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敏生 《江西教育》2003,(14):30-30
窗明几净的学校办公室里,案头上摆满了各式版本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们正埋头伏案,神情专注地“写”教案。如此场面多么令人感动,然而又是多么让人叹息:教师的精力都用在“写”教案上,岂不是教案拖累了教师。教师们都知道这里所谓的“写”教案,实际上大多数教师是抄教案,因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且规定了总的格式和内容以及对每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等,都要求教师认真书写到教案本上。如此规格的教案一课时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来写。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霍晓宏  李海玲 《天津教育》2022,(1):17-19+21
<正>教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学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设计。青年教师既要写好教案,也要学会编制和使用学案,达到学案与教案设计的有机融合。一、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又可以存储于教师心中。前者是有形教案,后者是无形教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要注重写好有形教案,青年教师更要写好详案(详细的有形教案)。  相似文献   

3.
当教师就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但教案如何写,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抄的、补的、形形色色,但绝大部分是备而不用的。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凡是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人莫不对此深有体会。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但为什么大家都在抄呢?是广大教师懒惰吗?不。我认为,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造成的,是对教案不正确的认识在作怪。不改革与教案有关的评价机制,这种形式还会继续下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5,(8):30
教案是证明教师备课“足迹”的文字材料。一名老师说,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每年都要准备一本有别于往年的教案,由学校教导处检查教师教案的完成情况。很多学校硬性要求老师手抄教案,记入年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于是,临近期末,一些帮老师“代抄教案”的广告开始频现网络,8000字的教案要价至少600元。(2014年12月12日《贵阳晚报》)  相似文献   

5.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教师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但没有几节课上得出彩;有的教师一辈子都没认认真真地去写过教案,但他的课堂却精彩纷呈。上课是一定要去准备的,不备课是上不了好课的。但有些人把它理解为"不写教案是上不了好课的",实为大谬。备课和写教案不是一回事。备课结果的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师的习惯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事实上,一个优秀的教师,上课时不会  相似文献   

7.
沈菊如 《语文天地》2013,(12):74-75
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的最后,都要留有一个空白版块写“教学反思”,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把这一要求当做是学校下达的苛刻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9.
要谈上课,不得不先说说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和重要依据。但是在我看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写的教案以后,一个总的印象是:目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往往分析得头头是道;而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却根本不去提及。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很多的步骤,写教案是教师必须做好的一件事,原以为教案只要按照书中的思路结合自己的设计轻松写出来就可以了,可在经历一次心的洗礼后,笔者发现,原来教师和教案是可以一起成长的,同时也发现这成长是艰难的,需要太多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以下是笔者备课《认识100万》的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什么是教案 ,为什么要写教案 ,教师备课写教案应注重的事项 ,教师写好教案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每逢年度末,作为教师,都要接受学校的教案检查,一时间,搬家式教案、应付式教案屡见不鲜,书写教案和课堂教学实际上成了“两张皮”。一句话,人们怕写教案。分析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写教案耽搁时间。首先是认为写教案是一种重复备课的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就是内存的教案,再动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课本右边都留有大片的空白,依笔者愚见,编者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让师生在空白处写点东西。由于学校检查教案而不检查课本,很多教师根本来不及在课本上写写画画。但把教案写在书上有很多好处。首先,能节省时间。传统教案写在本上,课本上  相似文献   

14.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15.
王天学 《广西教育》2012,(10):53-53
写教案是教师的天职,就如大夫给病人看病要写处方一样简单平常。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难题。如,正常上一节45分钟的课,需要1.5小时左右备写教案,如果加上翻阅、查找资料和自制课件、教具等事情,那么花两三个小时备一节课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教师不但把时间花在写教案上,还要批改作业,给学生们辅导功课,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新教师》2019,(11):5-5
观点备课、教案都是为上课服务的,不备课成不了好老师,教案写不好,也不会成为好老师,但是同样,一个老师如果端着教案去上课,课堂照着教案走,罔顾学生实际,不管学生学会学不会,读完教案就完事,那同样不是好老师!在农村小学,教师都存在包班现象,几乎全天都在上课,根本没有时间写教案。可是学校规定每周都要检查教师教案,完不成任务就要扣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17.
“教案”是个敏感的话题。我们通常怎样接触同行的教案?除了公开发表用作交流或示范的教案,多数情况下,是靠各种形式的检查。不少学校立有制度:教龄6年内的教师,每学年教务处抽查教案两次。有的学校每学年都要交教案,据说不写教案上课的大有人在。如果不查,认真写教案的人就更少了。 现今申报职称,也要交教案,作为一项评价指标。申报者要交一两年的教案,这就难倒了一些教  相似文献   

18.
<正>教案本是教师上课的依托,是具有教师个性的成果。如今却成了教师们的隐痛,费时费力,高耗低效;无效劳动,白耗心血,实在是爱亦难恨亦难,真不知写教案是为哪般!归根溯源,都是"面子工程"惹的祸!为了迎合上级要求,体现领导意图,绞尽脑汁翻新花样,出炉新鲜做法,以备检查,求得超标。检查教案,为得好评,无视教案的实用性,必须具备人为的条条框框,写教案也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查教案成了写教案的无形巨手,要你色彩斑  相似文献   

19.
到基层调研,常常有教师拿着教案追问,“我写的教案被学校认定为不合规范,但我下功夫很多,你给看看,是不是好教案?”“难道只有长篇累牍的教案才是好教案?”“我的教案设计都被学术刊物发表了,学校却认为不合格,你给评评理。”“教无定法,教案为何要整齐划一?”好教案到底有没莘稀示准?标准是什么?弄清好教案的标准,才有利于解决教案写作与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然而对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对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还不明确,况且我国师范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或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中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还没有得到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匮乏,很多计算机教育或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前没有进行教学设计的训练,写不出好的教案.本文对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并着重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