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学界对两汉经学的研究,或仅局限于经书、经学本身的考索,或仅满足于社会背景的简单分析,大多未能很好地揭示和把握经学与汉代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山东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推出《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薄弱环节。该书二十六万余字,分作六章,从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儒家经学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儒家经典在汉代授受、流传的情况,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了经学与汉代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救  相似文献   

2.
《两汉全书》包含的经学著作,第一次向世人完整展示了汉代经学著作的现存状况,这为我们全面了解和研究汉代经学学术,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和必备参考。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文献注释是随着经学的兴盛和经学今古文之争而发展的汉代对于经学文献的广泛的社会需求,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刺激了经学文献注释的繁盛,流风所及,谶纬、子学、史学、文学等类文献也都有注释汉代注释体式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一是体现在基本的注释体式已经多已具备,如传、故、说、训、解、章句、记、义、序、注、笺、疏、音,或继承,或创制,二是体现在传注合用体的发明,已具备基本的样态,如故训传体、训诂体、音义体。文献注释发展到东汉己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旖 《图书与情报》2006,(4):106-112
文章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书目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方倩 《兰台世界》2014,(11):128-129
董仲舒是我国汉代时期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汉代著名哲学家以及今文经学大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儒家学术思想大师,后人称其为汉代孔子。在经历了长期刻苦钻研后,其学术思想愈发精湛,成为声名远播的经学教育大师。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我国汉代时期著名的思想教育家,汉代著名哲学家以及今文经学大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儒家学术思想大师,后人称其为汉代孔子。在经历了长期刻苦钻研后,其学术思想愈发精湛,成为声名远播的经学教育大师。  相似文献   

8.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自汉代开始直至清末,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延续的历史载体,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两汉经学是中国经典诠释学的肇端,其对经典的诠释方法形成了中国固有的解经传统,为中国经典诠释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经典的涵义与汉代经典诠释在中国传统经学中,经典是指儒家《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也称为“六经”。研究经典的涵义,就有  相似文献   

9.
开放获取的兴起使得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其检索功能的建设也日益重要。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DOAJ、DOAB、DOAR,从系统建设现状入手,在底层信息组织、检索模块设计和检索结果显示三个方面对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的检索功能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对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检索功能的未来建设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目录沿革的历史内在对应着经学发展史.在经学大背景下来审视目录学分类的经、史关系,可以发现经、史两部代表了国家意识形态,经、史处于离王权中心近的位置;而子、集则处于离王权中心较远的地位.还能总结出如下变化规律:但凡在经学正统期,比如汉、唐,目录分类明显重经、史;但凡在经学嬗变期,如宋、明,则经、史、子、集分类都有...  相似文献   

11.
论汉代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2.
《五经大全》是明初官方组织编纂的重要经学丛书。该书以宋儒经学传注的影响力为标准,对宋元经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并将其各个分册按照《易》、《书》、《诗》、《春秋》、《礼》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不同于传统"五经"排序的新编次,反映了明初学者对宋元经说全面总结、区别对待的学术态度,代表了明初经学的特点。清代学者没有认识到《五经大全》的编次意图,甚至依据清人自身的学术标准破坏了该书的原貌,让后世学者在插架、著录、称引、研究该书时产生了同样的偏差,使《五经大全》的真实面貌和学术价值被长期埋没。本文利用文献与实物证据,考辨《五经大全》的原初编次;利用图书馆插架与馆藏目录的编制恢复此书的原貌,既是古籍整理的必要工作,也将有助于对《五经大全》和明代经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专科目录的发展与学科发展水平和目录学发展状况直接相关,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间接相关。中国专科目录产生于汉代,经历代缓慢发展,至清朝走向成熟,清末民初在数量上、质量上达到编撰高峰。  相似文献   

14.
御纂诸经是清代康熙晚年敕令大臣纂修的一套官方经学丛书,上承唐修《五经正义》、明修《五经大全》,在当时具有引领学术风气和思想潮流之作用,在官方经学史和经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目前学界对官方经学的研究,多注目于《五经正义》与《五经大全》,罕有论及御纂诸经者。故对御纂诸经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郑玄与校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学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为汉代最大的"通儒",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代研究《春秋》的著作数量众多,已成为学界共识。对宋代《春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孙复、刘敞、胡安国等有代表性的《春秋》学者,其他学人较少论及。笔者拟就萧楚对《春秋》的研究做初步探讨。儒家经学从产生经由汉代训诂之学,到唐初得到统一,其标志为官方《五经正义》的颁布。经学统一在扫除汉代学派纷争局面的同时也严重束缚了儒学的自然发展。中唐儒家学者曾做出一番努力,但经历唐末五代战乱,最终没有形成气候。至此庆历年间,批判、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官学与选官制度的建立,造就了一个名士云集、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这既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又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还有利于经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庆彰,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文学博士。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学习期间,师从著名学者屈万里,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经学研究论丛})主编。从1978年5月写作《丰坊与姚士舞》算起,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研究资料和目录10多种,翻译日本学者的经学专著《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并有论文60多篇。一、对经学文献学的贡献清著名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朱云 《兰台世界》2014,(5):57-58
汉代的官学与选官制度的建立,造就了一个名士云集、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这既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又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还有利于经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文源流考     
古文,即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秦统一之后成为历史。汉代以孔壁中书的发现为契机,重新进入学者的视野,从而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本文第一章《古文源流论》,从总体上论述了汉代、六朝、隋唐至宋代古文流传的基本情况,着重从学术史的角度揭示各阶段的时代特点。古文在汉代的经学、小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王莽的提倡,古学大兴,魏三体石经的建立,标志着作为意识形态的古文经学的确立。此后,又开始了古文经学内部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延续到唐代。在晚清,今古学之对立又重新被揭示出来,演变为古文学的真伪之争,而这一争论又被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加剧了,最终由于王国维等学者的努力,以及20世纪后期的大批重大的考古发现,逐渐使人们从疑古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