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2.
依据到北京距离200 km来划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距离北京200 km以内的河北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实验组县域经济增长贡献为40.74%,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对于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超过了虹吸效应,北京很好地带动了周边河北地区的发展。从不同功能区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中部核心功能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内距离北京200 km以内的河北县域经济增长都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但是中部核心功能区可能是通过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第三产业可能存在“过饱和”趋势,不利于该区域县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与工作重点,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壮大,为在全球化、信息化中迅速崛起的语言服务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城市之一。立足现实,从保定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新型语言服务业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出政策倾斜、定向培养、面向客户、创立品牌等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国际化逐步提升,国内城市品牌营销也可以说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0时代”,“政策+事件驱动”成为了这个阶段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中,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便是这个阶段较为典型的代表,一方面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基于当前国情所提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形态,另一方面北京张家口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增添了强大的事件驱动力。因此,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城市形象提升的角度出发,对河北省城市形象的提升策略展开研究,以求为双重契机背景下的河北省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博数据的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联系强度是城市群发展阶段、态势、功能定位的重要表征.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联系平台的广泛使用,人流在不同地区的空间移动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统计和表达.在总结以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微博数据判别城市之间空间联系强度的方法,弥补了由于缺乏城际通勤数据而导致的传统空间联系强度判别方法的不足.新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判别城市群地区各个城市的空间联系强度与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北京市冰雪场馆建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内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冰雪旅游融合效应显著;天津市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目标明确深耕细作释放新活力效果显著、冰雪旅游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有声、“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来红利;河北省在滑雪场和滑冰场数量逐年提升、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冰雪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据此提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多元化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障体系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协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城乡资源配置、体育经费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社团组织四个方面剖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的现状,在 SWOT分析基础上认为京津冀地区实现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互惠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调节机制;优化“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8.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保定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品牌资源优势,克服品牌定位模糊、城乡差距大等品牌资源劣势,扬长避短,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城市文化、进行品牌营销和促进公众参与等具体途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和可识别性的城市品牌,以从京津冀都市群中乃至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03-2017年京津冀13个地级市城市,采用的是双重差分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高铁对京津冀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的城市与未开通的城市相比,高铁的开通对京津冀地级市以上城市的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企业应当注重高铁建设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以适应不...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地域单元.从经济环境水平、科技教育环境水平、社会环境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京津冀城市群在人才吸引能力方面内部发展不平衡,北京、天津"双核"格局突出,河北省各城市与京津两市之间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城市群要通过合理区域规划、找准城市定位、优化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升京津冀区域人才吸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重点国家战略,为京津冀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京津冀休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提出抓住申奥契机、整合优势资源、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固有思维,促进京津冀休闲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区位熵及Moran’s I指数法并结合Moran散点图,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体育服务产业空间集聚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市、秦皇岛市、承德市行业集聚水平显著。京津冀地区体育服务产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除部分年份外,大部分河北省地级市呈低—低集聚,集聚两极分化现象显著。北京市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在渗透作用和空间邻近效应下,逐渐拉动临近城市体育服务产业发展。为加快京津冀地区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提出要科学引导规划体育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内集群产业关联性,加强体育服务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旨在为我国其他区域体育服务产业的结构优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京津冀区域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京津冀校园足球区域协同发展进行探究。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京津冀区域校园足球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京津冀校园足球协同运行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表明:①京津冀校园足球协同发展应包括京津冀足协、京津冀体育局、京津冀区域教育局、各区县体委、学校主管体育领导、家长的参与和配合;②政策包括经费激励政策、程序制约政策、师资和场馆保障政策;③依据协同理论设计京津冀校园足球区域比赛和区域培训活动以及帮与带结对子互助活动,共同促进京津冀区域校园足球协同运行,实现国家足球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也为京津冀行政区划调整打开了新局面.京津冀三地由于资源聚集优势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在京津大都市过度发展的同时,环京津的河北省地区出现了相对贫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除了要将京津非核心职能向周边疏解,还要对京津冀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布局.在定州市和雄安新区从保定行政区划分离出来后,保定可以按照"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区划布局,进而在冀中地区形成京津冀的城市化隆起带,带动冀北、冀东、冀南的行政区划调整,形成高效发展的城市团,最终使"空心拳头"的行政区划局面从根本上得以打破,在京津与雄安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行政区划调整会使保定变小,对"大保定"发展不利,因此"大保定"需要前瞻性地思考与雄安及周边地区的整合对策,破除行政区划由于"做减法"而造成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和战略要求,三省市打破行政区划以地区形式共同发展变得有据可依.作为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河北省,由于重工业长期作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造成了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河北在服务京津的同时也应抓住机会,改变现在粗放的发展方式.通过研究河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河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剖析河北11个地级市的比较优势,将河北划分成重工业产业转型区、产业转移承接区、三产优先发展区、"1+3产"综合试验区,并分别提出发展策略,探索一条适合河北省情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联网搜索指数的旅游流研究,可以克服对时滞性强的传统统计数据的依赖,更侧重城市间的实际旅游经济对流。改进城市间信息流公式,使其适合旅游经济关联度分析。利用京津冀游客搜索百度指数,对比分析三地旅游合作前后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和城市聚类分级演变,为及时改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分析结论发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后的区域旅游经济主干结构演变为京津双核辐射型;河北城市旅游经济影响提升明显,北京的旅游遮蔽效应正在减弱,区域网络结构从点轴式向网络式成长;区域旅游合作举措中的政企合作和企企合作效果优于仅在政府层达成协议,区县层面的合作举措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城市化人口流动中的体育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内涵的不同认识;城市化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城市化中的社会排斥等对当前城市化人口流动中的体育有着的一定的影响.研究认为,体育应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城市化和谐发展:通过体育提升城市的生活服务功能;全面发挥体育在促进城市化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依法保护流动人口体育权益;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借鉴国际城市化中的体育发展经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