一般预防的要求;从刑事政策论的面向看,危险犯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隐忧。危险犯的处罚是当今刑法维持规范目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的趋势,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犯罪,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本文就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295条规定的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笔者认为,该罪法定刑过重有违罪刑均衡原则;也与该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相适应并导致了法定刑体系的不协调;同时,死刑的设置也与我国限制死刑的政策不符.20世纪80年代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是该罪设立及法定刑过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应对该罪法定刑进行相应调整,废除该罪的死刑以消除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刑事责任一直是学术界和国际社会争论的热点问题。在国际法的发展中,对于自然人的国际刑事责任的理论已经逐渐明朗,但有关法人、组织和国家能否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讨论,如能承担应该如何承担的讨论却愈来愈多。如果能从国际法理中和承担方式上论证法人和国家作为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和理性,将会使这个热点的争论进一步明朗化。  相似文献   

19.
人权保障作为人类一项最基本的道义,是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重中之重。维护和保障人权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现状,与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相结合,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不够明显,侦查机关的强制处分权缺乏有效的司法监控。而完善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需要做到确立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建立侦查司法审查机制。最终使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有利于人权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刑法课教学过程中,关于侵占罪的认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侵占罪在犯罪行为、性质和犯罪对象上存在着不同于其他侵犯财产罪的特殊之处,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