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新时期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加强和完善“体教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竞赛制度,转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重心,才能保证“体教结合”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体教结合"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教结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新时期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加强和完善"体教结合"的管理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竞赛制度,转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重心,才能保证"体教结合"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体教结合的目标及观念的转变和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形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实行灵活多样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业余训练培养体系及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促进校园竞赛的开展是解决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体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新体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马波 《精武》2011,(A1):86-86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湖北省体教结合工作开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湖北省体教结合20余年来得到广泛开展,如体育学院形成"学训研"三结合基地、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中学创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等,但也存在学训矛盾严重、体教结合甚少、体教结合的目标不一致、项目设置和湖北省优势项目没有衔接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体教结合的制度建设;明确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完善"小—中—大"一条龙培养机制;健全学校竞赛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即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竞技运动处于较高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体教结合”中体与教的不平等,教练员执教水平不足,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竞赛体制不完善等。提出相应对策的同时,阐明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教育系统逐渐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是实现“体教结合”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高水平运动队院校设置、项目普及仍然偏低。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选拔、管理、训练、竞赛等方面亦存在很多问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运动队管理机制和参赛制度,变革教育体制和体育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和教育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市27所中学"体教结合"运动队作为研究对象,对昆明学校、杨浦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教练员和体育组长,以及市、区体育局等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杨高模式"、"昆明模式"是现行"体教结合"中的基本运行模式,但在"体教结合"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没能形成与原来体委培养体制相互竞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原因,指出: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上海大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11.
1.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模式“体教结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种是以地方体育局训练基地为基础,运动员的训练、生活、管理仍在体育系统内,文化学习到学校,或者由学校教师到体育系统上课;另一种是以大学、中学为依托,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在学校,由学校自聘教练或由体育系统派教练员到学校组织训练和参加管理;也可以在体育系统负责训练和主要经费的情况下,将专业运动队建制放在普通学校。另一种模式实际上就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模式,换句话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体教结合”的一种形式。2.高校办高水…  相似文献   

12.
浅析以竞赛方式促进CUBA联赛之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CUBA联赛竞赛方法的现状,结合联赛具体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CUBA联赛分区赛现行的先循环、后淘汰的竞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CUBA联赛竞赛方法改革对策与建议:即采用先淘汰、后循环的竞赛方法,提高CUBA联赛比赛质量,增加高质量比赛在CUBA联赛中的地位,从而从整体上提高CUBA联赛的水平和质量,达到以竞赛方法促进CUBA联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79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水平运动队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从“模式”与“机制”之间契合的角度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展望“体教结合”的走向。结果显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教育和体育系统的一条龙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生源、文化教育、教练员业务能力、科研水平不足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教体艺[201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自1986年以来取得明显效果,为探索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力推动了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还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布局不平衡、招生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质量和总体效益。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恒华集团共同主办,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篮球赛事.CUBA是大学生自己的联赛,把CUBA作为竞赛表演项目进行市场开发与推广,促进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每年一届的CUBA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作为保障,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联赛的工作人员的食宿费、车旅费、服装以及保障联赛顺利进行的其他各项开支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任何一个学校都很难承担.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文献、访问相关网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NCAA篮球联赛与CUBA联赛的竞赛制度进行比较,发现CUBA联赛竞赛制度存有缺陷和不足。借鉴美国竞赛制度发展完备的NCAA篮球联赛的成功经验,为我国CUBA联赛竞赛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以期寻求一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CUBA联赛的特殊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江苏高校体教结合办学模式良性互动发展,通过对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分析,并结合对江苏省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深入调查与剖析,提出各级学校有专长、理顺体教结合输送渠道;教育与体育形成优势互补,建立高校体育联赛平台、打造高校精品联赛;建立适应高校体教结合的教练员队伍;合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使高校的“科研力量”为“体教”服务等促进江苏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几年,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制约其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此,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以调整"体、教结合"为突破口,鼓励支持多种力量开展培养工作,努力建成符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学校途径向重点依托社会、企业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辨析--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新视野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教结合”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等话语是充斥当今中国体育论坛的热门话题。然而,从学术角度看,这些命题不够精准,需要厘清。一、“体教结合”:语焉不详的命题首先,主体不明。作为结合主体之一的“体”指的是什么?如果是“体育”,则其本身就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又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容易形成多重解释的空间。如,可以理解为:“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的结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结合”;“政府办专业运动队与学校办专业运动队的结合”;“专业运动队与学校教育机构的结合”;“竞技文化(价值)与学校文化(价值)的结合”;“运动才能与教育机会的结合”;“训练竞赛与文化学习的结合”等等。其结果势必导致话语混乱,歧义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