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明 《视听界》2000,(3):38-38
电视的最大特点是可视性,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来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电视画面作为一种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撷取再现,必须完全以事实为依据。然而,在目前一些电视新闻的后期剪辑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原则,任意“挪用”画面,使画面语言漏洞百出,观众疑窦丛生,削弱了新闻内容的可信性,造成了新闻失真。以一个电视人的眼光观察,电视图像剪辑中画面“挪用”现象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14,(1):18-19
2013年,中国电影和电视都攀上了新高峰。电影国内票房突破200亿,创历史最高记录,以中小成本电影大放光彩和持续了10年的国产大片热降至冰点为标志而进入了“小时代”。电视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广告收入增长也创历史新高,最引人瞩目的是电视内容产业全面步入高投入、大制作的“大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电影国内票房突破200亿,创历史最高记录,以中小成本电影大放光彩和持续了10年的国产大片热降至冰点为标志而进入了"小"时代;电视业的节目制作水平和广告收入增长也创历史新高,最引人瞩目的是电视内容产业全面步入高投入、大制作的"大"时代——电视剧单集制作成本动辄达百万以上,电视纪录大片成本已达2万元/分钟以上,各大卫视的春晚、跨年演唱会资金投入达数千万,一些引进国外版权模式的选秀节目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打造"大片时代",其标志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造势和高回报"。新闻大片方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核心品牌栏目调整升级,在内容上增加民生和社会新闻比重,在编排上把《走基层》新闻放头条,并增加《央视述评》板块,通过电视评论强化舆论引导力。《焦点访谈》进行了19年来的首次改版,更加贴近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大成本、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已经到来。原版节目的引进、精良的制作、创新的本土化资本运作与产业链开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但文化产业的风险值得警惕,中国电视台应量力而行。在引进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节目模式,还学习节目创意与营销策略有助于我们快速成为节目版权的出口方。  相似文献   

6.
王勇 《今传媒》2008,(6):48-49
从2007年12月1日起,由湖南广电集团投资近2000万元独立制作的36集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在湖南广电集团旗下的各电视台相继播出,引起了国内媒体、学界和电视行业的关注,因为<血色湘西>足湖南广电集团实施大片战略以来第一个独立制作的电视剧大片,标志着湖南广电的又一次求新、求变,也预示着湖南广电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向.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电视业,特别是地方电视媒介集团今后的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鸿铎 《视听界》2010,(1):34-35
制播分离的原义是“委托制作”,即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概念早在1996年就已提出,但十多年来,往往流于形式,搞了许多假制播分离。许多电视人不了解什么是制播分离,将之理解为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电视节目播出机构相剥离,  相似文献   

8.
胡焱 《记者摇篮》2009,(3):44-44
在中国国内的几乎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与国外不同的是,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但是,“脱口秀”到底是新闻评论节目,还是娱乐节目?笔者认为,“脱口秀”节目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新闻评论节目,另一种是娱乐类节目。两者在性质和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电影被称为造梦的艺术,是“人造的梦”,是“梦幻与情感的发生器”,电影机也被称为“生产想象的机器人”. 电视出现后,除了继承电影艺术娱乐的造梦基因,即使是新增的新闻纪录和直播功能也并没有使我们从“梦”中清醒,相反,我们做起“梦”来更方便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做梦”.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梦幻与情感的发生器”,电视面对自发聚集而来的庞大受众群,催起“眠”来也更加方便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使得卫视娱乐节目成为稀缺资源。为了充分挖掘现有娱乐资源的价值,各地卫视纷纷引进国外版权,通过集约化经营方式提高娱乐节目的产出。本文认为,"限娱令"只是娱乐节目转型的导火线,推动娱乐节目集约化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于四种力量的复合,即观众、市场、媒体和政府。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娱乐节目,通过提高制作成本,配置先进设备,开发明星资源等手段,走出了"大投入、大产出"的"大片化"发展思路。全国卫视娱乐节目的大片化,必将带动中国电视行业的整体进步,并在协商的基础上推动电视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已成为大众休闲娱乐最主要方式的今天.电视字幕成为与画外音、解说词同样重要的“第二解说”。其锦上添花的作用日益显。几年来的电视制作实践使笔深深体会到,在字幕的运用上应该力求突出“四性”: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10,(38):18-19
“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多少年前,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接触到了“梦中梦”。然而。最近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更是将“梦”——这个人产生的奇妙幻境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3.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8):76-77
在中国电视期盼大规模改良和创新的今天,关于电视“克隆”,目前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坚决反对“克隆”.认为它阻碍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另外一种则认为“克隆”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制作领域出现了一股“非线性”热。许多电视设施制造公司如大洋、奥维迅、索贝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而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也都纷纷购买使用其产品,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大有替代传统电视制作设备之势.然而时至今日,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虽然在一些电视制作公司中站住了脚,但在各电视台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深究其中根源,就可以预测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人们在接受电视的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又会关注它本身的生存、发展状态,或说,正是由于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反过来又给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起点,如从央视到地方台一些专类频道的兴起,甚至频道中某些专类版块的运作。于是,当“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市场大盘的一种“现象”时,我们来谈“假日电视”,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电视栏目的项目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奇峰 《新闻传播》2010,(6):141-141
近年来,“制播分离”逐渐成为了我国电视界的热点话题,所谓制播分离就是将电视制作与播出分离开来。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则指的就是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社会上电视制作公司来完成的一种管理体制。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制作公司.他们都将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媒体市场化的大潮当中。而他们赖以竞争的产品便是“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7.
《陕西档案》2013,(2):1-1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职演说中,对什么是“中国梦”和如何实现“中国梦”,从科学定义、丰富内涵、凝聚精神、重在实干等多方面全方位地作出了精辟的诠释和解读,并将实现“中国梦”列为未来执政的愿景蓝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谆谆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贵在“要实干”.  相似文献   

18.
语法和修辞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讲求的是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像报纸新闻一样,讲求语法和修辞规律,并以艺术和修辞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借代、对比、排比等修辞格同样可以运用到电视新闻语言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圆绿色梦》中,就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艺术和修辞手法,从而使作品增色不少,加大了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本文通过对《难圆绿色梦》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研究,拟表达这样一种思想和认识:电视语言艺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电视语法学和电视修辞学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圆了“记者梦”本栏责任编辑万木《浙江青年报》社徐忠友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一)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加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  相似文献   

20.
江玮  蔡尚伟 《声屏世界》2004,(10):47-49
最近20年来.全球媒介市场的联盟与并购在规模和资本额度上不断地刷新记录。为与强大的国外传媒集团抗衡。日益全球化的中国电视业也掀起了它的资源整合浪潮。但是.中国电视仅仅把做大做强的目光停留在电视台,却忽略了中国电视的重要一翼——民营电视。从“民营”的实质看。“民营”是一种灵活有效的经营方式,民营电视是作为政府或国家直接经营的国营电视即我们常说的体制内电视的另一面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