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中文工具书》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可以说它是一门适用技术课,因而,加强实习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把实习搞好,首先要弄清楚实习的目的.实习不是进行百科知识竞赛,找到答案就是问题的终结,而是要通过查找问题,去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工具书,加深对工具书知识的理解.这一点相当重要,切忌颠倒了手段和目的的辩证关系.通过实习,掌握一百部左右重要工具书,要求知道它们  相似文献   

2.
第一月: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报到实习后的第二天,电台老师就让我带着采访机独自去北京市检察院采访. 到北京电台实习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美丽的"错误".当初在填报实习志愿时我把北京电台误当做北京电视台,就因为这一字之差却让我有幸遇到了丹青老师、高婷老师、以及许许多多我采访过的检察官、警官.  相似文献   

3.
如果阿渝"混迹"于人群当中.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个子不高、留着平头、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小伙子竟是某报社的摄影记者。阿渝的新闻摄影作品在圈内小有名气,以自然、柔和、清晰度高、视角独特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竟是半路出家。"1998年8月,还差一个月升入大三的我前往一家晚报实习,负责接待我的人说:新闻部已被实习生挤得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你硬要来,就到摄影组去吧。我没怎么想就去了摄影组,反正是实习,无所谓啦。谁知这一去,不想却改变了我的发展方向。" 在摄影组,阿渝遇到了报社的摄影权威,在他的直接帮教下,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是实习生,我得好好选择,究竟到哪个单位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民日报>当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开晨会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个实习生呢!这么多人都是来实习的吗?有这么多机会给各位吗?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写吗?写出来能够登得出去吗?  相似文献   

5.
小村大事     
1932年,农学家董时进在<乡居杂记>系列中说:"我素来认为要知道乡村的秘密,和农民的隐情,惟有到乡下去居住,并且最好是到自己的本乡本土去居住.  相似文献   

6.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实习是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我任教的四、五十年中,指导学生实习,是我教学生涯中难忘的经历.以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为例,十年间我六次带领学生到全国近二十个省、市、县档案馆进行实际考察与具体操作,使那些很少接触社会的学子们,由单一的校园生活走出来去体验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受那丰富而具体的实际工作,完成一次业务上和思想上的过渡.1989年5月~6月,去陕西省汉中地区档案馆实习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办完事,已近中午.我匆忙赶回公司,在地铁1号线的入口处,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外地老人拿着纸条在向行人问路,行人回答后就匆匆走开了. 看到老人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知道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我上前同他说: "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里啊?"老人赶紧把纸条递来给我看.原来,老人要去的是陆家嘴方向.  相似文献   

9.
选择新闻系,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是从小就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期待;不过对于我来说,或许巧合多于愿景.彼时我对这个行业还没有深入的了解,懵懵懂懂撞进了新闻系;但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还是喜欢上了新闻. 我曾在校媒网站做记者,也曾在四家性质不同风格各异的报纸实习过.201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监督和调查报道中去.  相似文献   

10.
贺永泉 《军事记者》2006,(12):58-58
刚搞新闻时,常听“老革命”讲,新闻是“抢”出来的,我却不以为然。后来经过一些事情后,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今年7月24日下午16时,我像往常一样正上着班,司令部李参谋问我:“你没去处突呀?沐川县发生劫持人质事件,中队出动官兵去处置,支队副参谋长和作训股长已经赶去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在问话,而是在告诉我一个信息。我立即打电话询问副参谋长,他告之已经到了半路。是到现场去还是不去?我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向车场值班室要了车。乐山城区离沐川县城80公里,途中要过两个县和一条河,河上的桥正在维修,人员和车辆要靠船渡过往。一路上,车子…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四年前曾由芬兰乘船去瑞典,我这个超级地理盲几乎完全弄不清它的方位.其实很多业内的朋友也和我一样,知道我要去参加芬兰书展,都惊讶地问;"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呀?!"定下行程的日子恰好是法兰克福书展结束后不久,我打趣地说;"其实,它比法兰克福可近多啦.起码绝不需要转机."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年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是在一月五日开幕,我是一月四日晚上才赶到广州.到了流花宾馆,接待处的同志说会议代表都已经进山了.所谓进山,就是到从化温泉去了.当晚是进不了山了,明天早晨有没有车还不知道.我有些发愁.如果明天一早进不了山,我就赶不上开幕式,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向报社发开幕新闻,而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编辑部发专电.心事重重,在房间里无法休息.我就坐在接待办公室里,想从他们的频繁的电话中了解进山的动向.直到晚上十二点钟,山里打来电话说原来的扩音器已坏,要从广州送扩音器去.这一下子我的心定了,扩音器送不去,会议就开不成,我可以跟车和扩音器同时到达.  相似文献   

