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教案评估的依据。为此,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3.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上课要遵循备课所写出的教案。这个备课的教案用新理念产生的新名词说就是预设。但这种预设是否就一层不变照本宣科呢?我想,这关系到心中是否有学生。如果心中有学生,它就不是定稿的“剧本”,只是上课的遵循、依据、导向;如果心中没有学生,那它就成了教师上课的台词了。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评价一节课,也都把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环环相扣、结构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虽然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任凭那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案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  相似文献   

5.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往往会把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的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等作为教案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会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对教案管理进行改革,实行“分头备课,  相似文献   

6.
马正辉 《时代教育》2009,(8):218-218
教案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之一,通过形成教案前期的管理;使用教案时的辅备管理;加强教案后教学反思的管理;教案检查的管理几个方面,推进以教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的尝试,让每一位教师能确定自己今后发展的目标,从备课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让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量化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过度细化.认为量化条目越细越客观、越准确.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考评是和分数相连的.所谓量化中的细化,就是把每一次考核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量化成分数.比如,某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核的内容中,对教案的考核就细化到如此程度:每课时是否有教案、每教案是否按时签阅、教案设计是否规范(如有无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对教案的设计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学科的内容,教案的设计也未必要求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这是学科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教案是教师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是有利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但是,教案包括的诸多内容,又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案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上课时根本用不上,写教案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必要写;也有的老师认为,教案写得过细,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发挥,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写教案,不能统一要求;还有的教师认为,教案应该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否则课堂的随意性太大。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教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谈起教学备课时,老师抱怨学校每学期的备课本检查成了教师们的负担.他们感叹地说,工作十几年教案也写了三、四十本了,刚参加工作时写详细教案还起一定的作用,现在却感到写教案很浪费时间.而且学校检查也不重视质量及效果,检查也就是数数页,看书写是否认真,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最后盖个章,写个日期然后存档,不再还给教师.这样做一是为了让教师们能经常重新备课,以防以旧充新;二是为了今后上级检查工作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编制教案既有助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进入课堂,顺利进行教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资深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而为了督促检查教师工作,教案也成了一个管理教学的手段。然而,教案被检查的同时,也被当成衡量教师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工程,涉及到的要素很多,而备课则是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就是写教案。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可以说,教案的编写就是教师把备课的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但现在普遍存在着为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现象,甚至只是玩"文字搬家"的游戏,检查者也只是看书写是否整齐,环  相似文献   

12.
教案是分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又是教师备课的结果,记录着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的理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这一切工作的结果,便形成了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认识,从而做出系统的授课计划,最后把授课计划行之于文,便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体现的是如何组织课文知识,如何设计教学方法的一个准备过程。新课标下好的语文教案是简明、系统、实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选取北京545名中小学教师,考察其对教案检查的态度,并探讨教案检查与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教案检查阻碍教学,而不促进教学;(2)"阻碍教学"维度与教师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3)在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上,对教案检查持不同态度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矛盾...  相似文献   

14.
很多中小学教师都怕写教案,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每周都要上十几节课,每节课都要写教案,的确要花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教案的要求过于死板,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抑制了教师的激情。笔者以为,教案编写应该灵活多样,这样既可以保留教案的价值,又可以减  相似文献   

15.
一、教案手写——是返朴还是后退某县教研室出台新规定:教案必须手写!此举一出,全县上下一片哗然。电子化备课已经实施好几年,如今再走回到老路上去,这是教育的返璞归真,还是历史的倒退?强迫教师教案手写是否有效呢?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教学文本来不及认真研读,照着现成的教案去抄,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翻刻,备课时心中也没  相似文献   

16.
于欣 《内蒙古教育》2003,(12):23-2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大潮中.教师的备课和教案是否也需要进行一场革命.使之能与时俱进.与教改同行.这是当时许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本期辑发一组有关备课与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在这方面给教师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谢玲 《教书育人》2008,(8):42-42
教案,是学校对教学进行管理的唯一法宝.在不少学校管理者眼中,没有教案的检查,就没有了管理. 有的学校还规定了处罚办法来逼迫教师"自觉".检查和评选教案是很多学校的通行做法.通常的查教案,主要看教师是否有教案,是否及时写了教案,是否有足数的教案,而那些格式规范、内容详细、字迹清楚的教案,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大会小会表扬,甚至还是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一些教师为了教案能被评上"优秀",不吝辛苦,一笔一画地抄写教案,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样造就的仅仅是"教书匠"或者是"熟练的誊抄工".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教学习惯的标尺之一。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9.
电子教案是同轨教师资源共享的产物,与以往教师手写教案相比,电子教案既便于教师学习同轨教师的长处,查找自己的不足,优势互补,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因此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然  相似文献   

20.
教案的撰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撰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思考过程,写好教案,一般应注意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