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心智游移是指注意从当前任务或者外界环境转移到内部想法和感觉的现象。尽管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心智游移的代价,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心智游移也具有一些积极的适应性功能。相关功能主要包括外部监控、自传体计划、提高创造力、促进决策和降低负性情绪等。相应的理论解释有情境管理假说、内容管理假说、意识连续体假说等。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为相关功能提供直接的证据,也可以从内容管理、时间管理和情境管理的角度探索提高心智游移适应性功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M世代"多任务处理、碎片化信息摄取的生活方式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出现更多的心智游移,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学习效率下降。本文试图从课堂改革角度提出应对大学生课堂心智游移的影响:提高任务难度+约束手段、时间分割+刺激、实施"桌面无手机"活动、进行体验式教学和训练学生正念技术。同时探索心智游移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如整合情绪、提高创造力等。总之,通识课应对心智游移的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并非禁止心智游移,而是在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减少心智游移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前人的研究主要关注成人的MW ,鲜有针对儿童MW的研究,且研究从未考虑社会因素对于个体MW行为的影响,对MW的主观判断标准的个体差异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以四、五年级的儿童作为被试,让他们完成一个改编的SART (Sustained Attention to Response T ask )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后填写一份态度问卷,以探讨持不同外显态度的儿童在任务中心智游移的频率差异,以及他们对于心智游移的主观判断标准差异。研究根据问卷的得分将被试分为积极态度组和消极态度组,结果发现:(1)积极态度组的儿童在任务中的心智游移频率显著高于消极态度组的儿童;(2)积极态度组的儿童无法准确地判断当前自己是否正在发生心智游移。  相似文献   

4.
陈夏敏 《现代教学》2015,(Z2):53-54,148
当前学生成长"延滞现象"愈来愈普遍,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延滞现象"是指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活担当经历和经验,导致其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生理年龄,他们总感觉自己还小,其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心智成熟度延滞在比实际生理年龄低的阶段。比如,在中学生身上出现上课频繁插嘴、做小动作、追逐吵闹、做事无规则意识等类似小学生的行为,中学生还看小学生的电视节目、做幼儿的游戏或手工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心智游移(mind-wandering,简称MW)是指个体将部分或全部注意转向了内部体验和感受,是一种注意分散状态。通过n-back任务以及go/no-go任务,考察工作记忆广度、工作记忆负载和目标出现概率等因素对MW的影响,借助Broadbent等人编制的认知失败问卷进行实验室情境下MW发生率与实际生活中的分心现象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在高负载水平下,被试的MW报告率显著低于低负载水平,高广度组被试比低广度组被试报告更少的MW;目标呈现概率与工作记忆负载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共同影响MW报告率;在高负载水平下,目标呈现概率无论大小,MW报告率都较小,而在低负载水平下,目标呈现概率高时MW报告率更小;MW报告率与反应抑制正确率存在负相关,说明MW的发生对于任务反应存在消极影响;MW报告率与个体在CFQ问卷上的得分存在正相关。我们认为心智游移受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并且实验室情况下的MW与日常生活中的MW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言学界掀起一场革命,终结了结构主义对语言长达三十多年的理论主导地位。他所采纳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他还是最早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的先驱。他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也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物理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生成语言学研究,作为行为主义语言学的批判,与物理主义的批判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他认为对心智现象的研究就像对化学元素、电子一样要采纳第三人称客观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意识现象。这就构成威胁其核心理论的一个致命弱点。一种解决心智表征现象研究的新思路可以拯救乔姆斯基理论,即承认心智现象本身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现象:一是与大脑相关的物理方面或者生理方面可以诉诸第三人称科学研究方法;二是与心理或者感受性关系密切的方面则以第一人称权威性研究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7.
