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课标本第7册第2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一个字的读音非常特别——"蛟龙的爪(zhǎo)子"。《新华字典》上面是这样解释的:爪(zhǎo):鸟兽的有尖甲的脚,也指尖利的趾甲;爪(zhuǎ):鸟兽的脚。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欸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i”,依据如下。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新华字典》(2004年版)都收“欸乃”词条,并注音为ǎi nǎi。《辞海》收词而未注音,在“乃”字条目下只收nǎi一个读音。古汉语学习的权威词典《辞源》却有一个不小的疏忽:“乃”字只收一个读音,而“欸乃”词目…  相似文献   

3.
释冥(力女)     
卜辞有“(?)”字,余释为冥。有“(?)”字,余谓《说文·丸部》有(?)字,即“(?)”之讹。卜辞言冥、言(?),恒连文而不单见,其上文必言妇某。其首见于经典中者,字作黾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又“黾勉求之”;《小雅·十月》:“黾勉从事”;《云汉》:“勉黾畏去”。在《诗》三百篇中凡四见,而毛《传》郑《笺》俱匮确释。而黾勉语转字变为(?)俛:《文选·陆士衡文赋》:  相似文献   

4.
“哪”字有四个读音:nǎ、něi、né、na。《詹天佑》一文中,“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这几个“哪”字都读nǎ。疑问词,“哪里”就是什么地方的意思,表示要求在所问范围中有所确定。《挑山工》一文中,挑山工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这里也读nǎ,表示反问,意思是没有近道。nà这个读音在课文中最多、最常见。《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敌人看到了红四团的火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一册《蒲公英》一文中,“甫”出现三次:①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甫”的一声把茸毛吹去。②“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甫!”(此句在文中两见——引者)在上述语境里,“甫”显然用作象声词,摹写从嘴里喷出气体以吹动物件时发出的声音。笔者认为,这个“甫”字使用不当。吹,是“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新华字典》);甫,音 fǘ,发音时  相似文献   

6.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皆为世所公认的权威工具书,然而它们在对个别字词的注音问题上,尚存冲突抵牾之处,亟待统一。一、"柏"字用作姓氏时,读音要统一"柏"字在用作姓氏时,《新华字典》(本文均指第10版,目前最新版)和《现代汉语词典》(本文均指第5版,目前最新版)都把注音标为bǎi。而在《辞海》(本文均指1999年版,目前最新版)中却将注音标为bó。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当时,看到“朝”的“”字就觉得别扭,“”字不是底下的横短,什么时候变成底下的横长了呢?我不禁心存疑虑,难道这个字的写法改变了吗?字典是最权威的,还是查查字典吧。可没成想,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吓了一跳。《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商务印书馆)张家口地区印刷厂印刷,第467页“廷”。《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北京外文印刷厂印刷,第482页“”。《新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  相似文献   

8.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玩耍的小行家,不等天亮起床了,一边跳一边唱,今天的日子真正好,快乐‘六一’就要来到了……”照着《卖报歌》的旋(xuán)律(lǜ),唱着自编(biān)的《六一歌》,哆咪来到了“叽叽呱呱”的工作现场(chǎng)——哇,黑麻(mā)麻一片,小朋友们都来啦。O K,“六一”玩法大讨(tǎo)论(lùn)现在开始!耶!罗伟力:我希望妈妈帮我买一件新衣服。林紫琪:我想让妈妈带我去欢乐谷,我最喜欢冒(mào)险(xiǎn)游戏!小朋友组刘烨琦:我想去洪湖公园放风筝(zheng)。哆咪:什么呀?都没我份儿啊?!“六一”可是咱全体小朋友的节日哎。谭志彬:…  相似文献   

