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正方形纸片ABCD中,E为BC中点,折叠正方形,使点A与点E重合,压平后,得折痕MN(如图)。设梯形ADMN的面积为S_1,梯形BCMN的面积为S_2:。求S_1/S_2的值。 5.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匀速行走,t小时后相遇于中途的C  相似文献   

2.
动脑筋     
育英中学数学园地有奖征解试题:“在△ABC中,∠A=60°,BD⊥AC,CE⊥AB,D、E为垂足,BC=2(3~(1/2))cm,S_ΔABC=8cm~2,求DE与S_ΔADE的值。小明求得答案DE=3~(1/2)cm,S_ΔADE=2cm~2,试鉴别正误,并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3.
例 (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51题):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20V;R_1、R_2、R_3,为定值电阻,但是它们的具体电阻数值都没有标注,知道它们电阻的可能值是44Ω、88Ω、176Ω或220Ω.闭合开关S,断开S_1、S_2与闭合S_1、S_2两种状态下,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10。电路消耗的功率有四种可能情况,其中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是1100W.求:  相似文献   

4.
1.用开关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例1 图1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仅S1闭合时,(V)表示数为13.5V,(A)表示数为1.5A;仅S2闭合时,(A)表示数为1A;仅S3闭合时,(A)表示数为2A.求:  相似文献   

5.
1992年高考数学(理科)第27题,若结合图形,解法就变得简单、直观。题目是“设等差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已知a_3=12,S_(12)>0,S_(13)<0。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指出S_1,S_2,…,S_(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1)由于等差数列{a_n}的通项公式可写为a_n=d·n (a_1-d),所以点(1,a_1)、(2,a_2)、…、(n,a_n)分布在一条直线l上,l的斜率即为公差d,且它过定点A(3,12)。(如图)。由于对称性,当S_(12)=0时,直线l通过线段BC的中点E(6.5,0);当S_(13)=0时,l通过线段BD的中点F(7,0)。因为S_(12)>0,S_(13)<0,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直线在直线AE与AF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六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文科类)第21题:设等比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若S_3 S_6=2·S_9,求数列的公比q. 《参考答案》中给的解答如下: 解 若q=1,则有S_3=3a_1,S_6=6a_1,S_9=9a_1,但a_1≠0,得S_3 S_6≠2·S_9,与题设矛盾,故有q≠1. 又依题意S_3 S_6=2·S_9可得  相似文献   

7.
体积的应用     
一、求距离我们知道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以及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都是通过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而获得的。而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往往也是转化为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或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因此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成为求距离的重要手段了。这里我们用体积的办法求距离。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体ABCD-A_1B_1C_1D_1中,求点A与平面A_1BD的距离。考虑三棱锥A_1-ABD其体积为1/3 1/2 1·1·1=1/6。如果以A为顶点A_1BD为底面,则设其高为x,而S_(△A1BD)=(3~(1/2))/4((2~(1/2))~2=(3~(1/2))/2 例2棱锥S-ABC的底面是边长为4(2~(1/2))的正三角形ABC,侧棱SC垂直于底面所在平面,长为2。有一条直线过S点和棱BC的中点,另一条过C点和棱AB的中点,求此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证:如图  相似文献   

8.
<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闭合回路;二是磁通量发生变化。通常来说第一个条件比较明显容易判断,而第二条件就比较隐蔽复杂了。通过以下两道易错题分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总结经验,防微杜渐。例1如图1所示,A、B两回路中各有一开关S_1、S_2,且回路A中接有电源,回路B中接有灵敏电流计,下列操作及相应的结果可能的是()。图1A.先闭合S_2,后闭合S_1的瞬间,电流计指针偏转  相似文献   

9.
文[1]、[2]给出了三角形余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推广:定理1:如图1,在四面体ABCD中,设顶点A,B,C,D所对面的面积分别为S_1,S_2,S_3,S_4,其中每两面所夹的二面角分别为a_(ij)(i,j=1,2,3,4,i≠j,a_(ij)=a_(ji)),则有S_1~2=S_2~2 S_3~2 S_4~2- 2S_2S_(3cosα23)-2S_3S_(4cosα34)-2S_4S_(2cosα42)(可  相似文献   

10.
<正>面积问题是几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都会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来求,本文就来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例1在△ABC中,AB=4cm,AC=3cm,∠BAC的角平分线AD=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解:如图1,在△ABC中,设∠BAC=α,S_(△ABC)=S_(△ADC)+S_(△ADB)。所以1/2AB·AC·sinα=1/2AC·  相似文献   

