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暑假,我从兰州来到北京,在《京华时报》实习一个月,回顾一个月的实习历程,作为在校大学生,从书本到实践的跨越,有失落、有无知、有惶恐,最后都变成了收获,受益匪浅.融入团体需主动2010年7月26日,北京正被高温高湿的"桑拿天"蒸烤着.这天,我来到北京,只身走进京华时报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假期实习.实习记者规定上写着,这里没有固定记者带实习生.记者愿意的话,会在采访时叫上你.这里的所有人我都不认识,怎么办?我拿着我的作品集,择机向在座的记者一一自我介绍,希望记者们多多关照.当天下午,记者孙雪梅喊我一起出去采访.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孙老师告诉我,在这里实习要主动与记者交流,如果记者们都不喜欢你的话,就很难学到东西.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7,(11):75-76
张晓郁: 实习中最有收获的两次经历 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采访,我们很早就做了准备.不仅按照老师的要求撰写采访提纲,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自发讨论过一次.但真的到实际采访中,我们还是犯了致命的错误:脱离了采访的中心,而仅仅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问,没有办法形成《今传媒》可以采用的稿件.  相似文献   

3.
到路透社实习是我到英国当访问学者后产生的想法.在我还未进入路透时,要去实习的能源部门就知道有个叫Rong的新华社同行要来此实习.后来知道,我要实习的消息是路透人事部通过内部的系统向我所要去实习的部门通知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下半年,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按教学计划要到报社实习。老师看到我有一定的外语和摄影基础,分配我去中国日报上海办事处。采访是个辛苦活到报社第一个星期,我每天坐着认真读报。一天,一位姓陈的记者把我找去,对我说:“现在秋凉了,上海有些市民欢喜斗蟋蟀。作为一项业余文娱活动,只要有节制、并且不搞赌博一类违法活动,没有什么害处,可以写一篇有关蟋蟀的新闻,国外读者一定很感兴趣。你是不是去试一试,同时配发几幅照片。”  相似文献   

5.
偷懒留下的遗憾对于学新闻的学生来说,实习是一个难关,但又非过不可。即使是日后大家都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传媒人,回忆起实习的日子来,仍然别有一番滋味。当时我在广州日报社实习,分到社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呼声的,包括处理读者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到报社研究了一星期报纸后,主任就递给我一封读者来信,让我自己一个人去采访。我粗略看了一眼,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一封几个民工写来的信,投诉说他们共有67个人应聘进了一家自称生产打火机的工厂,厂方要求来者必须缴纳押金,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但这家工厂的老板却是个骗子,在收了钱后以进货为名一去无踪。我又看了看地址,是“石溪村”。我把广州地图找出来看,找了半天才发现“石溪村”已经到了地图的边角上了。让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孩单枪匹马去一个偏僻的村里采访一帮民工?我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我有点结巴地问主任:“请问有记者跟我一起去吗?”主任微笑着说:“现在人手很紧张,恐怕只有你一个人去。”我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有点不大情愿。当时正好有一些别的事要处理,部门的版面又马上要截稿了,我看那封读者来信上有电话,心想电话采访也一样的,就打了个电话过去,向那位民工了解有关的...  相似文献   

6.
“呵呵,不错,跑新闻,采访……”傻乎乎的我坐在夏日清晨的阳光下眯着眼睛傻想,觉得很有奔头,不愁在家得空调病,更有了不洗碗的理由。“好。”铁定决心把自己丢进了报社。从此,我的实习生活拉开了帷幕。爸妈偷笑:“这个吵闹的丫头终于找了点儿正经事做,省得一天到晚鸡犬不宁。”他们哪里知道我还藏了一肚子“坏水”。不过,话说回来,学了一年的新闻,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吧。可是,做实习生也不是小时候玩的过家家呀。那可不是摇身一变就能无所不能、所向无敌的。这不,在我正式开工后就碰到了我的实习生活的首要难题———电话采访。第一次在电话…  相似文献   

7.
张羽 《青年记者》2008,(10):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我服务的媒体最近组织了新一年的招新笔试,考试前有几个朋友问我往年一般考什么、怎么考.一瞬间,我想起了当年的入职经过. 笔试前一天的晚上,实习老师带我们几个实习生一起吃饭,唯一的外部门记者来自以人物报道见长的特稿部门,她是实习老师特地请来的.此前我们并不知道,往年笔试的主要内容是写人物特稿和评论,特稿素材来自数万字的采访资料,而作为主要操作调查报道的实习生,我们对人物特稿几乎没有尝试过.  相似文献   

