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门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对其发展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极不稳定,且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既与学科自身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问题有关,又与相关学者在学科定位选择中摇摆不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在新的学科分类体系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不被重视,导致了学科走向呈现出趋冷与滑坡。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理顺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关系,调整其学科归属,以提高其学术地位,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门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对其发展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极不稳定,且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既与学科自身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问题有关,又与相关学者在学科定位选择中摇摆不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在新的学科分类体系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不被重视,导致了学科走向呈现出趋冷与滑坡.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理顺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关系,调整其学科归属,以提高其学术地位,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民俗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反思学科定位、规划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未来发展走向和学科层级归属等方面,作出有利于学科今后发展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4.
万建中教授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治学和人才培养。就治学而言,他的贡献富有创见:禁忌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创新民间文学教材体系,开辟故事学史研究领域,确立和实践民间文学主题学,提升中国民俗史研究水平,建立中国民间文化学和对赣民俗研究见解独到。就人才培养而言,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践行着涵养与学识并重的正能量,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他将生活与事业圆满融合的民俗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正>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民俗学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湖南民俗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历经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性研究局面。其中,以傩文化为代表的精神民俗研究和以荆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民俗研究名列全国前茅,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及民俗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湖南民俗学研究与全国的发展态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外的学科大势,尤其需要在范式转型、主攻方向、领域拓展和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我校民俗学学科自2003年以来,在民俗学与蒙古民俗、蒙古民间文学与民俗艺术、北方游牧民族民俗文化等三个研究方向上获准全国社科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三十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二十余项。整理、录制民间民俗文化光盘资料三百多种(近六百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周刊的刊行过程,探讨了它在完善中国民俗学学科对象、明确学科范围以及普及学科知识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艺团体在当前的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和活动弥补了当前专业团体的不足,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民间文艺团体缺乏良好的保护,缺乏足够的资金,民间文艺后继无人,民间文艺团体生存困难。发展壮大民间文艺团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应给予重视,注意弓l导;加大投入,鼓励发展;加强建设,增强活力;注重培养后备如量。  相似文献   

13.
民俗志学说,是钟敬文教授倡建中国民俗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田野民俗志的概念,以田野民俗志为一分支,同时建设它的另一分支文献民俗志,可以发展钟敬文的民俗志学说,壮大中国民俗学派。田野民俗志与民族志的关系,它自身的概念、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对建立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相邻近又相区别的民俗学理论的独立意义等,是构建田野民俗志必须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俗与影视     
民俗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存,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孕育并滋润了现代影视艺术。影视通过复制式、点缀式、点化式对民俗进行了艺术整合,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欲求,同时也使自身的审美特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棍棒与民俗     
在人类明的发展过程中,棍棒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实践领域的扩大,棍棒的功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进而形成种种有关棍棒的风俗。  相似文献   

16.
在华北农村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节水水利民俗发达,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这时水是一种权力、制度、资本、道德标准和斗争武器,围绕着它有一套民间习惯法、村民组织、教育理念和操作规约,农民用以控制、分配和共享有限的水资源,并发展出一套在干旱地区团结生存的可持续经验。在当前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节水水利民俗还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民俗与环保     
本文认为传统的民俗文化蕴含有环保的内容,如云南省鹤庆县白族的酬地、植树、惜水等传统民俗就包含有环保的内容,是环保民俗.这种民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过去,它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今天,它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民俗是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研究领域,它是以广大中下层的城乡劳动人民为主体,以日常教育生活为研究领域,以创造、传承和享用为动态流变过程,以语言、行为和心理复杂集合体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民间教育文化,集中体现了这一教育共同体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研究有助于发掘、重视民间的教育智慧与民间文化,有助于沟通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同时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隆阳民间雕刻雕塑工艺乃是祖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的渊源拓展的流派之一,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韵,名闻遐迩。其中木、角、玉、牙、石刻、石雕和根雕的民族特点凸显,颇具地域韵致。实用刻章则以化学材料与有机玻璃居多,雕塑城乡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