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实验课《数格点算面积》,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S与多边形边上的格点数L及它内部的格点数N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课堂教学,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体现数学的实验味有如下理解:通过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经验;验证实验结果,培养推理能力;表述实验结论,提升数学理解;获得实验感悟,实现课堂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摩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实验课《数格点算面积》,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S与多边形边上的格点数L及它内部的格点数N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课堂教学,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体现数学的实验味有如下理解:通过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经验;验证实验结果,培养推理能力;表述实验结论,提升数学理解;获得实验感悟,实现课堂价值.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学习要在课堂上来体现.作为数学教育研究人员,除了研究数学探究学习理论以外,还应认真分析数学探究学习个案,以便帮助广大数学教师深刻理解数学探究学习的具体内涵.在下面的数学探究学习个案中,我们主要考察学生如何利用数据探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把网格线的交点称为结点,如果多边形的顶点都在结点上,则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例如图1中的多边形).同时,我们将位于多边形内部的结点称为内点,位于多边形边上的结点称为外点.接下来让学生探究五个格点(凸)多边形(即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面积,这些格点多边形的内点数、边点数与其面积有什么关系?能否将这些格点多边形的内点数、边点数与其面积的关系推广到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02年11月第2版)第4页“读一读”介绍了一个求正方形点阵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皮克公式:S=a+1/2b-1.这个公式是奥地利数学家皮克(Georg Pick,1859-1943)发现的,其中 a 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b表示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S 表示多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而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数学实验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在苏州市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观摩了数学实验课"数格点算面积".本节课主要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S与多边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本文通过分析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阐述初中数学实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把网格线的交点称为结点,如果多边形的顶点都在结点上,则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如图1).同时,我们将位于多边形内部的结点称为内点,位于多边形边上的结点称为外点.本文探究五个格点(凸)多边形(即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面积,这些格点多边形的内点数、边点数与其面积有什么关系?能否将这些格  相似文献   

8.
(本讲适合高中) 由面积都是1的小方格组成的方格纸叫做格点平面,而横纵两组平行线的交点叫做格点。围绕着格点和格点平面的结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1899年由数学家乔治·皮克发现的公式: “设Y是一个简单多边形(即不自交的多边形),其顶点均在格点上,若q为多边形Y内的格点数,p为多边形Y边上的格点数,  相似文献   

9.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有人认为实验仅是理、化、生学科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从广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通过数学实验,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把握住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深入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由[1]我们知道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即:皮克定理如果格点多边形A1A2A3An面积为A,内部格点数和边上格点数分别为N和L,则12A=N L?.本文试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格点广义回形折线.定义若广义回形折线的顶点全是格点,则称之为格点广义回形折线.(关于格点广义回形折线及其面积等概念,请参看文[2])定理若k环n边的格点广义回形折线A1A2A3An A1(简记为A(n)k)的同侧域至少包含一个格点,则该广义回形折线的面积为1()(1)2njk jjLA n N=?=∑ ?其中N j、L j分别为A(n)k的第j层多边形内部和边上格点数.证明如图,设格点M是封闭折线A(n)k的同侧点.由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从简单的数学实验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归纳和猜想数学规律,帮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数学概念、理解或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不仅是抽象的,同时也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并且要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具体的操作实践探索中实现自身品德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的角度出发谈论数学实验的育人价值,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实验中教师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数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维量大多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操作性数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一些工具、材料的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实验将"做""学""思"合一,有效丰富与改进了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身心合一的具身认知,从而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积极开发与实施不同形式的数学实验,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为了聚焦知识理解,在结论验证、规律探索时嵌入单项实验;为了促进方法理解,开展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组块实验;为了丰富经验理解,实施多角度、多内容、多学科的融合实验。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之下,数学实验教学有其独有的教学意义.学生通过在实验中总结实验现象,发现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数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理解并掌握知识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数学实验,包括运用的原则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实验,大家都会本能地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而说到数学实验,很多人都会表现出茫然和困惑。究竟什么是数学实验,为什么要开设数学实验呢?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我们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全省重点课题——数学实验的研究,通过研究,我对如何进行数学实验,如何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传递数学课堂正能  相似文献   

19.
走进数学实验 开启数学之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在与新教材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对数学实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有了以下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猜想的数学活动.数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维活动强、思维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