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二则)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90公斤干燥土壤放入大花盆中,并浇入雨水,栽入一株重2.5公斤的柳树苗,再用一个穿孔的铁板盖在花盆上,只允许气体和雨水进入。五年后  相似文献   

2.
<正>1684年,有一位名叫范·海尔蒙的荷兰学者,作了一个有趣试验:把一株2.25千克斤重的小柳树栽植到花钵里,钵内装盛着90千克干泥土,除了雨水之外,没有供给别的物质,就这样经过五年时间,柳树已经长得又高又粗,于是他拿回来称了一下,总计  相似文献   

3.
例1(大连)下图表示初中化学里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未全部标出),A、B为常见的气体,C为常见液体,C、乙为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丙和戊均为黑色固体,己为红色固体,F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碱性.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靠着饮食来摄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那么,不能"吃"东西的植物和藻类是怎样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呢?在我们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不断地为地球增加负担的时候,植物正很自觉地通过光合作用自给自足。水、阳光、空气,野蛮生长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何方,他认为,植物既然生长在土里,营养就应该全部来自地下。但1642年,这个理论被炼金术士海尔蒙特推翻,他做了一个著名的"柳树实验":将一棵5磅重的小柳  相似文献   

5.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6.
王婷 《生物学教学》2001,26(2):36-36
传统的花盆都是在花盆底留下排水洞,以保持盆内土壤透气和排出多余的水。但是,这样的花盆在浇水时,营养物质非常容易流失,放在案头上,花盆内的水还容易流淌到盆外影响卫生,同时也不耐旱。根据土壤的三相系统组成、微生物活动特点和植物根系分布特点,侧壁双孔新型花盆非常适合室内养花。  相似文献   

7.
不同植物或相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除为争夺阳光、空气、水分等而发生斗争外,还会发生植物之间的化学战。近年来,植物生态学家对群落中植物种间的化学分析发现.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会对生长在一起的其他植物产生化学抑制或促进作用.这即是植物的他感作用。早在1832年,秋康多尔(DeCandcolle)就指出,农作物连作会减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根部分泌有毒物质并积于土壤所致。澳大利亚植物学家莫利体(HM0liSCh)于1937年首先提出了“他感作用”这一术语,又称植物毒素抑制作用。起他感作用的物质可在高等植物之间直接起作用。其他生物也…  相似文献   

8.
水是植物的命根子,植物在它的一生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科学研究表明,在生长最旺盛的日子里,一株玉米每天需要近2千克水,一株向日葵每天需要5千克左右的水。一株植物一生所喝的水,要相当于其重量的千百倍。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质量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体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还有比它大的单位吨(T或t);比它小的单位克(g)、毫克(mg).换算关系是:l吨一1000千克;五千克一10OO克;四克一1000毫克.即相邻单位都是千进制.3.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等.4.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称量前的调节:①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游码移到标尺在端的零…  相似文献   

10.
实验材料: 一个葡萄酒瓶、水、一个花盆. 实验步骤: 1.把葡萄酒瓶灌满清水. 2.用手捂住瓶口,然后猛地翻过来,口朝下插在花盆中. 你会发现瓶中的水可以自动灌溉植物好几天.瓶中的水流入土中,待周围的土壤潮湿以后形成密封状态,空气无法注入瓶中,瓶中的水便不再外流. 实验揭秘:天气暖和的时候,瓶中升起的气泡要比天冷的时候多,这说明在热天,植物需要更多的水.  相似文献   

11.
空气是最常见的一种气体物质,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液体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OC的条件下,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水的密度为1.0X10’千克/米‘,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775.2倍.虽然两者密度相差如此之大,但是,它们都具有流动性.正因为气体物质和液体物质都能流动,所以人们常把气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统称为流体.正是这种流动性,使得一定质量的气体或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外形,它们的形状随着盛装它们的容器的内空形状而定.但是,一定质量的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比如,1干克水的体积是1升,这个体积大小几乎不随外界压强变化而改…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物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没有水,人和动物、植物都不能生存。大量的水用来灌溉农田,用作溶剂、加热或冷却物质,作合成多种化学物质的原料。但很少有人想到和谈到水是一种廉价的催化剂。其实水能在许多场合为气、液和固相反应作催化剂,且催化效率很高。如把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和干燥的氨气通入一只干燥的反应瓶中,瓶中没有白烟生成,  相似文献   

13.
1教学目标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光合作用发现的实验。(重点、难点)举例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在自然环境中的意义。(重点)  相似文献   

14.
Ⅰ试题精选一、境空题1.质量分别为2千克和1千克的甲、乙两块铁块,它们的体积比V甲:V乙=2:1,它们的密度比ρ甲:ρ乙=。(90年黑龙江省)2.在三个同样的容器中,分别装着体积相等的水,煤油和汽油三种液体.其中的质量最小。(ρ煤油=0.8×103千克/米3;ρ汽油=0.71×103干克/米3)(91年福建省)3.一均匀长方体木块,将它分成大小两块、二者体积之比为2:1,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密度比为。(91年广东省)4.能装0.5千克水的瓶子容积为分米3;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此瓶能装千克酒精。(92年四川省)5.冰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体打火机制作火山喷发的模拟装置仙桃市大福乡高龙小学郑彦秋(433024)一、“火山”的制作1.采一些黄泥巴(粘土)约3千克。将这些黄泥用少许的水浇湿,用木棒锤打,将它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手拿着在水泥地面上扳压,直到它完全融成一体,象橡皮泥一样为...  相似文献   

16.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通过绿叶上叶绿体(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图1),植物的绿叶被人们称为“绿色的工厂”。但是有些植物如红萝卜、红苋菜、秋海棠、红枫等的叶子,常常是红色或紫红色的,这样的红色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红叶上应该有叶绿素才行。试做下面实验看看红叶中是否含有叶绿素。  相似文献   

17.
1.实验方法 (1)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1克左右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称其质量W1(克).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检查气密性后,将试管和量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加热试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插入量筒内的导气管一端应暴露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选自义务教育九年制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在学习了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后,进入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刚刚学过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学生了解了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光合作用所做的实验原理及其实验推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90年武汉市)2.干木柴的燃烧值是3000千卡/千克,要得到15000千卡的热量,至少要燃烧干木柴千克。(93年天津市)3.酒精的燃烧值是7200千卡/千克,读做。完全燃烧0.2千克的酒精,能放出千卡的热量。(93年上海市)4.水的比热为,读作,它表示1克(或1千克)的水温度1℃时所的热量是1卡(或1千卡)。(91年江西省)5.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部相同的水和煤油。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的温度升得高一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等,则需要吸收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期的实验和比较,我用上海青白菜籽培养出幼根,在完成观察根毛教学实验后,再撒入花盆(或地面土壤中),约15~18天后,当植株长出3~4片真叶时,选用生长旺盛的幼嫩白菜叶作验证光合作用的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实验前取盆栽(或地面土壤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