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本文分析证明:钱伯海教授<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的观点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根本对立的.这就是: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价值,钱教授是物化的死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一元论,钱教授是活劳动创造必要价值,物化的死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二元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钱教授的剩余价值理论掩盖、否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有计划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包括现象特征和体制模式特征,前者是指等量劳动只能在一家企业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后者是指实行企业自主按劳分配模式。这一现实特征既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形式,也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前实行的按劳分配形式。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条件分配的具体形式决定了按劳分配的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与创造性劳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工业化是重复劳动的扩展时代,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作为附带因素被无偿吸收到资本当中的,它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现代剩余价值论必须从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划分框架加以发展.剩余价值的生产活动是由创新劳动引起的,随着创新劳动成果的推广,创新劳动转化为重复劳动,市场竞争均衡的结果是整个行业利润趋于零或零化,直至新的创新劳动打破市场市场均衡并引起新的一轮剩余价值生产活动.从石器到电脑,这种积累本质上是知识的积累或创新劳动成果的积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激励创新劳动,它是一种对重复劳动进行市场定价(决定于边际生产力)和对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索取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辨析巩庆海,汪孔田一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不少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讲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时,表述模糊,存在误解,似与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不尽一致。在发行量极大的蒋学模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我们看到:“随着生产技术条件和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5.
资源配置、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力等等都不是以抽象的一般形式而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之中,因而都是历史范畴。从精确的(系统)科学意义上讲,生产方式指社会生产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人与人的关系,两者构成统一的社会经济结构,而生产力则是这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量上就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一定经济结构下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 ,由求真求善到求美的泛化过程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 ,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是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 ,真善美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 ;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 ,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思想转变 ,这两次思想转变都与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马克思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将现实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的影响 ,在起初曾错误地从人的抽象本质出发 ,把工业、异化劳动和分工作为前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基础。要真正超越旧哲学 ,就必须找到新哲学的全新的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而这个立足点和理论出发点 ,就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革命实践及现实生活的人和人的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创立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是与其还不够成熟的生产劳动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曾对西斯蒙第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的贡献作过简洁概括。但是,一些关于政治经济学史的书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史专著,或者不提西斯蒙第的劳动价值理论,或者对之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或者对其中的科学成分估计不足。一句话,西斯蒙第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并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西斯蒙第占据着一个特殊地位。他既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作为前者,西斯蒙第的许多基本经济理论深受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影响: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原理;在剩余价值方面,他把利润和地租视为工人  相似文献   

9.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满足人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按照现代汉语的释义,劳动即在;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源于劳动",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价值理论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不是真正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的教育思想,是列宁、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教育主张,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有相当高的评价,说“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因此,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