13.
举手之劳     
璐璐 《新闻世界》2008,(5):21-21
再过一个礼拜,我们几个一起进入公司实习的求职者,除一人外,就都要被淘汰了。幸运的那一人将成为这家外贸公司的总经办秘书。 过五关斩六将走到这一步,我感到很欣慰,但也清醒地知道,越到后来竞争也就越激烈,所以在实习的这段日子,我力求做得更好,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来赢得公司的信任。显而易见,其他的求职者也很优秀。  相似文献   

14.
偷懒留下的遗憾对于学新闻的学生来说,实习是一个难关,但又非过不可。即使是日后大家都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传媒人,回忆起实习的日子来,仍然别有一番滋味。当时我在广州日报社实习,分到社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呼声的,包括处理读者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到报社研究了一星期报纸后,主任就递给我一封读者来信,让我自己一个人去采访。我粗略看了一眼,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一封几个民工写来的信,投诉说他们共有67个人应聘进了一家自称生产打火机的工厂,厂方要求来者必须缴纳押金,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但这家工厂的老板却是个骗子,在收了钱后以进货为名一去无踪。我又看了看地址,是“石溪村”。我把广州地图找出来看,找了半天才发现“石溪村”已经到了地图的边角上了。让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孩单枪匹马去一个偏僻的村里采访一帮民工?我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我有点结巴地问主任:“请问有记者跟我一起去吗?”主任微笑着说:“现在人手很紧张,恐怕只有你一个人去。”我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有点不大情愿。当时正好有一些别的事要处理,部门的版面又马上要截稿了,我看那封读者来信上有电话,心想电话采访也一样的,就打了个电话过去,向那位民工了解有关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对连队发生的事一般是知道的。但光凭知道就去写稿,也是行不通的。对熟悉的情况也要去采访,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挖掘到事物的本质,抓到值得报道的活“鱼”。去年以来,我连伙食一直搞得比较好,被上级评为“先进食堂”。出于一种急切感,我凭自己平时知道的一些情况,没经采访就写成稿发往报社,结果石沉大海。后来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我到湖北歌舞之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去了一趟.因女儿放假在家,所以也一同带去了.办完事情之后,朋友热情地安排我们第二哭到一个名叫高家堰的地方去漂流.女儿知道后,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相似文献   

17.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8.
实习七日     
考上研究生后,在象牙塔里足足呆了一年,除了读书,几乎没有过实践.但我的专业编辑出版,却是要实践出真知的.于是,决定锻炼自己,找个出版社实习,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是,没想到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每次打电话都是因"不需要"而被拒绝了.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一家出版社,可以去实习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04,(4):59-59
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朋友小赵的来信,信中他告诉主持人他是某大学新闻专业大三的学生,正准备到新闻单位实习,可是却不知道要注意些什么,还问了不少问题,主持人在这里替他解答一二,各位读者对新闻行业有什么不懂的方面都都可以给我来信,相互切磋切磋,来信地址看本期杂志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王淳华 《传媒》2001,(7):56
伊拉克陪同很怪,事先从不告诉你次日的日程安排,让你有所准备.每天清晨,都是上车以后才突然告诉你要去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他们的个人性格决定,还是有什么其他考虑.这天早晨,我们照例先上车,等汽车开出一段距离之后,才被告知:今天要去参观萨达姆儿童医院.这种突然袭击的安排使我连事先带来的礼品也没能带来.院长和巴西木博士接待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