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笔者在指导第一线的班主任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大量课例中,总结出了一些操作要领,并就目前班级辅导活动的偏误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2.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在初中阶段以游戏活动和体验分享为主,在高中阶段以活动体验和心理调适为主.但是这一切必须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如果切入点的选择脱离了生活、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学生实际,就会使课堂陷入一种难言的困境.笔者曾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以"学会帮助"为主题的人际互助辅导活动公开课,下面以这节失败的心理公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堂设计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3.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笔者通过探索,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合理分组——妥善安排班级小组数量,合理进行组间布局,规范操作组内成员安排,遇到特殊情况恰当处理;规范讨论——合理确定小组组长,明确小组讨论要求,澄清大组交流原则。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有专家预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将朝着以团体辅导训练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强调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下,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教学,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学生既能积极投入课堂参与活动,又可以更好地收获知识感悟道理.在心理课堂上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必然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团体辅导技术.  相似文献   

6.
参加了浙江省第九届“百课万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观摩活动,我发现部分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过程把握、教师的角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依然停留在学科教学的思维模式中,他们不仅认为自己应该把握整个课的进程,还在课前预设了很多活动中应该出现的情景,而且还认为最后学生都应该在理性层面上有所悟、有所升华.因此当学生的反应没有进入教师的预设情景,教师或者生硬地转入下一个预设的内容,或者越俎代庖地进行概括总结.要改变这种现状,心理课必须彻底从学科教学思维范式转向心理辅导思维范式.用心理辅导思维范式思考,辅导活动课的价值追求是辅导关系的创建、辅导氛围的创设、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我探索;教师保持一种“无知“的状态进入课堂,对活动的过程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始终保持三种基本态度--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教师始终在活动中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不断的推动团体动力发展,最终团体的动力将活动推向既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论团体、团体动力与心理辅导活动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赖以存在的团体背景,是学生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土壤.学生个体在班级团体的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特质,而班级团体则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的来源可以称之为"团体动力".本文介绍了团体的特征、团体的功能、团体的动力,探讨了团体动力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心理活动课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学生主体参与率高、课堂活动流程动感强的班级授课形式。心理活动课一方面要突出辅导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活动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从活动中体验、感悟、训练,在活动中成长。 目前,心理活动课中存在教师对活动没有正确把握的现象,使心理活动课的效果受到影响,限制了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活动课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众多途径中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体验活动为主,遵循活动性原则,注重体验和践行,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领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班级课堂纪律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另外,由于小学生模仿力、表现欲、求知欲强,他们的注意力也不易长时间集中。  相似文献   

10.
大学班级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教育、预防与发展的功能.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应包括:确立一个既包含终极目标又包含一般目标和独特目标的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体系,确立班主任的辅导者角色,依据辅导的终极目标和班级实际情况确立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辅导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班级心理辅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团体动力,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领悟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心理教师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社会需要,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健全人格的一种辅导形式。心理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分享、感悟,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对心理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班级座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组讨论和团体活动的开展,无法给每位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因而,利用团体动力学理论,构建班级小组模式,将小组评价运用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可以充分发挥团体的动力效果,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种以班级为主要依托的团体辅导。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顾及到团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启用学生小组领导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心理课堂教学中,启用班级学生小组领导者机制,可以取得心理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根据有效团体领导者的人格特征,总结出学生小组团体领导者的选拔手段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发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加深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管理方法,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者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科学规范,并结合学生的特殊性,将辅导目标层次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5.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相似文献   

16.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相似文献   

17.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建立在团体"开放、真诚、尊重、信任、合作"氛围基础上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是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是实现有效心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心理课堂的教学实践,拟从心理课的理念、设计、操作三方面对团体氛围的营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有专家预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将朝着以团体辅导训练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目标导向的心理活动课的内涵 目标导向的心理活动课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确定一个辅导主题,学生以自身期望达成的目标为先导,以寻找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为焦点,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活动课课程类型。  相似文献   

20.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以班级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调适能力.以预舫或解决心理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心理辅导过程。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实现学校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