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法是依法治档的首要环节,立法理念是这一环节的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它决定着立法者的价值取向.档案法作为一种行政法,其立法理念是与我国整体立法理念相生相伴的.本文将档案立法理念置于我国立法理念的历史和现实的大背景中进行观察、分析和解读,进而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档案立法理念,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吕桂萍 《兰台世界》2012,(29):40-41
中国当前的档案立法上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首先,立法理念不清晰;其次,立法体系性没有体现;最后,立法技术不够高.因此,对于档案的立法工作来说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使中国的档案立法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档案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性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档案立法中存在的公共性价值缺失的问题,提出了档案立法中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档案立法应确立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对等的立法理念、档案立法要体现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对等;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惜静 《兰台内外》2023,(21):18-20
新《档案法》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基本法,与旧《档案法》相比,新《档案法》立法理念经历了从“档案权力”向“档案权利”、从“档案法制”向“档案法治”、从“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的嬗变,体现了其立法价值及功能定位的变化。本文通过立法理念透析新《档案法》立法本意、立法精神,以期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新《档案法》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公共档案以保护公权为至上的理念有其历史与法律的合理之处,那么更多涉及私人利益的私人档案的管理,公权与私权理应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作者把私人档案法制建设作为研究公私权博弈的切入点,解析若干法律条款后发现,涉及诸多私权的私人档案管理体现出的却是对私权的漠视.限制公权进一步扩张,维护私权利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以开放的视角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理念和法制手段,理清立法宗旨,保持两者平衡.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区的信息公开立法走在世界前端,其坚持信息民主的立法理念、注重信息民主与信息控制并行的立法实践以及重视信息法系的兼容性,对内地的档案信息公开立法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提升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保障公众档案利用权、规范社会档案行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面向社会,以人为本,扩大档案法规的社会性和适用性是新形势下档案立法理念所在。于2009年11月27日经甘肃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甘肃省档案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这一理念的有益实践。本文试从立法的理念和特点对《条例》修订内容做一解读。一、从立法理念看《条例》的修订自1995年上海市制定首部地方性档案法规以来,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直辖市出台地方性档案法规,且绝大多数是在2000年前制定。笔者仅就地方档案法规  相似文献   

9.
《北京档案》2009,(2):44-44
刘东斌在2008年第6期<档案管理>上撰文,认为档案立法应体现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对等的立法理念,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立法工作是档案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通过档案立法的形式,界定档案领域的相关概念,从而保证档案资源的依法开发利用,保障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我国关于档案立法的研究,早于《档案法》的颁布.最早在文献中涉及"档案立法"一词的是1960年扬·巴拉斯基夫、韩玉梅发表在《档案工作》上的《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档案工作》.在1987年《档案法》颁布前,有近50篇文献在文中提及"档案立法"一词.到2010年,共有116篇以"档案立法"为题的论文发表,而以"档案立法"为主题的文献则多达378篇.有关中国历朝历代档案立法研究的文献,从1987年到2010年的24年间一共有27篇.涉及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杭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宁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杭州市档案局等13个研究单位的22名作者.在27篇文献中,涉及中国古代档案立法的20篇.在这20篇文献中,5篇对中国古代档案立法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2篇先秦社会档案立法研究,2篇汉朝档案立法研究,2篇唐代档案立法研究,5篇宋代档案立法研究,3篇元朝的档案立法研究,1篇明代档案立法研究.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