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正>一、背景分析寓言,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寓意于言。在语文教学中,寓言的地位不容小觑,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在寓言教学中,不少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的重点是揭示寓意,这使得寓言教学陷入"摘抄寓意、背诵寓意"的怪圈。寓言,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寓言,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这里的文化土壤是指寓言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固然重要,但寓言背后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2.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旨在通过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寓意。寓言教学中,对寓意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揭示寓意、内化寓意、深化寓意,能够历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的内容是比较好理解的,但要求透过字面概括寓意,往往就感到困难,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讲解寓言的内容后,就让学生说出寓意,一般学生即使有所悟,也是就事论事,一知半解,仍离不开具体事情。青年特级教师施建平在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时,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揭示寓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文体。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寓言。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情境表演、正反对比和群文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寓言的内核,理解寓言包含的深刻道理,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寓言这种文体的产生之初本是力图用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说寓言的人真正关注的是给人以启发,而不是故事本身。正如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所说:“一个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内容短小精炼、寓意有趣深刻。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饱含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和童话、记叙文等有教学方法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有寓意揭示过程,所以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会从"什么是寓言""为什么学习寓言"两个方面解释寓言以及学生学习寓言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策略,期待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认识理解能力欠缺,直接要其归纳寓言的寓意则难以胜任;直接由教师讲解寓意则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讲究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一、自我感受。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又多“立于文外”,难以真切感受寓言情境,困而难以感受和理解寓意。为此,教师可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进人文中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内容,理解寓意。如《田忌赛马》是历史寓言故事,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我让他们充当田忌、齐威王、孙膑,随时接受我(假…  相似文献   

10.
弄清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目的之一。由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实现寓言的这一教学目的,需要教师作适当铺垫。我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是这样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弄清寓意的。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采用"文白比较"阅读策略,即对文言文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逐步推进对寓意的深刻理解,促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4.
不少教师在教《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在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一躲,狼掉到了河里”、“狼扑向小羊的一刹那,猎人来了”。乍一听,也许会认为这种教法很好,然而,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形象,最终领会寓言的寓意。《狼和小羊》这则寓言主要表现了狼的狡猾凶残和小羊的善良单纯,揭示坏人为了做坏事,是可以找到任何“理由”的。这样看来,这种教法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没必要的,也未达到使学生领会寓意的目的。教学寓言时,一般应通过有感  相似文献   

15.
寓言和童话一样,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教学寓言,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感悟寓意,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形象,在形象中感悟寓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语言、情节,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寓言形象,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寓言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裹着故事的外衣,采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揭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回味无穷。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情境体验,感悟寓意在寓言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寓意从故事文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寓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存在对文本的工具性知识重视不够、对作品原文未充分利用、对寓意的理解简单化等问题。为此,从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功用的落实、教学难点突破等角度提出提高小学课堂寓言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寓言阅读对儿童内心审美期待的引领作用,在教学中可从形象的丰富美、语言的独特美、寓意的哲思美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从而开启寓言的审美阅读之门,实现寓言教学的美丽转向。  相似文献   

20.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会选择寓言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这类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诚然,这是寓言教学首要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有的教师把寓言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地剖析;有的教师注重朗渎指导,反复体味;有的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反复引读,并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寓意的概括能力;有的让学生学写寓言……几位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意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