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必备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能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与规律,培养数学能力,加深数学知识与原理的理解,让问题解决化难为易,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可靠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程学习的背景下,加强数学建模意识,开展各种课型的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其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包含了许多数学教学建模的方法,如函数关系式、导数法、微分方程法、多变量积分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建模是架设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是数学走向应用的必经之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是数学教育的一种改进,也是大势所趋.可通过如下切入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将建模实例融入到数学课的教学当中,逐步培养运用数学模型的意识;以数学建模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建模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和课外作业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可见,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方法能激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大学数学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攻关能力.在对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基本途径为:开设数学建模系列课程;构建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改革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案例教学法;组建教学团队;增设创新学分.  相似文献   

5.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数学建模方法逐渐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普及,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建模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解决日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进行阐述,提出中职数学建模教学要根据教材进行建模、联系实际进行建模、做好基础知识铺垫、培养学生建模思维四个对策,以达到提升中职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42):57-58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以建模能力培养为基础,综合推动学生有效的观察、分析,确定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析意识,针对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建模,进而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文章从当前小学数学建模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学习和研究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从实际问题中引出新概念、新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抽象、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感受数学建模思想,了解数学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有限,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应以教材为载体,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实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数学建模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线性规划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线性规划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溶入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用“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启发学生对数学公式、定义的理解与认识;用“数学的普遍性”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变换观点”,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尤其是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个例子的分析和讨论,介绍了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图论教学中的作法;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应强调数学建模方法,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高职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建模"案例,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即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奇异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品味数学和热爱数学,树立起创造性思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策略主要应注重三个方面:熟悉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设计数学问题或问题链、突出适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习的素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创造力的较高表现形式。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特征,类比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来促使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本文举例说明构造数学模型解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代数是一门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所涉及的例子较少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人感觉到学习的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体现不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建模思想就是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形象,由理论转化为应用的思想,在高等代数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数学建模思想对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及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s a key objective,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eek to improve the proof skills of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nalytic framework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students' answers to proof problems. We employ this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ways in which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can be used to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proof and to improve their proof skills.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wo case studies wher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orked with Cabri-Géeomèetre to solve geometry problems structured in a teaching unit. The teaching unit had theaims of: i) Teaching geometric concepts and properties, and ii)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proof and to improve their proof skills. By applying the framework defined here, we analyze students' answers to proof problems, observe the types of justifications produced, and verify the usefulness of learning in dynamicgeometry computer environm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of skill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