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学习兴趣的产生,兴趣总是与积极的或良好的情绪相联系,如果学生能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就容易有成效,从而也更容易产生兴趣。下面介绍几种享受学习乐趣的心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方式限制学生的思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化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长此以往自然产生厌学情绪。针对此现象,作者认为要创新高中化学学习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诸如:对学习的焦虑感、困惑感、失意感、困难感等,他们认为学习太困难,自己学不好,对学习成绩好坏过分担忧,感到学习没有意义,认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学,没有人能帮助自己。因此,学习兴趣淡漠,产生逃避学习等行为反应,甚至厌学。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学习情绪问题?如何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学习情绪是由认识决定的。学习者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所要完成任务特点的认识,对自己和任务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扎西桑珠 《教师》2012,(28):101-101
地理是高中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但是在地理中有一些内容比较偏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本文就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心理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宁夏教育》2007,(2):72-72
“学困生”现泛指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不思进取,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这类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较差和学习方法不当,往往生活在教师与同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认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长期困扰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心理异常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心理障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依赖心理。有些学生习惯教师把知识“嚼烂”后“喂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意识、创新意识,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才能够紧跟教学大纲,实现优质高效的学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开展高中数学学习时的良好的心理及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努力之间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焦虑情绪的调节作用,选取468名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采用学习兴趣问卷、学习努力问卷、心理韧性问卷、焦虑情绪问卷分别测量被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努力、心理韧性和焦虑情绪水平。结果表明,小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努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韧性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努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焦虑情绪的调节。因此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努力的关系是一个存在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9.
陈强 《河北教育》2000,(4):44-44
厌学情绪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的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体验在一个人身上长期存留 ,会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 ,影响个体发展 ,甚至贻误终生。我们这样讲 ,并非有意耸人听闻。有关调查显示 :当代中小学生有52 %的人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 ;有近12 %的人厌学情绪较严重 ,已经使学业成绩受到影响。儿童少年期 ,正值学知识长本领的黄金时代 ,何以产生如此严重的厌学情绪呢 ?1 .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难以应付 ,导致滋长厌学情绪。近些年来 ,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仍…  相似文献   

10.
单词记忆是许多学生的棘手问题.本文分析了单词记忆困难的成因,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心理做了浅显的分析,从而导出科学的、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达到帮助中学生记忆单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滕洁 《课外阅读》2011,(11):190-190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初始阶段体现出较强的好奇心理。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成绩的分化,学生的消极学习情绪逐步显现,有的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存在失败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调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为学生以后升人高中继续学习烙上阴影。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协调配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积极的情绪会促使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自觉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的思维活跃,对幼儿主动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情绪状况和教师对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或感染着幼儿的情绪。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要有意识地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施雯 《成才之路》2023,(24):141-144
基础教育阶段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会进一步发展成心理性厌学,从而逃避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时常不受控制地受厌学情绪的困扰,对其批评指责、武断强迫反而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内省等进行思考与研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以寻求预防、避免与解决厌学现象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4.
李云 《职教论坛》2003,(4):58-5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现就中专生英语学习方法的培养谈些个人的经验。一、中专生英语学习心理特征分析中专生经过初中阶段的英语基本知识学习后,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逐渐形成几种不同的态度,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三类:一部分学生会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部分有语言天赋的学生,当他们获得一定的听说能力,会和别人用英语简短对话几句时,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而大多数的学生,则继续进行着积极而认真的学习。他们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背…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学习方法问卷,对贫困地区部分中学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目的性、程序性、思维性、迁移性的偏向和弊端。教育者务必从心理教育的高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7.
烦恼、忧愁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工作,而且还会破坏青少年良好的心境,给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因此,青少年有必要掌握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需要吃苦精神? 现在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力稳定,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缺乏吃苦精神。进入高中后,由于“物理真难学”的心理影响,加之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学升入高中后不能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方法方面,极易产生厌学情绪,继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积极了解该学科的特点,及时消除影响学习兴趣的相关因素,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并积极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情绪常常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他们的情绪反应较为外显,有时甚至不考虑时间、地点和场合。他们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喜、大怒、任性、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后果;自卑、孤僻、灰心丧气,学习效率下降,这都是受不良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