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莫扎特并不是戏剧性的代表人物,但是在一些作品中依旧穿插着"莫扎特式"的戏剧性表达,本文以歌剧《狄托的仁慈》为例,将从情节的戏剧性及莫扎特音乐的戏剧性的成因逐一阐述。歌剧《狄托的仁慈》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正歌剧,而"戏剧性"作为歌剧音乐的一个特殊要求,就是要求歌剧中的音乐必须能够表现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发展的始末,表现出戏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瓦格纳<诸神的黄昏>为分析本体,分析了歌剧音乐的戏剧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其在歌剧中的综合运用,并分析了器乐在歌剧音乐中的戏剧性功9能.本文旨在说明音乐同样具有戏剧功能及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国良 《天中学刊》2005,20(5):129-130
莫扎特无论是在歌剧创作,歌剧改革上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尤其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对戏剧性的重唱的运用等方面。莫扎特的歌剧音乐创作是以富于个性的咏叹调和富于戏剧性的重唱作为基础的,特别对重唱的运用具有更大的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虽起步较晚,但它的发展却见证了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程,书写民族历史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歌剧发展的主线.作为一种特定的戏剧性声乐形态,中国歌剧声乐作品具有戏剧性、时代性、审美性与色彩化的典型特征,中国歌剧声乐作品舞台表演者除应具备精湛的声乐功底、准确的情感表达能力与形神兼备的角色演绎能力外,...  相似文献   

5.
格鲁克之前的歌剧序曲虽然在结构样式和风格气质上已经定型,却与歌剧内容大相径庭。格鲁克的改革歌剧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戏剧理念,序曲成为歌剧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主题动机、音乐材料、音色特征以及情绪气氛等方面与歌剧内容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连贯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6.
《魔笛》是莫扎特运用他一生在创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谱写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他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形式来丰富了德国的民族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莫扎特在创作《魔笛》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哲理性、戏剧性、人物个性及对各歌剧体裁创造性运用加以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歌剧演唱是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其中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音乐模式,如宣舒调、咏叹调。歌剧的演唱强调声音的起伏、戏剧性的变化、情感的表现、激烈的冲突、强烈的对比以及歌剧整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作曲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此剧不仅树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创新里程碑,还成为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即爱情三部曲。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结合二三十年代艺术歌剧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运用合唱、领唱、二重唱、四重唱、重唱与合唱相融合等歌剧演唱形式,增进了歌剧本身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一直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历程,从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抒情性到戏剧性、声乐及器乐和戏剧的融合、"戏歌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美声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威尔第歌剧《弄臣》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戏剧性、欣赏性、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威尔第也是一位被称为"意大利歌剧大师"的伟大作曲家。对其作品演唱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为在演唱中对其风格的理解、掌握、表现打好基础,更准确把握歌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西方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发展趋于成熟及完善,音乐流派、代表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其发展高度是空前的.真实主义歌剧诞生于西方音乐的浪漫晚期,其创作理念源于文学,它是特定社会背景下大众审美需求的产物,此类作品立足生活,折射出人生百态,往往以悲剧结尾,具有极高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真实主义歌剧,是西方音乐浪漫时期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在西方歌剧史中亦具有一定的地位及影响.本文将以真实主义歌剧典范之作——《丑角》为例,对真实主义歌剧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探索并加以总结,从而了解其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歌剧重唱是歌剧音乐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歌剧音乐戏剧性的最活跃的形式因素之一;它在歌剧艺术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歌剧重唱是一种外来形式。它在西洋歌剧中,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过程,因此不但成就辉煌,技术完备,而且就单其类型而言,也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与精湛的舞台表演,成为歌剧艺术得以表现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辽宁歌剧院1995年首演至今的歌剧<苍原>,其音乐体现出了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该剧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  相似文献   

14.
一、歌剧 歌剧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具体地说是戏剧、音乐和舞台布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歌剧最初的形式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纪念酒神的节目中,就已有了使用歌剧的戏剧演出形式,这是歌剧的雏形。在11至13世纪的宗教剧、14至16世纪的神秘剧、田园剧中都运用了歌剧形式,当时的歌剧是以唱为主,音乐只起到伴奏、烘托气氛的作用,缺乏功利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5.
歌剧《丑角》托尼奥的咏叹调"原谅,原谅"充满了戏剧性与浪漫色彩,作为真实主义歌剧典范的经典唱段,无论是作为比赛曲目或是音乐会形式的演唱,都是极其出彩的,其中诸如速度、力度、语气及歌唱情绪等如何精确把握是格外重要的。本文将立足于该作品,以笔者参赛获奖为例,逐个分析演唱该作品应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16.
歌剧《托斯卡》从两个方面表现了音乐中的戏剧美;音乐的戏剧性与音乐的抒情性高度结合;使典型的创造和意境的创造水乳交融,音乐的戏剧性推动音乐的发展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7.
歌剧《屈原》创造性地把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音乐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探索出了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新路。《屈原》将戏剧因素和音乐因素完美结合,成功塑造了婵娟这一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不畏强权,始终跟随屈原追求光明与正义的人生蜕变历程。  相似文献   

18.
歌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歌剧是单个声乐作品的综合与升华,凝聚了作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表演、舞台编剧的动态美等,我们作为演唱者要想更好地诠释作品,就要知道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他独有的艺术审美、个性的风格等等特点。本文从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戏剧性、皆大欢喜的结局与普契尼歌剧中音乐的悲剧性、死亡结局这几点进行比较,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所谓“美声唱法”,又称为“意大利唱法”或“西洋唱法”,它是伴随着西洋歌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一种歌唱艺术流派。随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现存的最早的歌剧《犹里荻茜》的曲作者、著名歌唱家卡契尼 ,提出要以洪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美声唱法的美学和技术要求 ;在他 16 0 1年出版的声乐作品集《新音乐》的前言中 ,他又进一步提出 :歌曲不仅应该是美的 ,而且也应该是表现戏剧性的 ,其中花腔不仅是装饰性的 ,而且是应该表达内容和情感的。卡契尼在为美声唱法进行美学及技术定位的同时 ,也为歌剧的表现内容定了位。声音要想洪亮 ,发音各共…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在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始终将音乐作为喜剧表达的关键部分,因为相较于台词来说,音乐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歌剧的戏剧性,它比台词的表现力更加优秀和直接,因此莫扎特将音乐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