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通讯员 贾立刚) 继<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二)、<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后,东方出版社近日再推CCTV"百家讲坛"力作--<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3.
在1966年春,由许石青和张正申执笔,由当时山西省晋中地区晋剧团演出的<一代新风>受到好评.当时我在山西省文化局分管戏剧工作,曾在剧本创作中提过些修改意见,后来又派省里戏剧创作干部杨孟衡参加,由他们3个人共同修改剧本,改名为<三下桃园>,并在我主编的<火花>戏剧专刊上发表,各地争相上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此剧就停演了.  相似文献   

4.
谁说<西游记>就一定西天取经,谁说<三国演义>就须逐鹿中原,谁说<水浒传>非要梁山义气,谁说<红楼梦>就只是封建家族的悲欢离合?现在,除了对四大名著本身的出版之外,一些出版者也不断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将四大名著"变(编)"出了无数花样,在此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代表了导演金铁木的创作风格.纪实风格、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审美价值的平民化是金导作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复活的军团>的分析,总结出金铁木创作风格,从而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充分体现了作者首创的"冰山原则".本文以文本的角度,从文体风格、象征手法和主题呈现三个方面分析这篇佳作.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网友胡戈根据电影<无极>剪辑制作成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经网络传播引发广泛讨论."恶搞"一词频繁出现在网络上; 2008年,网络上最热门的词汇除了"奥运",可能要数"山寨"了:山寨机、山寨熊猫、山寨红楼梦,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应运而生"语出唐·王勃<益州父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意思是顺应天命而降生.如<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治世,劫生危世."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一回:"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生,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今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产生或出现.  相似文献   

10.
刘颖 《今传媒》2016,(11):106-107
"戏剧到底是什么?"这是从事多年戏剧创作的导演林兆华不断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即戏剧的本质是什么.林兆华导演始终秉持"艺术与商业并重"的原则,强调实验戏剧照样有商业性,商业性与实验性在戏剧创作实践中并不矛盾.本文就他的作品分析其戏剧观念和创作风格,以寻得戏剧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记者 韩阳)由<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社精心策划,长江文艺出版社鼎力推出的一套旨在反映大陆新武侠创作最高水准的"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目前业已面世.首批四本--<小椴作品>、<步非烟作品>、<小非作品>、<杨叛作品>佳作荟萃,各具特色.据出版方透露,该书系计划先出十本,在此四人后,更将陆续推出在新武侠创作中卓有建树的其他作者.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电视剧<24小时>里,首先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往往是极具标志性的剪辑手法,诸如"动漫风格的多画面视窗"、"伴随鼓点声的时码走动"等视听符号.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技巧,<24小时>"实时"风格的表象被呈现了出来,这属于"形式"的范畴.然而,要使一部美剧的风格真正地深入人心,其"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要有所突破.正如导演鲁本·马穆利恩(R0uben·Marnoulian)所说:"风格实际上就是作者简介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1]只有把握了整剧的"思想深度"才是该剧风格化设定成功的关键,以下笔者所要讨论的将集中在影片"内容"的范畴,分析创作者简介如何把握风格定位,从受众观影的角度出发,利用故事表达作者简介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7月3日,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导演李少红针对有些失控的媒体声音,终于站出来发表声明,认为连续出现的关于她回应质疑的种种报道版本,"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甚至"凭空杜撰",造成观众困惑,给她个人也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之前,李少红在上海录制"文化主题之夜"节目现场曾一度情绪失控,她说:"自<红楼梦>播出以来,有的媒体一直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了吧!"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要问今年最热网络词语是哪个,我想大概非"给力"莫属了吧.其理由来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严谨平实的办报风格,其权威性,求真务实的态度早被广大读者耳熟能详.但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赫然刊登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顿时引起全国媒体的同行以及行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名著变脸"的出版启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初,某出版社历时两年、投资百万元打造的一套12册共1200页的漫画版<红楼梦>正式问世,并且在各地书城销路甚佳.至此,由传媒牵头导演、以图书为主要策划的"名著变脸"运动拉开帷幕,其表现形态已经正式确立起"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7.
吴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影剧界进步演员,她是南国社、电通影片公司、青岛剧社、业余剧人协会和上海救亡演剧队的活跃成员.在夏衍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自由神>影片中,吴湄扮演女主角,获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很高的评价.她主演的独幕剧<小丈夫>、进步戏剧<女子公寓>、<阿Q正传>等也颇受赞赏.她参加中共地下党和文艺界左翼人士组织的活动,以戏剧为武器,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妥协投降;"孤岛"时期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募捐、义卖、办难民收容所等;上海沦陷后坚持隐蔽斗争,办进步文艺沙龙,进步刊物;解放战争时期继续坚持地下斗争.可是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她在上海与蓝苹(即江青)的一段交往,在十年动乱中,一场弥天冤案,给她带来了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8.
CCTV-7农业节目<乡村大世界>,<乡土>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毕铭鑫,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自称为"农民主持人".毕铭鑫先后主持多个农村文化节目与乡村综艺节目,其贴近农民群体的主持风格和个人魅力感染了广大电视观众.他本色、亲和、质朴、真诚的主持风格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的赞赏.笔者认为其主持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温州都市报推出时尚休闲定位的<第六天>周刊三年多以来,具体版面和栏目的设置经历了很多次的调整,而"百业丽人"栏目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直保留的栏目.163期<第六天>周刊的封面,除了主题策划外,基本上固定以"百业丽人"周刊为封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颇受读者肯定的栏目风格.  相似文献   

20.
"受活"作为北方方言,豫西人最常使用,有痛快淋漓、快慰快活之意,跟时下出现频率极高,颇受钟爱的"爽"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阎连科"受活"地创作了<受活>,春风文艺出版社"受活"地出版了<受活>,<受活>在图书市场上能不能"受活",跟市场营销的创新与否有直接的关联,为了让<受活>更加"受活",出版此书的相关人员过了一段很不"受活"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