11.
题目: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1,P是对角线BD上一点,过P作EF∥AB,分别交AD、BC于点E、F,CP的延长线交AD于G,O是PC的中点,FO的延长线交DC于K。 (1)求证:PF=CK; (2)设DG=x,△CKO的面积为S_1,四边形POKD的面积为S_2,y=S_2/S_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相似文献   

12.
文[1]提出一个自然数阵,并证明了所有偶完全数均在该数阵的第1行,这里我们证明-S_1(n 1,n)和 S_2(n 2,n)(S_1和 S_2分别为第1类和第2类Stirling 数)也有类似性质.(1)我们知道,将阶乘函数展开  相似文献   

13.
某市1997年物理中考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长l=20cm的长方体物体,弹簧秤的示数为F_1=27N,在物体下方放一装有水的容器,容器的横截面积S_2(壁厚不计)是物体横截面积S_1的3倍.当物体有2/5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_2=23N.求:(1)该物体的密度;(2)物体未放入水中与物体有2/5的体积浸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差.(g取10N/kg)  相似文献   

14.
面积法证题     
利用图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或证明一类几何问题,有它的独到之处.应用这种方法几乎可以解决和证明所有的几何问题,用途十分广泛.可见讨论用面积方法在几何学中的应用是极其意义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求多边形面积的基础,目前所用到的主要公式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公式:(1)已知一底及高S_△=(1/2)ah_a=(1/2)ah_b=(1/2)ch_c(2)已知两底及夹角S_△=(1/2)absinC=(1/2)bcsinA=(1/2)casinB(3)已知三边S_△=(p(p-a)(p-b)(p-c))~(1/2) 其中p=(a b c)/2一、面积法证明成比例线段问题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得到一系列结论:1.等底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当a=a',则S_(△ABC):S_(△A'B'C')=h_a:h_(a')2.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当h_a=h_(a'),则S_(△ABC):S_(△A'B'C')=BC:B'C'  相似文献   

15.
在四面体A-BCD中,三组对棱AB、CD,AC、BD,AD、BC间的距离分别记为d_1、d_2、d_3,外接球半径为R,内切球半径为r,体积为V,A、B、C、D的对面面积分别为S_1、S_2、S_3、S_4,且A、B、C、D到对面的距离分别为h_1、h_2、h_3、h_4,则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最后一题是电路综合计算(试题见下文),本题考察了欧姆定律、电功率两个掌握层次知识点和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及额定功率等多个理解层次知识点,切中教材重点,不超纲。但在评卷中发现得分率很低,笔者在评卷后随机抽查了7个考场194份试卷,结果为:满分7分者26人,占13.4%;0分者80人,占45.88%;平均得分2.19分,得分率为31.4%。透过卷面现象,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对考生的答题情况加以说明,并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题目:如图所示电路中,R_1、R_2为两上定值电阻,且R_1+R_2=8欧,小灯泡上标有“6V、12W”字样,当开关S_1、S_3闭合,S_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当开关S_2、S_3闭合,S_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增加  相似文献   

17.
石西琳 《中学教研》2007,(11):24-26
集合计数是数学竞赛中常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献[1]讨论了集合 X 的每一个子集的元素个数之总和S_1,给出了求 S_1的不同的解题策略,其中包括了新的解题策略或解题思想方法.本文将继续文献[1]的讨论.文献[2]给出了本文所说的二重和 S_2的计算公式,但是在计算单重和 S_1时,却用了分类方法和组合公式,与 S_2的推导方法不甚和谐.另外,也未涉及 k 重和 S_k 的计算.本文运用对偶原理,把 S_1,S_2直至 S_k 串联起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里,常用的三角面积公式有: S_△=1/2bh_b=1/2aha=1/2ch_c (Ⅰ) S_△=1/2absinC=1/2acsinB=1/2bcsinA (Ⅱ) 这几个公式,除了用于求三角形的面积外,在平面几何证明题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现列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题1 求满足A∪B={1,2)的不同解(A,B)的组数。 题2 已知全集I={1,2,3,4},求满足A∩B={1}的不同解(A,B)的组数。  相似文献   

20.
例题 (2004年北京市中考题)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20V;R_1、R_2、R_3,为定值电阻,但是它们的具体电阻数值都没有标注,知道它们的阻值可能是,闭合开关S,在断开S_1、S_2与闭合S_1、S_2两种状态下,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10,电路消耗的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