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个"子弹打木块"的模型,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速度v0从左端滑上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最后小木块与长木板一同向右运动(相当于子弹未穿出木块的情况)此过程由于小物块m滑上长木板受到向左的摩擦力逐渐减速,长木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逐渐加速最终达到共同速度,这一模型存在如下四个结论.一、无论动摩擦因数u大小如何,最终速度恒为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节中,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木板上,再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把木块放在一块较粗糙的木板上,用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相似文献   

3.
例1 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_1、F_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_1=10N,F_2=2N,若撤去力F_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 )  相似文献   

4.
一、注意物理情景的分析,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例1】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A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右端B点固定着一根轻质弹簧,弹簧自由端在C点,C到木板左端的距离L=50cm,质量为m=1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木板的  相似文献   

5.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原则是:一要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二要创新,以加大高考的效度和区分度.下面举出几例物理创新实验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动摩擦因数测量的创新实验 例1为了简单测量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标记弹簧自由端位置O,将小木块接触弹簧自由端(不拴接)并使其缓慢移至A位置,如图1所示. b.将小木块从静止开始释放,小木块运动至B位置静止.  相似文献   

6.
一、摩擦力实验存在的问题通常"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操作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  相似文献   

7.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5,26(11):17-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人教社2003版)以及相关教学参考用书都沿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文试图分析运用这一方法的困难以及解决策略.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粗糙木板之上,用力抽出木板,问木块下表面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析:木板抽出,木块亦被向右带动了一段距离.但木板快而木块慢,故木块相对木板是向左运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误解是:木块…  相似文献   

8.
例 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乙给出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每相邻两个点间有5个打出的点未画出,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位力,g取10m/s^2。)  相似文献   

9.
正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图像解决基本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  相似文献   

10.
例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乙给出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每相邻两个点间有5个打出的点未画出,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μ0,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位力,g取10m/s2。)析与解木块先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作匀减速直线…  相似文献   

11.
1自制实验一 1.1 实验目的 阐述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1.2 实验器材 薄木板、木块、铅笔两支、直尺一把、等高支架2个. 1.3 实验过程 将簿木板水平放在两支架上,把木块放在簿木板一端.用两支铅笔和一把直尺分别替代分力F1、F2和合力F,如图1所示,第一次用直尺斜向下推木块;第二次左右手各握一支铅笔(一支水平推木块,另一支竖直向下压木块)共同作用于位于簿木板上的木块,学生观察到了两种情形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木块前进及簿木板弯曲),从而讲清了分力和合力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相似文献   

13.
<正>一、不辨摩擦力种类而导致出错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F1,F2和摩擦力三个力,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A.10N、向左B.6N、向右C.2N、向左D.0  相似文献   

14.
1 .静—静“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发生变化时 ,如果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 ,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或方向将会发生“突变” .【例 1】 如图 1所示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 ,即F1、F2 和静摩擦力作用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F1=1 0N ,F2 =2N .若撤去F1,由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1 0N ,方向向右  B .6N ,方向向左C .2N ,方向向右D .零解析 :未撤去F1前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说明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F1-F2 =8N ,方向向左 :…  相似文献   

15.
例1 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为1,2,3,…,n的木块,每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是v0,2v0,3v0,…,nv0,如图1所示.木板质量与所有木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求: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教材对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作如下描述: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样,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就可以得到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在实验操作中,凭借手的拉力很难让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在一个运动的弹簧测力计上读数误差较大。为此,笔者用重力驱动对该实  相似文献   

17.
解答力学题时,在认准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或进行受力分析后,加强主动力和被动力的辨析,能端正思维方向,促发解题灵感。这方面的具体方法,请从下列习题的解答过程中领悟。例1如图(1),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向左B.2N,方向向左C.6N,方向向右D.零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积30年教学体会,倍感做好摩擦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1 使弹簧秤静止,以便观察  图1中弹簧秤竖直固定在铁架台(或其它静止的部件上),细绳绕过固定的滑轮一端连着木块A,一端系在弹簧秤下端的弯钩上,木块A放在水平长木板B上。长木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图1 使弹簧秤静止的摩擦力实验装置1.1 静摩擦力的演示用F力向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向右运动了一小段距离X1后停止下来,这时由于细绳的牵拉,弹簧秤中的弹簧也相应伸长相等的长度,故…  相似文献   

19.
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课本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演示实验,是通过把一个方木块放在桌上滑动和在桌上放上几支圆柱形铅笔,再将木块放在铅笔上滚动的方法来比较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误认为滚动摩擦力小是因铅笔和木块的接触面积少造成的。我们在教学中改进的方法是:取一小车放在水平平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滚动,再把小车轮子"卡死"不转,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小车做匀速滑动。然后把小车滚动和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的结论。 这样做没有改变小车和木板的接触面积,学生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