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报刊史上,人们称德国马德堡出版社发行的《德国马德堡新闻》为最长寿的报纸。该报于1626年创刊发行,直到1955年才停刊,出版发行时间长达329年,跨越了4个世纪。在我国报刊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申报》是出版发行历史最长的报纸。《申报》全称是《申江新报》。《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等人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1909年,申报总经理、买办席子佩购进《申报》股份,使这张报纸成了完全由中国人办的报纸,1912年席子佩将报社股份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报停刊。《申…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不久,该报即经由汉口总社设立的广州分馆及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核心领导机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等几条线路,发行到香港地区读者手中。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广州分馆停止工作,其内部职工则分别赶赴广西桂林与广东韶关,在两地先后设立了桂林分馆与韶关分销处,两地发行的《新华日报》成为当地港媒记者了解国内抗战消息的重要来源。至香港沦陷前,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还通过赠送报纸、印制《新华日报社论》、培训香港爱国报人等多种方式,使《新华日报》“化整为零”,精准触达香港的特定受众。而香港“余闲乐社”下属的新文化书店、香港惠阳青年会之所以也销售或订阅《新华日报》,显然是由于二者均为党领导下的进步群众社团。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摘     
香港报刊概况香港报业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857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家单张报纸,两面印刷的近代中文报纸。1858年11月创刊的《中外新报》是第一家用铅字排印的中文报纸。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据统计,至1992年底,香港注册出版的报纸共67种(包括四家英文报纸以及停刊而没有取消注册的)。每日发行的有中文报纸23家,其中有16家为综合性报纸,有3家为财经性报纸,其他则为娱乐性报纸。此外,还有23家每周只出版两次的关于跑马、博…  相似文献   

4.
日本占领香港后,抗日进步的报刊都停止出版。一些国民党领导的报纸,有的改头换面,有的连名字也不改动,就变成汉奸报纸,为日本占领军及汉奸汪精卫政府说话。日本投降后,这些报纸又摇身一变,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共反人民积极进行内战宣传服务。例如《星岛日报》,日本占领后改名为《香  相似文献   

5.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国内新闻界     
《华商报》创刊55周年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老报人于去年11月15日在广州聚会,祝贺香港《华商报》创刊55周年,复刊50周年。《华商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纸,由廖承志、夏衍、范长江、廖沫沙等人筹办,40年代在香港两度出版,前后4年6个月。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在重庆的《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封闭后,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  相似文献   

8.
香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总称传播媒介。香港传播媒介,最早从1841年发行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公报》,1858年出版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开始,1928年香港广播电台成立,1957年“丽的呼声”电视台创办,到1967年无线电视台播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香港传播媒介以最快速度捕捉和传递信息,将香港、中国内地以至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迅速传给香港市民。由于多是商业性经营,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维持生存与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许多知名的国际通讯社、行销全球的报章和海外广播公司均派员进驻香港;多家国际新闻机构在香港设立分社或办事处。  相似文献   

9.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10.
香港《英文虎报》9月4日在头版宣告,该报将于本月10日正式转为免费报章,成为继《头条日报》、《快线周报》后,星岛新闻集团旗下的第三份免费报章。这也将是香港第一份免费英文报纸。《英文虎报》是一份主攻商务及财经资讯的英文报纸,主要提供香港、内地的商业、金融及其他经济类消息。转为免费报纸后,第一阶段将先发行12万份,从星期一至星期六在中环、金钟、尖沙咀等香港主要商业地段免费派发。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报业     
(一)法国报刊简史早期报刊。法国在十六世纪有了手抄报纸,名叫“手抄报纸”(novelles a la main)。最早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是一六三一年出版的《报纸》(后改称《法国报》)。它是政府特许发行的周报。当时法国封建统治对于出版事业严加限禁,报纸出版人、记者惨遭迫害。从这时到法国大革命,一百五十年间,报刊发展异常迟缓。较有影响的报纸,可以说只有《法  相似文献   

12.
金玲 《新闻世界》2011,(8):166-167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政治倾向发生重大转变,从一份谨慎保守的传统报纸变成了言辞激烈,要求抗日的进步报刊。本文以1931-1934年为着眼点,探讨这段时期内《申报》在公共空间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36):2-3
中国日报在非创刊发行非洲版12月14日,《中国日报非洲版》在肯尼亚创刊发行。这是在非洲发行的首份中国英文报纸,也是继中国日报香港版、美国版、欧洲版和亚洲版出版后,中国日报在海外出版的第五份本土化报纸。《中国日报  相似文献   

14.
在迎接和庆祝香港回归的过程中,香港的新闻媒体起着特殊的作用。香港的特殊政治、经济、地理等条件,使香港新闻业有许多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从历史上看,香港报业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内地各种势力宣传各自观点、进行舆论交峰的窗口。这是由于香港是一个经贸上的自由港,港英当局对新闻媒介的管理也基本上实行“立法严,执法宽”的政策,只要不发表“憎恨英王室或香港政府”的言论,左、中、右各种观点的报刊均可在香港注册发行。在满清统治本期,由于清政府对言论出版限制极严,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地游客赴港发生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内地因素"似乎成为了陆港习俗矛盾中的导火索。本文选取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为分析对象,提取了从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8月31日整一年里有关内地游客的报道为样本,从报道时间、报道篇幅、报道主题、报道形式、事件性质、报道态度这几个方面来建构类目,从而进行内容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负面内容居多。2.有关于内地游客的报道,港媒最关注的还是经济方面的议题。3.港媒对内地游客的报道多持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1987年第6期刊有《申报》究竟发行了几号?》一文,其中提到该报对1873年12月2日这天的编号发生重复,并未更正,认为终刊号应该增加一号。事实上,《申报》从创刊到终刊发行了78年,历经动乱,出版日期和编号差错较多。笔者在最近整理影印全套《申报》过程中就发现不少情况,现作如下报道,以供关心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同志参考。报纸编号是记录它出版的次序,即每出一次,编列一号,如果中间停刊不出,当然就不编入。但是,《申报》在长期出版过程中,由于发生战争,节日休刊,排字错误,校对疏忽等等原因,出现了有的缺  相似文献   

17.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2,(14):79-80
《华商报》1941年4月8日在香港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对进步思想传播的限制,先后查封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关闭数十家进步报刊,也切断了中共在香港地区发行《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进步报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芝 《军事记者》2002,(8):61-63
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而首开我国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声名远扬的报刊政论家。然而,由于《循环日报》的散失,数十年来出版的新闻史学论在介绍和评说王韬的报刊新闻言论时,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5,(10):44-44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为了整治化生活类报纸的价格秩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的指导和督促下,云南省《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和《生活新报》4张强势报纸形成共识,于8月31日签订了《报纸发行自律协议》,自9月1日起,全省报纸价格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协议规定,年征订底价为120元,统一印制报刊征订收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日报,当首推上海《申报》。从1872年8月至1949年5月,这家经历了近代中国动荡的78个春秋、使妇孺皆以“申报纸”为新闻纸之代名词的老牌报纸,它究竟刊行了几号?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确切回答。 1949年5月27日发行的《申报》,给这家报纸的历史写了一个问号。在这期报纸的报头下面,《申报》标明的最后刊行号码是第25600号。但是,这个数字是不准确的,它至少漏了一号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