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题的第(Ⅰ)问比较简单,容易解答;第(Ⅲ)问可以看做是第(Ⅱ)问的直接应用.因此第(Ⅱ)问是主体,它是一个探索性问题,其起点低、入口宽、方法多,是一道可供参考的评价学生数学潜能的好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此问题具有深刻的知识背景,它反映了椭圆焦点弦的一个重要性质,我们将此性质推广和拓展到一般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得到了圆锥曲线焦点弦所具有的一个统一性质.  相似文献   

2.
张雪松 《高中生》2010,(12):28-29
分析本题的载体新颖,为不常见的五棱锥,但问题常规,入手容易,内涵丰富,入口较宽.学生反馈的难点集中在第(2)问,因此本文只给出第(2)问的解答方法,第(1)问和第(3)问的解答过程省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2008,(6):49-49
问: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第17课)一课的时候,有学生问:在第10自然段“我接着问”后面,请解答。(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ll自然段那句话为什么不紧接而要另起一段呢?我也弄不清楚,请解答。  相似文献   

4.
1设计背景 解含参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学生青睐于分离参数法,然而分离参数法有时难以奏效,为使学生加深印象,笔者以2008年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道高考模拟题为例,教学设想是:用分离参数法解答第(1)问,由于思维定势,学生仍然用分离参数法解答第(2)问,但在思路探索过程中,遇到了超越方程导致思维受阻,接着师生共同分析受阻原因,调控思维,选择“一边化零法”(见文末附录)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有这样一道题:生物小组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1只兔子每天需1元,饲养1只鸽子每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解答的:90÷(1×30)=3(只)。答:他们能养3只兔子。90÷(0.5×30)=6(只)。答:他们能养6只鸽子。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1+0.5)×30=45(元),90÷45=2(只)。答:能养2只兔子,2只鸽子。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引发了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小学三年级一次复习时,笔者出示这样一道题:全班48名同学游三峡大坝,坛子岭景点购票须知: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50人以上,按每人8元收费,问:应该怎样购票?题目一出,学生纷纷举手列式解答,48×10=480(元),老师问一名学生:你是怎样想的?这名学生说:“我们有48人,每人10元,48人乘以10元,等于480元”。老师问:能不能少出点钱呢?学生说:“不能,因为我们只有48人,不够50人以上,不能按每人8元购团体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8.
题目 已知函数f(x)=lnx+x,g(x)=a/x-x-1(a〉0). (Ⅰ)求函数F(z)=f(x)+g(x)在(0,e]上睁最小值; (Ⅱ)对于正实数m,方程2mf(x)=x^2有唯一实数根,求m的值. 这是高三周测试题,对于第(Ⅰ)问学生都能掌握,第(Ⅱ)问能做完整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但是呈现了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的三种常见解法,笔者将过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一大特点,就是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思考性问题。本文以第六册第四单元“应用题”例2为例,谈谈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探索。题目: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教材在给出第一种解法后,提出:“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接着给出了第二种解法,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现简介三种方法:门)教师象征性地提出:“还有别的解答方法吗?”然后便直接指出此例还有第二种解法.并指着题中的条件“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问:“要求每组有多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与解答     
分析与解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6页20题为:“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第八中学张溟同学问:“手指在幻灯机或投影机光源(白光)的照射下,显示在屏幕上手指阴影的边缘为什么显现出彩色?”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江门一模理科第20题是一道有关函数方面的试题,试题两问由浅入深,第(1)问相对基础,而第(2)问想完整解答还需较强的数学能力.现就本题作如下解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页例5、例6。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为解答两步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使...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0贾例3及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会用第一种解法(连减)分步列式解答。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条长短不同、颜色各异的纸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列出解答的算式。①商店有20个文具盒,_,还剩多少个?②同学们给匕棵小树浇水,已经浇了8棵,?小结: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由什么和什么组成,解答一个问题至少要几个条件?2出示复习题: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  相似文献   

15.
此题系我市高三一模考试题.第(1)问容易(分析略),第(2)问也不难,但学生的完成情况却不理想.那么,原因何在?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发现,问题在:由第(1)问易得∠AEF就是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将问题化归为解AAEF,从而将目标锁定求AF的长.但尝试后却发现,求AF的长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五月份,江苏南通组织了2013届高三二模考试,本次阅卷是网上统阅,流水作业,我市某学校的几位教师(新教师居多)被安排批改第18题.令人费解的是:他们竟然将此题第(2)问的一种简解“置之门外”,认为和“答案”不同,导致很多学生莫名其妙的“失分”.基于这样的事实,笔者认为有必要和新教师共同探究此题第(2)问之解答.  相似文献   

17.
1.教学内容:行程问题(一)(教材第54-55页的“准备题”,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 2.教学目的: 2.1 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18.
聊天室     
引导孩子 善于向同学学习 山东·凌见丽有一位初三的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他问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班里有5名同学比你学习好,。”这个学生:“我知道他们哪些方面比我强。”爸爸“第5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非常爱好学习,学习很主动,很刻课堂上勇于举手发言,自己弄不懂的问。”爸爸又问4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说对知识不死记能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3名同他说:“他非常也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不放直到钻研明白,弄懂弄通为止。还有,还喜欢看课外读。”接着爸爸又问:“第2名、第1名…  相似文献   

19.
教师出示了一道题:一块菜地平均分成8份,8份辣椒,3份西红柿,问辣椒比西红柿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埋头解答,很快就完成了。教师投影展示一学生的解答过程:5/8-3/8=2/8(份)答:辣椒比西红柿多这块地的2/8份。  相似文献   

20.
引探教学法教学一例———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李金霞(执教深圳市南湖小学)○陈永林(评述深圳市教研室)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38页的例7。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求未知数X的知识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掌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