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名校”开始悄悄地扩招、搞“校中校”、与他人联合办学、办“民营”分校……,规模越来越大。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名校“膨胀”,对此现象,大家一度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讨论得沸沸扬扬。如今,随着各地“名校”“膨胀”现象的普及和“名校”“膨胀”行为的不断成熟,已经到了人们(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对这一现象进行更深刻的反思的时候了。一不管名校膨胀采取哪种形式,它的直接作用结果就是多收学生、多收钱。从这一点出发,学生家长是愿意的,名校多招收1%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就多1%的希望上名校;学…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老牌名校。从上世纪之初的“教育救国”到八十年代的“情知教育”,从新世纪之初的“有效教学”,到今天的“主体学堂”,成师附小以赤诚教育的热情和道劲有力的探索不断向教育的本质掘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教育大地上,“名校”林立.政府需要名校,打造名校常常被提升到“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社会需要名校,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赢在起跑线上?对名校的需求如此之旺,也难怪走遍大江南北,名校遍地开花了. 但,名校多了,便发现名校之“名”下却是千姿百态甚至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态.于是,渐渐地,对名校有了一份警惕,越是大牌名校,越要审视它的整体与细节,看看报道中的它和实践中的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名校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容回避地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发展、思考学校出路的教育工作者眼前。一般学校要“争名”“显名”,已有名校要“正名”“扬名”,彼此竞争,彼此超越,形成了百舸争流、红火热闹的教育景观。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掩饰不了理陛的匮乏与精神的苍白。名校究竟能不能一夜打造而成?名校之“名”有何用场?名校发展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相似文献   

5.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通师二附是一所历史名校,诗意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与同样诗意的小学语文情境教育,让这所现代小学名闻遐迩。从海安到南通,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所名校的校长,吴和平感到肩上挑着的这副担子是如此之沉,如此之重。别的不说,就是每年一次的招生工作都给她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教学处主任范爱民告  相似文献   

7.
徐曼曼 《教育》2012,(12):38-38
何谓“影子工程”?“像影子一样跟随在名校管理者的身边,贴身学习校管经验,是为影子工程。”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说。该区是“影子工程”的实践者之一,他们将潭柘寺中心小学等普通学校的优秀干部选送到北京小学等名校,从深入到班级听课,到查阅研读名校的各种管理资料,全方位学习“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在义务教育阶 段,从公立学校中转出了一类称之为“转制学校”的学 校。此外,还有另一种办学现象,叫做“名校办民校”。 几乎从这两类学校行市开始,就引起纷纷议论。先从这 {两类的异同谈起。 所谓“转制学校”,公立事业法人机构的名份和编 制未变,其经费独立核算,日常运作成本实与“民办学 {校”相近。这类学校不以“民办学校”名之,仍算是公 …办学校,只是为了避国有资源流失之嫌。尽管收费比民 )办学校低一些,其实是“假公办,’;至于名校办的“民 校”,因属公立学校主办,不管它名义上是不是“独立 ’法人”,它…  相似文献   

9.
刘丹 《江西教育》2006,(2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现在,在国内中学优秀师资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聚集了一群“陪读”父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个人乐趣,甚至牺牲事业来陪孩子读书,愿望只有一个:让孩子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目前,陪读风气有蔓延之势,以往陪读现象主要是高中学生,现在有少数家长从孩子读初一就开始陪读了,一些名校的周边成为陪读村,陪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涨船高,名校周边房租抬价据山西晚报网今年9月18日报…  相似文献   

10.
据《南京日报》消息,今年南京市有6.7万考生参加中考,记者从有关资料中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全市中考成绩前20名的考生中,竟然有半数学生并非“名校”出身,甚至来自“不知名”的学校;而南京“四大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的初中毕业生中也没有一人跻身今年前20名。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我们有能力办好每一所初中、而不仅仅是少数名校;一批“不出名”的学校办学实力得以提升,这对引导家长正确选择孩子的升学目标、有效化解择校热有着积极的意义。政府持续多年对薄弱校的改造已在硬件上…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研究》2011,(7):16-17
记者:蒋校长,你认为名校和一般学校之间有哪些差异? 蒋校长:如果一定要回答什么是“名校”之“名”的话,我觉得关键在于其“个性和影响力”。个性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涵与物质,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其外显形式是学校特色。而影响力则是学校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一般来说,名校大都历史比较悠久,因为名校成其“名”,  相似文献   

12.
从地处闹市、重点名校市二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役”后,吴小仲成了城乡结合部有“动迁发展区”之称的转制学校浦东模范中学的首任校长。从每天面对身着庄重整洁校服、行为礼仪规范的优秀生,到面对穿着拖鞋、戴着耳环进教室的后进生,吴小仲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她明白要用体制、机制和情感让一所转制学校由“薄弱”走向“强壮”。于是——  相似文献   

13.
毕婷 《教育》2008,(12):26-26
当《焦点访谈》的镜头拍摄到南通一中和南通中学自办的“校中校”的时候,观众为这些名校感到尴尬;当《南都周刊》的版面刊登出广东一位重点高中的老师揭露本校民办初中之弊端的时候,读者为这类名校担忧。名校拿政府的钱去办高收费的民校,这种玩火的行为难免会引火上身。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当前,在教育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个性风格越丰富  相似文献   

15.
名校是怎样炼成的?对办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名校之“名”何在?对此,浙江省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张绪培有过一句名言,曰:“名校之名,名在软件。”在我们看来,所谓“软件”,应当就是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目中有人,一切为着师生生命的主动、健康、和谐成长;就是超前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但目前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家长的要求。因此,发展、壮大名校已成为当务之急。有人早已“先名校之忧而忧”,认为一所名校就好像一杯浓茶,向里加水就变成淡茶,无限制地加水,就把浓茶变成了白开水,要求名校要保持原来的规模,否则就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这种担忧有它的道理。因为决定名校成“名”的核心因素是名教师。学校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名师的生均占有率下降。名师之所…  相似文献   

17.
名校办民校:制度越轨还是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以A中学举办民办分校的案例为线索,借用制度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讨论了“名校办民校”过程中所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教育公平两个焦点问题,最后对“名校办民校”这一现象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相似文献   

18.
所谓“环规”,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简称。经过高考的洗礼,我很荣幸地进入了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读上了我喜好的“环规”专业。一段“环规”情结由此全部铺开。谈及“环规”。情结,这还得从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说起。其实在我眼里,紧张激烈的高考并不算是黑色的,而黑之最者却莫过于高考后填报志愿那几日了。考得好的想报名校,又怕名校不取;不报名校,心又不甘滞落于一般重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南方日报》拜读《教师招聘的怪象》一文,颇有同感。的确,“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现象,在时下的教师招聘中屡屡可见,而且,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怪象”。谁都清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在人才选择中会存在多大的弊端。学历不等于能力,名校不等于才学,学历更高的人,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就比学历略低的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对湖南民办教育而言,是一个人才辈出、名校初创的年代,湖南特别是长沙地区出现了一批“名震中华、泽被后世”的私立名校。被现任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先生盛赞为“名校之花”的周南中学即诞生在这一革命历史风云激荡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