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写号抒情上历来为世人称颂,其描写生动形象,意境清新自然,使人悠然神往。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也传达了自己纵情山水、淡泊名利的心志。  相似文献   

2.
在春风得意、奋发蓬勃的盛唐诗坛上,有一位诗人颇负盛名,曾赢得“诗家天子”的美称,他就是“七绝圣手”——王昌龄。七言绝句最早源于民歌,魏晋时期的《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韵的七言小诗。宋汤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诗。到梁陈北朝时期,作者...  相似文献   

3.
王念孙《广雅疏证》一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殚精极虑”,十年才成,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深厚的朴学功底.今人徐复先生在他的《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即说:“综观王氏《广雅疏证》一书,考证翔实,包罗万有,殚精极虑,成此绝业,求之当时,实罕伦比.其书为朴学家言,严瑮缜密,条理秩如”,给予了很高的也是公证的评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疑案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文学性质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属于民间文学,是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史有一个由艺人创作到文人整理、加工、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书名上有反映。《水浒传》是最后定稿时由文人起的书名。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案,本文认为,《水浒传》曾署名“施耐庵的本”。此话应解释为“施耐庵说话的原本”。既然必是施耐庵说话的本子,那作者就不一定是施耐庵本人。它有可能是书商为了招揽雇客而这样署名的  相似文献   

5.
文科 灰艺砰格奥 一等奖 《从浪漫诗学走向后浪漫诗学—90年代抒情诗的情感变异》 作者:厦门职工大学陈仲义 二等奖 《思之旅与诗意地栖居—理解华姿》 作者:武汉市职工大学刘萌 《试论司空图的意象理论》 作者: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杨福俊 三等奖 《“情性”与“讽谏”:一个艰难的  相似文献   

6.
1关于培训的理论综述1.1“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佛睿思特教授在1965年《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先提出,佛睿思特教授的学生彼得·圣吉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全新理念,学习型组  相似文献   

7.
有论者认为《三侠五义》的灵魂人物白玉堂是甘受招安的投降派,从而批评书中英雄人物是“驯服的走狗”,该书“也没有什么思想见地”。而笔者认为:白受封非其所愿,是受到江湖兄弟的情感绑架,才暂时蛰伏于开封府。作者着意刻画了他的苦闷挣扎与逃离。因此不宜简单认定《三侠五义》宣扬奴性。  相似文献   

8.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是中国和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第一人称”是两位作家在其小说中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件小事》、《伤逝》、《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等都属于“第一人称”小说。  相似文献   

10.
郭象的《庄子注》把魏晋玄学推向新的阶段,促进了儒道合流、各家互融的发展趋势。《庄子注》提出了具有调和色彩的“独化论”想思,改造和综合了当时有、无两派的基本哲学观点;在表达这一思想的过程中,又形成他的一套完整的独具风格的范畴体系。这是郭象哲学想思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郭象注释《庄子》一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庄子注》的哲学范畴,在内容上非常丰富,在形式上又非常新颖。郭象无拘于原旨,按照魏晋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融会先秦以来儒道二家之所长,综括魏晋  相似文献   

11.
曾巩书序今存20多篇,内容分为两端:一为整理古籍所作,一为当代文集所作。前者篇数多,而且很有名,后世目录学著作多有采录,《文献通考·经籍志》几乎篇篇全文转录。但这两类书序,真正合乎“提要”性质的只有《陈书目录序》和《李白诗集后序》。曾巩为文志在明道而好议论,其书序除上指二文外,每篇几乎都有一段“大议论”。这些对考察曾巩的思想很有帮助,就其中当代文集序而言,可获悉曾巩的交游及文集作者的一些概况,也可察觉到他对当时执政要人乃至前代皇帝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13.
奚林元 《职大学报》2015,(3):119-121
王齐翰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勘书图》又名《挑耳图》是研究他绘画艺术的唯一可靠资料,图中描绘的是一幅贵族文人悠闲自得的日常生活人物画,人物动态极其生动自然,神情放松而闲情雅致,充分体现出道家随心所欲、悠闲轻松的乐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冯小禄、张欢合著的《南北望:明代中越文学交往研究》一书,其书名“南北望”意味着明王朝时期中越文人实际上互为“异域之眼”,中越之间的文学交往并非单向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双向凝视。全书在扎实可靠的文献整理基础上开展文学研究,并延伸至更为深广的文化研究,其立论不仅多有新颖独到之处,而且大多坚实可靠,令人读后颇受启发。该书为文学交往研究架设了足资参考的研究范式,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定安、马蹄疾先生编著《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一书,对鲁迅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已为鲁迅研究界所公认,毋须我在此赘述.但作为“一本资料性专辑”,虽被讲评为“史料翔实”,一然而就我所见难免还有差强人意的地方.因而进一步考核订正其某些“史料”不“翔实”之处及结论的舛误,对于完善该书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现就所见,提出二则可供订正的地方,以求教于作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窦娥冤》取材于刘向《说苑·贵德》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是“采百家传记”以说理的书,《窦娥冤》则是一出悲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窦娥的悲惨遭遇也传达出某些“理”。本文通过比对分析,找出它们相关又有所区别之处,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原作品。  相似文献   

17.
我院图书馆徐日辉副研究员所撰学术专著《史记八书与中国文化研究》,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与七十列传构成。其中八书为《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篇,是纪、传之外专记朝章国典的大政之要,实为八门不同类形的文化专史。其影响之大使后世二十四史纷纷效仿,并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扩张,产生出“十通”、“会要”、“会典”等一大批政书,成为八书的延续和左右大军,与纪传、编年三足而立,其内容与数量之…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进行“关学”文献检索时,发现一篇名为《关学研究的里程碑》的文章(马延著,《渤海学刊》1992年第1期),当时异常惊喜,因为这正是我近来关注的问题。但读后却发现,是作者读王学奇先生《关汉卿全集校注》一书的评论,与学界所认同的“关学”一点也不搭界。我认为该文把“关  相似文献   

19.
近来读到霍志军先生的《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这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唐代御史与文学》的基础上后续研究的又一部成果。早在作者2007年赴陕西师范大学跟随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傅绍良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其就有了一个更为长期、宏观的研究计划,因为"唐代御史与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厚的选题。  相似文献   

20.
周岁寄语     
正值《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正式出版周年之际,我代表学报编委会,向关心、支持、帮助《学报》成长的作者、读者、领导者和各界人士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报》编辑部围绕学校确定的“三定”办学指导思想和“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精心组织和编发稿件,为活跃学术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