9.
有的教师在讲读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沉甸(diān)甸地往下坠”和第八册《挑山工》一文“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diān)甸的货物”中的“甸”字时,把“甸”字作为多音字来处理,因为“甸”字还有另一种读音“diàn”。这种教法是错误的。据查,“甸”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只有一个读音“diàn”。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diān”音是一种变调读法。说到变调,就不能不介绍一下调值。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书写形式上,并没有“你”和“妳”的分别。打开《辞海》,“妳”字,一作“奶”的异体字,一作“你”的异体字。又查“奶”字有“嬭、妳”二异体字,“你”字有“妳”作异体字的注释。现行《新华字典》里“奶”字的异体字是“(女用)”,当今电视台里播放通俗歌曲时字幕上也常出现“妳”字,演唱者发音时读作“nǐ”。按《新华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九课《雷雨》一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繁漪。课本将“繁”字注音为“fán”,笔者认为不妥。查1990年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重排版,该字有两个读音。第113页注释如下: 繁(躲)(1)fán①复杂:删~就简。②许多,不少:实~其徒(这种人实在很多),~殖(生长成许多)。[繁华]市面华丽,工商业兴盛的现象。[繁荣]兴旺发展或使兴旺发展:市场~~。~~经济。字典第355页对“繁”字又作了如下注释:繁(二)pó姓。”由此可见,“繁”字作姓时应取后一种注解法。《雷雨》中的繁漪是文中主要人物之一,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太太的姓名。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繁”字当读“pó”而不读“fán”。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提到了一个叫“缪贤”的宦者令,“缪”字在此处当为姓了。查《新华字典》可知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燕子》一课时,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课文第一自然段“……加上个剪刀似的分叉(chà)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句话中,“分叉”的“叉”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里均找不到“chà”的标音,只有“chā、chá、chǎ”三种读音。个别学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虽然找到了“chà”的读音,可是没有注释,“叉chà”似乎只用于“劈叉”“排叉儿”这两个专用名词。“叉chǎ”的注释是“分开成叉(chā)形”,燕子尾巴的形状很符合此意。因此,不少学生都把“分叉”看成为一个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动词,是“分…  相似文献   

13.
“难”与“血”都是多音字。多音字的选音原则是据词定音”,即根 “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读音。 电视台播音员的读音人们公认是最标准的,可是对“排忧解难”的难字,则有时读为“”阳平( ),又有时读成 nán去声( ),这就使关注 nàn语言规范化的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产生了疑问。 《新华字典》对“难”字的读音规定如下:1.读阳平用于下列四种语义:()不容易,()不大 1 2可能,() 3 使人不好办,( 不好;2.读去声时用 4)两种语义:()灾患、困苦,()诘责。“排忧解 1 2难”的难字是困苦、灾患”之意,具有名词性 …  相似文献   

14.
正在泥洞里冬眠(mián)的小青蛙,感觉外面的天气变得越来越暖(nuǎn)和(huo),以为春天到了,就走出去看一看,它发现田地里杂草丛生,就问小鸭子:"为什么农民伯伯还没有种(zhòng)田呢?"小鸭  相似文献   

15.
夏令营打擂     
有一说一?当然(rán)了!你会毫(háo)不犹(yóu)豫(yù)地说。可是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有一说一”并不容易,好多字、词我们会想当然地读,可是一翻(fān)字典(diǎn),全不是那回事。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叔叔就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针对我们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写的。大家要仔(zǐ)细读哟!注意加点的字!正音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测试。(一)看拼音写汉字。fēn"tiáo yǔshùn()miàn miàn xiān"qù()xǔxǔrúshēn"()shén cǎi fēi yán"()(二)默写古诗《望湖楼醉书》。(三)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知道桂林的山奇、秀、险。请你把写桂林山秀的句子按原文默写下来。桂林的山真秀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话:如果你在体育场里看见了刘翔大哥哥,想请他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节”活动,你会怎么和他商量?写几句商量的话。(30字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训练。(一)阅读。勇气19世…  相似文献   

17.
有一说一?当然(rán)了!你会毫(hán)不犹(yóu)豫(yù)地说。可是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有一说一”并不容易,好多字、词我们会想当然地读,可是一翻(fān)字典(diǎn),全不是那回事。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叔叔就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针对我们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写的。大家要仔(zǐ)细读哟! 正音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1”的第一题,此题中有四句纯拼音的句子。在四句中,“liǎ”(俩)用了两次,且都用在“rén”(人)前。我认为这里用“liǎ”不妥。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liǎ”的用法:词典上它虽有“两个”的意思,但这时  相似文献   

19.
专家导读     
你认识这位叫《小朋友》的朋友吗?哦,这是一本书,准确地说,它是一本期刊。书本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和阳光、空气、水一样,一天也不能少。可是,读课外书,一点也不能勉(miǎn)强(qiǎng),更不能强迫,应该和穿衣、吃饭一样自然,成为生活的需要。当你感到需要,你就会感到快乐。当你跟《小朋友》做朋友时,你一定会同意我上述想法的。不信,请你翻开手上的《小朋友》试试。专家导读@蒋风$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会长 国际格林奖评委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20.
李爱华  张安成 《现代语文》2006,(1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歙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r”。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