9.
实习是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我任教的四、五十年中,指导学生实习,是我教学生涯中难忘的经历.以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为例,十年间我六次带领学生到全国近二十个省、市、县档案馆进行实际考察与具体操作,使那些很少接触社会的学子们,由单一的校园生活走出来去体验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受那丰富而具体的实际工作,完成一次业务上和思想上的过渡.1989年5月~6月,去陕西省汉中地区档案馆实习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我在中国矿业大学社科系三年级学习,有着一个记者梦。为了梦想成真,我只身由江苏徐州来到北京。在被一家电视台婉言拒绝后,经过114台电话查询联系,我争取到在中国矿业报社实习。把近万字的10各篇稿件消化在一个版面里,是我最初的工作。紧接着是采访地质界的传奇人物任湘。50年前,毛泽东在访问莫斯科时给留苏学生任湘题词“开发矿业”2月17日,纪念毛泽东“开发矿业”题词50周年大型艾艺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矿业报》首次进入大会堂,摆放在部长席上。当我看到中央部长们翻阅到有我参与编写的版面时,内心笑了。采、编、写都有…  相似文献   

11.
景洋子 《中国记者》2012,(10):85-86
自从选择了心仪的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后,我一直向往着真练实战.机会在这个暑期来了:我当上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哦,实习记者.别看是实习,却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记者所独具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无处不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部分教员和应届毕业生一百七十七人,在三月下旬分头到省市报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和调查研究工作;有部分同志则到中央报纸和厂报实习。现在下去的学生和教员都已深入到报社的各个部和记者站参加编辑和采访工作。在工作中,他们把参加报纸工作和调查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积累、搜集资料。各个报社的实习调查组都订出了调查题目和调查提纲,内容有:报纸宣传党的政策的经验、典型报  相似文献   

13.
前日采访时,遇到一位19岁的同行,我由衷称赞“19岁就当记者,真了不起!”他回答:“我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来实习的。”我更诧异了,怎么大二就实习?难道不上课?详细了解后才知道是我少见多怪,现在有的新闻系学生大一就找地方实习了。至于上课,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过关。 实习时间这么早,是就业竞争激烈的结果。据说,提前  相似文献   

14.
还未走出大学校门就已经感受到记者的艰辛,作为历史的记录者,我深感肩上的重担,且只有主流媒体的记者才能让人们记住一切。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新闻工作是大三时在《西安晚报》的实习。采访、写稿都有老记者带着。由于采访对象多为老记者的长期关系,采访时基本没有遇到阻力,写出来的稿子也容易上。再者,实习生和老师没有形成竞争关系,够不上威胁,老师自然会不吝赐教。升入大四后,面临着找工作和考研的问题,虽然参加过的大大小小招聘会不下十余场,有意向的也有几个,但是真正吸引我的还是新闻本行。新闻专业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媒体承担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4日德时间上午10:00,我像往常一样把当日选题报给《人民日报》印度分社记者廖老师,点完发送键,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自己在印度近3个月的实习告一段落,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长达半年的实习也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大力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各高职高专学校认真执行,高职的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高职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分析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目前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策略。我系也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现将具体做法做探讨下。  相似文献   

17.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SP.NET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ASP.NET技术开发的顶岗实习网上管理监控平台。该平台提供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和老师高效互动的平台,可以利用该平台对整个顶岗实习阶段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和指导的效率,方便了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及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相似文献   

19.
实习咏叹ABC     
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学校开始综合实习,系里分配我到《河南法制报》仕,时间是三个半月。A 感激大于“怯”那时候,法制报还是四开小报,铅印,一周出两张,报社人手也不多,分新闻部、副刊部和经营部,编辑记者都是大哥哥大姐姐,年轻而活泼,为我这个新来的“同事”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不乏严格要求。第一次踏进真正的“新闻殿堂”,许多东西在自己眼里都很新鲜,甚至生疏。怎么课堂上讲的到这里都用不上呢?那些法律术语、程序等等听都未听说过,真有点“怯”!带我的老师叫陈建立,是一版的编辑,30多岁,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跟着他我很乐意,但并不轻松,心想像他这样的编辑一定眼光忒尖锐,是不能容忍哪怕是很小的差错的。所以常常存着小心,不料愈小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学硕士的实践能力对其就业及个人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LIS590实习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该课程在课程目标、实习安排、老师指导等方面设计合理,受到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的积极评价.实习指导老师认为该课程实习生大多基础良好且愿意为实习生之后就业提供有力的工作推荐.LIS590实习课程能为我国提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