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学校里的特殊群体,心灵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学校德育质量观由关心成绩转向关怀心灵是农村学校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应然选择。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意味着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量,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度过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4):11-12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给家里老人带或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农村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学,让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关心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让学生享受心灵的富足。本文通过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得出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学的教师参与进德育教学、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三种策略辅助学校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学工作,让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马多秀 《中国德育》2013,(21):18-21
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来看,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给予留守儿童心灵关怀是班主任关怀留守儿童的核心内容。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关怀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教育部门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和班主任自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渴望。留守儿童更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呵护,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一、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要自己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早早地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充满了孤独感,常常感到失落甚至绝望。教师要多关心、照顾留守儿童,使他们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问题,继而从幼儿园教师和家园共育的角度探讨了关怀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适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用高度的责任和真挚的爱心,弥补缺失的亲情,启迪他们的心灵,保护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策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与关怀,在心理上存在感觉缺失,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语文教学能够强化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能够敞开心扉,更好地去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和讨论,不断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阴霾,带动留守儿童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努力地去生活,促进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他们长期缺少关怀和照顾,使得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意主动交流,并且养成了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疏于管理留守儿童,教师没有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没有及时纠正留守儿童不良的学习习惯,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常年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孤独和无奈,成长的路上缺少爱的关注与引导,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不利。各级政府和组织都要关心留守儿童,从法律,经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满足儿童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逢年过节,新余市特教学校年轻教师苏小云,总是把一个个年幼的聋哑留守儿童带回家同吃同睡,悉心照顾,并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发音、说话。真情的关怀,倾情的帮助。让一批批得不到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和教师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并开启了一扇扇心灵的亮窗。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嬗变。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儿童群体明显地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三种类型,他们各自的具体处境不同,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儿童是农村德育的研究对象,农村儿童群体的分化急需农村德育模式的创新,相应地,可以构建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模式、城乡儿童相互融合德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模式以致力于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者任意一方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在农村生活的一批儿童,他们大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照顾,甚至由父母方的远房亲戚抚养。居住环境复杂,父母角色长期缺席,导致留守儿童现状堪忧,一系列心理问题也会随之滋生,他们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师资力量匮乏,家长教育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提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人文熏陶,通过定期进行家访,编制适用留守儿童的教材,用人文精神灌输正确价值观,用情感教育抚慰留守儿童心灵等举措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摆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而使这些"缺翼"的天使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关注度近几年持续高涨,政府各部门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但是,孩子的问题是大事,关系着国家的未来,留守一代是国家转型时期的特殊一代,更需要特殊的关怀。对于留守儿童的幸福生活而言,与当下相对比较多的物质关怀、社会关怀和一时关怀相比,他们更需要精神的关怀、父母的关怀和长远的关怀。为了满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个体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正当需求,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竭尽全力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目前已有超过5800万留守儿童。根据权威调查,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他们的父母奔赴遥远的大城市打工,为家庭生计奔波,想要为他们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他们则留守在农村,承受着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生活。他们,是一个庞大而又孤独的群体;他们,在农村和城市生活的边缘里迷茫地徘徊;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在无数次分离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理上关心这些学生,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多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总之,教师要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性格孤僻,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因此,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爱心、多一些温暖,当好留守儿童的"严父慈母",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