求解一个问题的主要环节在于探索出一个有效的解题途径,这个途径可能是逐渐形成的,也可能是反复琢磨、多次“碰壁”之后,突然冒出的“好念头”。无论哪种情况,基于对问题特征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心智图像”都是探求这个途径必不可少的“前奏曲”。但目前对心智图像的认识还相当零散、片面,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曲解和异化现象。鉴于此,有必要系统考察心智图像的内涵及其特征,以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发挥其潜在的探索功能。一、心智图像的内涵关于心智图像,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但无论是站在心理学还是数学的立场上,相应或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蕴涵在民间信仰中的性别意识,不仅折射出新疆少数民族的性别观,也影响其民族心理和民族习惯。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性别意识的特征和表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透视这种性别意识对新疆少数民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谓心智?心智是人们的心灵与智能的一种表现,心智是人的心灵通过意识散发出的智慧。阅读是启迪人类心智成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知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在这个时期儿童各方面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因此,阅读对儿童的生命、精神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阅读,应具有儿童经典意识儿童到底应该阅读哪些作品?应该在他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0.
求解一个问题的主要环节在于构想出一个解题计划的思路,这个思路可能是逐渐形成的,也可能是反复琢磨、多次"碰壁"之后,突然冒出的"好念头".无论哪种情况,基于对问题特征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心智图像"都是构筑这个思路必不可少的"前奏曲".但目前对心智图像的认识还相当零散、片面,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曲解和异化现象.鉴于此,有必要系统考察心智图像的内涵及其特征,以使其认知功能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张力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两面论是大卫.J.查默斯(D.J.Chalmers)于1994年提出的一个旨在用非还原论方法解决意识之困难问题的新意识理论,主张信息是世界的根本特征,它具有物理和现象两个基本方面:信息的现象方面产生出心理意识现象,其物理方面则具体化于物理的神经加工活动之中。因此,信息两面论似可以不违科学规律地说明心理意识的产生与存在。然而,信息乃是一非独立的、无形质的意义性抽象东西,属于虚在的属性范畴;心理意识则是实在的主观现象,有具体可感的持存性,因而它不能以虚在的抽象信息为产生根据。又则,心理意识是有其活动主体的,但作为抽象意义的信息能够内含或产生出一种有支承能力的主体来吗?这是大可疑义的。再从科学机制上看,是大脑神经活动产生了心理意识现象,心理信息以心理现象为载体,它是神经活动信息的转换形式,而非神经信息的另一方面。所以,信息难能具有心物两面性。但查默斯的信息两面论以其对意识难题的深刻难解,从而也具有诸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Curriculum discourse focuses understandably, on the formal and enacted curriculum; however,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much of individuals’ waking hours are spent in task-unrelated thinking and mind-wandering. No less, this pervasive phenomenon has been shown to affect us in many ways that can be linked to edu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is null-hidden inner curriculum that is enacted within students’ minds when they are not attentive to the formal/enacted curriculum. Drawing on a review of research in cognitive science, the paper develops a theory of ‘the mind as a curriculum deliberator’ and explains how the mind can be seen as ‘schooling itself’. Different states of mind such as mind-wandering, rumination and mindfulnes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educational effects and a systematic framework that renders them in curricular terms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aims to mobilize this inner curriculum from opaqueness and absence to a more explicit presence in curricular discourse, in an attempt to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mind can both enhance and hind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比较维柯争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的基础上找出原始思维的真相,即它是艺术化的思维、类比的思维、多重意识的思维。同时,文章也对二者观点不同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学生入学前后的环境不同,以及心理发展滞后,使其心理产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群体意识、创新意识、自律与自信心等方面的不适应。针对这些心理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竞争发展机制与现实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试图在体育运动实践及其文化思想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并获得领悟人生,体验社会,达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者的后备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加强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要改变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承担好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就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人文性张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实现教学人文性的途径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学环境各个方面,教学人文性对教学过程的这些环节均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纵观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其局限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过程受语言水平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知识性心理状态方面;研究方法太单调。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应该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注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注重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注重影响自闲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机现象尽管广泛存在生活现实中,学生对随机现象仍然缺乏认识。本文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用Mathematica进行模拟随机事件试验实例,说明数学实验对培养学生随机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千年封建文化、男权社会的烙印,使妇女的社会地位只是从属于男子。她们所拥有的零星意识也只是对男权意识的绝对服从与靠拢,这使得她们中对于权力向往的女性,为了实现自身的追求,被迫沾染了男性气质。父权社会的男性,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统治者,因具体历史情境的改变,他们中的部分也时常成为更高男权的附庸,由此而具有了依附他人的女性气息。这一情况在当代,并未因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在或明显、或隐晦的场景中,仍能看到部分女性具有男性气质和男性拥有女性气息的性别错置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