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30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脉通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是其作用机理之一,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成两组,SHR组和Wistar大鼠组,各8只,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测量张力一频率曲线,疲劳指数的变化,同时测定膈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总NOS和iN0s)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R组大鼠膈肌张力-频率曲线右移,疲劳指数下降明显(P〈0.01),组织中SOD、总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降低(P〈0.01),iNOS、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膈肌功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的改善,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3次/d,每次四粒),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血粘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均下降,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但通心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可显著升高血清NO、血浆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PNS患者在规律口服强的松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恢复,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心肌匀浆自由基、一氧化氮的变化,探讨心肌损伤的体液机制。方法:60只家兔均分为四组(n=15)。ARF模型1组:皮下注射1%HgCl2(1.3ml/kg.bw);ARF模型2组:肌肉注射50%甘油(10ml/kg.bw);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HgCl2和甘油作为对照1、2组。24h后,所有动物颈总动脉放血备检,并选择固定位置。制备10%心肌匀浆。经Aeroset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反映肾功能的生化指标。检测心肌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变化。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较,ARF模型1、2组心匀浆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5),ARF模型1、2组心匀浆NO含量增强、NOS及iNOS活性增强(P〈0.05~0.01)。结论:ARF家兔心肌损伤的机制与自由基损伤及N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心脏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和慢性对照组、急性和慢性乙醇中毒组,每组8只.酶法和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Mg^2+-ATPase和Na^2+-K^+-ATPase的含量,观察心肌微细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慢性乙醇中毒+组心肌MDA、AST、CPK和血清AST、CPK含量升高(P〈0.05,P〈0.01),SOD含量减少(P〈0.05,P〈0.01),Na^2+-K^+-ATPase和Ca^2+-Mg^+-ATPase活性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HE染色显示,乙醇中毒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细胞界限模糊不清,慢性组尤为明显.结论:急慢性乙醇中毒通过对大鼠心肌酶和氧自由基的影响而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醇按不同灌流顺序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蟾蜍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浓度递增灌流组、乙醇浓度递减灌流组,每组8只。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种灌流顺序的乙醇组都显示心率减慢(P〈0.01或P〈0.05),心肌收缩幅度减小(P〈0.01),心肌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P〈0.01),丙二醛(MDA)含量增多(p〈0.01);递增组与递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导致离体蟾蜍心肌酶发生改变,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幅度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姜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KM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10)、模型组(DM组,n=10)及生姜醇提物干预组(ZGB组,n=10)。DM组及ZG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四氧嘧啶(90mg/kg)建立糖尿病肾损害模型。造模成功后,ZGB组给予生姜醇提物溶液0.5mL(300mg/kg·d)灌胃14d,DM组及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4d后小鼠断头取血,测定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DM组比较,ZGB组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P〈0.01),而T—SOD活力则较DM组升高(P〈0.01)。光镜下ZGB组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异常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生姜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的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游泳运动和增龄对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8月龄昆明种系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运动组、增龄对照组,另设2月龄青年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共训练6周.结果显示,增龄小鼠肾组织中SOD活性与青年对照组相比下降,MD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Graves′(GD)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61例(GD)患者地其治疗前后ET、TT3,TT4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T水平的高低与GD患者的病情相关,所以测定和研究ET在GD患者中的水平,对于G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鸡传染性贫血病弱毒苗多次免疫对肝线粒体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只SPF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免疫组鸡用鸡传染性贫血弱毒苗免疫四次,每次间隔2W,对照组鸡用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免疫后10d取肝脏制备线粒体,利用测试盒测定肝线粒体中的GSH-PX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对照组肝线粒体中GSH-Px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20.444±2.64U/mgprot、15.59±1.33U/mgprot和7.32+1.89nmol/mL,免疫组肝线粒体中GSH-Px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24.85±3.53U/mgprot、24.284±4.17U/mgprot和5.264±1.24nmol/mL。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肝线粒体中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显著减低(P〈0.05)。结论:鸡传染性贫血病多次免疫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甲醛对运动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服用刺五加后的作用,探讨甲醛对运动大鼠的心肌组织毒性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人为模拟不同程度甲醛染毒环境进行动式染毒,甲醛剂量分别为0.8 mg/m3,2.4 mg/m3。每天染毒30 min,每周6次,连续4周,刺五加的灌胃剂量为104.17 mg/kg,测定运动大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2.4 mg/m3剂量染毒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 CAT、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染毒运动组与染毒运动组相比,0.8mg/m3剂量染毒服药组大鼠心肌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染毒运动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染毒运动组(P〈0.01)。结论:甲醛可以降低染毒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造成心肌组织氧化性损伤,而灌服中药刺五加可以有效缓解其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荜茇-13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仅喂饲普通饲料,其他大鼠喂饲高脂饲料(88%标准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12周.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荜茇-13味低(2mg/kg)、中(4mg/kg)、高(8mg/kg)给药组.治疗组于13周开始灌胃荜茇-13味.药物干预8周末结束实验,测定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组织TG、T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中TG、TC、LDL-c、、ALT、AST、MDA和肝组织TG、TC含量均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HDL-c和SOD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肝湿重和肝指数及血清TG、TC、LDL-c、ALT、AST、MDA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减轻(P〈0.05,P〈0.01).结论:荜茇-13味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大鼠脑挫伤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与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治疗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以自由落体法致大鼠脑挫裂伤.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伤后24h、7d和14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组织中SOD、MDA、GSH—PX和Ca^2+含量。结果:治疗组SOD和GSH—PX活性提高.而且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SOD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组织Ca^2+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丹参在治疗脑损伤时,可以提高SOD活性,拮抗自由基和钙离子超载对脑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补充月季花色素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运动组(EG)、运动+补药组(ER);EG、ER按不同时刻又分别分为2个亚组,即运动后即刻纽、运动后48h组,每组8只.EG、ER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4周,ER组每天给予月季花色素lml/100g体重灌胃.训练结束后按组别取材,测定肌组织中MDA、SOD、T—AOC的活性.结果:EG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中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T—AoC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补充月季花色素可显著提高SOD、T—AOC的活性(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5).结论:补充月季花色素可有效降低大鼠骨骼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骨骼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P〈0.01,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显著升高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常规治疗的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胶囊治疗的6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TC、TG、LDL水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而血清HD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绞痛改善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判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血脂.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20只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和高脂运动组.喂养6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患高脂血症的大鼠,运动有明显调节血脂、降低过氧化物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柏地黄丸抗运动性疲劳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知柏地黄丸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建立力竭游泳训练模型,测定骨骼肌中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含量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运动力竭组大鼠骨骼肌的TAC值较安静组大鼠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较安静组大鼠显著性升高(P〈0.01).知柏地黄丸组的大鼠骨骼肌TAC值显著高于运动力竭组,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力竭组(P〈0.05),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能够增强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可延缓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索酸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利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分别以乌索酸按15、30、60mg/kg小鼠口服给药,观察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乌索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AST、MDA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肝细胞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减轻;结论:乌索酸对D—Gal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苦菜水提取物对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菜水提取物对运动训练大鼠抗氧化作用影响。方法:大鼠游泳运动训练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全血血红蛋白(Hb)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安静组比较,运动训练组SOD活性出现出适应性升高,而MDA含量有显著性升高。药物+训练组大鼠与训练组比较,SOD活性、Hb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苦菜水提取物具有清除运动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提高Hb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