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习惯地把编辑称为“把关人”.这是缘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如果说记从事采访,同新闻来源直接发生关系,可以叫做“第一把关人”,那么编辑从事新闻产品的最后加工和定稿,则可以叫做“最后把关人”。经过编辑的手,新闻报道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善的还是不足的,就最终决定了,所以编辑的这种“最后把关”就要求编辑应当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网民可以自由发布内容进行交流、发表评论。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做好合格的把关人。现在一些格调低下的、黄色的、虚假的新闻充斥着网络媒体,影响极其恶劣,作为网络编辑既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又要不断地加强政治敏感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发布社会的热点问题。网络编辑要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新闻理论修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新闻编辑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渐建立起,编辑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编辑工作中,审稿又一直是编辑工作的中心.各级编辑人员的全部工作中,审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审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视,但对审稿工作意义的认识,却可以说一直是不够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强调了它的“把关”意义.人们不仅在口头上把审稿称之为“把关”,出版社的老编辑、领导对青年编辑也只是强调审稿就是“把关”、审稿就要“把好关”等等.以致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说.日渐月染,审稿就似乎即“把关”,“把关”就似乎即审稿,二者仿佛变成为同义词了.将审稿等同于“把关”,实际是以偏概全了,是没有全面认识到审稿的意义.所谓“把关”,指的主要是“把政治关”——虽然有时其意义是超出“把政治关”,但实际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错误.政治性错误自然是应该防止的,不能让我们的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错误,因此,“政治关”是应该要“把”住的,这点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质.把住政治关,无疑也就是审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审稿的意义、作用决不仅仅是“把关”,因而也不能把审稿与“把关”等同起来.“把关”只是审稿意义、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编辑无论是审读加工传统纸质书稿,还是在电脑屏幕上看“稿”(视频)或听“稿”(音频),都会遇到科学性、政治性方面的把关问题,其中的政治把关无疑是编辑的重要职责。当然,政治把关并非我国编辑人员的“专利”。外国包括欧美国家的新闻出版界早就有“把关人”之说。面对书稿中潜藏的政治问题和质量风险,我们的编辑如果只靠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来积累经验和教训,就未免代价太大。而根据已有的政治知识和审读经验,事先防范和规避政治风险,确保稿件内容质量,应是编辑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品牌期刊把关问题,是指在编辑工作中强化精品意识.严格把守住各道关口,确保刊载的全部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不出任何差错事故。对于社科时政类期刊来说,编辑应该运用好“严把六道关口”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叫做“把关六法”。这“六关”是:政治思想关,事实准确关,法律依据关,防窃保密关,语言文字关,校对无误关。  相似文献   

6.
报纸编辑的修养与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参谋长和指挥员,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因此,报纸编辑必须具备较好的修养与能力,才能在筛选稿件、编排版面和总体把握上游刃有余,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7.
刘玮 《新闻前哨》2002,(3):42-42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常起主导作用,但我以为,编辑在处理与稿件有关的各种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外传播学通常把编辑叫做传播中的“把关人”。编辑的活动都是围绕着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更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编辑工作三十余年,深感作一名合格的编辑之不易。一个真正称职的编辑,不但应当是知识渊博的“杂家”,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道德修养,品格低下的人,是很难胜任这样一种高尚的工作的。青年同志从踏进编辑部的门槛起,就应当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修养不是抽象的东西,是我们的主观意识见之于客观的东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传播系统中,假如我们要对把关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和剖析,那么,最典型的“麻雀”莫过于编辑。这里,笔者将以对自身所从事的书刊编辑的研究,作为对大众传播中把关人之研究的引玉之砖。一、受传者与传播者编辑,作为大众媒介把关人,他是信源(书稿)的第一个受传者。于是,编辑编稿的过程(即把关过程),也就是一个接受传播的过程。但作为把关人,编辑的接受传播的模  相似文献   

10.
曾衍 《中国地市报人》2023,(12):105-106
<正>作为新时代媒体人,把“安全”二字系于心、扛于肩,放在各项工作的头等位置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在报纸安全出版各个岗位中,夜班编辑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名合格的夜班编辑,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往往在最后关口能及时发现问题。作为最后一道把关人,夜班编辑会审阶段的“必查”不可或缺,本文结合多年采编工作实践,罗列了夜班编辑的“十个必查”,为报纸编校人员在审版过程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编辑原理、规则及其业务的科学,我们叫做“编辑学”。编辑学的研究范围较广,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等都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编辑,对从事此项工作的编辑研究包括:编辑的原理和规则;编辑的业务与技术;编辑业务的变化与发展;编辑的素质和修养等。  相似文献   

12.
记者“写稿”,编辑“把关”,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为平常的工作。但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记者写稿容易,写“好稿”难;同样,编辑编稿容易,“把好关”却难。编辑稿件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勾勾抹抹、删删改改,而是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把好有形的“文字、音响”关,更要把好无形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13.
编辑,特别是夜班编辑,是一项严谨、细致、把关的工作。经过长期的业务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编辑韵最重要的修养。有没有这种作风不仅关系到报纸的素质,而且会影响到一个人终身事业的成败,切不可小视。我了解这样一位同志,他从事编辑工作近二十年,有热情、有干劲,但由于粗枝大叶、简单化、经常出错,感到苦恼。一次他自叹道:“我不是干编辑的这块料啊!”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的制作是一个群体过程、系统过程,从准备、采拍、编辑到最后播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电视新闻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一般人往往只注意到电视新闻记者和播音员的工作,却忽视了幕后英雄电视新闻编辑的桥梁地位和作用。事实上,编辑是电视新闻的最后把关人,是他决定着一条新闻或一档新闻节目在荧屏上出现的最终形态。编辑的美学修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劣,而“优越的编辑工作有赖于优越的判断力的运用,它是一种艺术”。电视新闻编辑的审美意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主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这早已写明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现在有些人似乎淡忘了。在他们看来,编辑工作就是策划选题和对稿的审读、加工整理,并使语言字等规范化。这当然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必须认真做好的。但是,贯穿这些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要注意其中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我们说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是选择、评价和把关,促进优秀作出版,防止不良之作流入社会。用什么尺度去选择、评价和把关?科学标准、知识标准、艺术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编辑工作来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标准。因为各类科学知识浩如烟海,编辑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对稿的科学、学术质量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在许多情况下,要依靠作和有关专家来鉴别,然而在政治思想上的把关,却是编辑必须做到的。“守土有责”,这个“责”主要不是指科学性、学术性方面,而是指政治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16.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学报责任编辑的职责和修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学报责任编辑要很好地履行其主要职责:当好学报策划的“工程师”、慧眼识珠的“甄别师”、优秀学术论文的“助产士”。要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就必须注重各类学习,并在编辑实践中锤炼,在社会活动中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编辑业务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孟萧 《当代传播》2003,(2):91-92
我们已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数字化媒体正迎面扑来,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加入WTO,国外期刊抢滩入市,国内期刊竞争日趋白热化,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出版的中心环节”的编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变意识、与时俱进”显得尤为迫切。 期刊的编辑工作一般有3个环节:选题组稿、审稿改稿、校对排印。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把关意识”应该是流传最久、应用最广的编辑意识,要求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文字语法还是科学知识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地把关,以保证作品的质量。有许多相关的编辑意识与把关意识相辅相成,比如:  相似文献   

19.
梁锋 《新闻前哨》2013,(4):84-84
“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相似文献   

20.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