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OOC为高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自主教育平台,是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市场营销专业MOOC课程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路径,拥有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能够及时进行学习过程反馈。构建市场营销专业MOOC平台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投入,建设精品课程资源,不断充实和更新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MOOC平台课程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从海量课程中快速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已成为MOOC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近年来国外MOOC推荐系统研究热点,介绍了MOOC混合推荐系统的四种算法,实现了以个性化搜索引擎和以语义推荐为主的四层架构设计和功能算法,并通过“电动汽车”案例进行流程解释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利用关联开放数据云技术和语义推荐算法能够有效地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搜索范围,为学习者推荐更多需要的课程或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对人类文明传承和知识学习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目前,MOOC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模式。cMOOC课程模式侧重知识建构与创造,强调创造、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而x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xMOOC是MOOC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利用xMOOC,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在学习支持上可以提供课程索引、评价、推荐等功能;在学习分析上可以支持课程海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提高学习系统的适应性。xMOOC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为开放教育带来了革新和新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MOOC平台课程推荐系统数据稀疏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偏好的矩阵分解和深度学习图像特征提取的混合推荐算法,用于提升推荐系统的质量。对MOOC推荐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架构和功能进行描述。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把课程封面视觉特征提取出来作为稀疏偏好矩阵的附加信息,提出了基于矩阵分解和深度学习融合的推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推荐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率,有效地缓解了数据稀疏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MOOC(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式正成为传统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网络课程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MOOC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四大化学”为例,对“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三个MOOC平台的课程资源、课堂互动、成绩评定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化学”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七个国外典型的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各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关键词,从组织机制、平台定位、课程组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质量认证六个方面,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教育中来。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OOC)应运而生。MOOC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教育。如何积极应对MOOC,已经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紧迫和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MOOC资源的使用与分析,结合MOOC优秀资源平台,寻找一种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线精品课程作为MOOC中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但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时,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为促进教师深度反思,支持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提升课程质量,构建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情感分类与主题挖掘研究模型。首先,采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MOOC平台中25门“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情感分类;其次,对负性课程评论进行词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题挖掘。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资源质量、课程内容设计、互动和反馈机制、课程考核评价是导致学生差评、影响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促进在线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提升、开发优质在线精品课程学习资源、打造实用生动的在线精品课程内容、优化互动和反馈机制、优化在线精品课程考核评价等课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大学生发放MOOC使用调查问卷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分析得出学生使用MOOC的程度受学生年级、MOOC线上学习沟通和学习收获的影响,结合ATM和UTAUT模型建立了使用MOOC的学习过程模型。本文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MOOC的使用人数,需要推广网络平台,增加受众范围;提供个性化和实用化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设置灵活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7,(2):86-91
MOOC平台在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为用户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文章对果壳网MOOC学院的用户注册数、选课情况和各版块发帖及回帖等相关数据做了统计与分析,指出MOOC学院在知识共享方面存在对用户学习及知识传播缺乏激励机制、课程缺乏实验机制、用户间交流方式单一、版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果壳网MOOC学院应引入收益驱动模式、增设在线语音学习室、增设虚拟实验室、增设个人资源空间、增设课程原创版块及课程实践版块等,为果壳网MOOC学院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MOOC的建设和发展中交织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MOOC建设的初衷和理想是共享教育资源,协同合作发展,节约教育成本;而事实上,教育的选择和竞争,促使各国、各区域为了凸显各自的竞争实力,独立发展,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开发和严重浪费,即能耗问题。MOOC能耗指资金浪费作为基础能源污染所扩散的MOOC负能量。资金浪费造成的MOOC能量损耗制约着MOOC的教育应用价值,分布于MOOC建设、开发、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造成MOOC能耗的主要原因是对MOOC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建设;资源重复开发,软硬件技术不同步、不兼容;设备闲置或淘汰严重,垃圾数据过多等。要保持MOOC的持续发展,需要正确认识MOOC建设的负面效应,从国家生态化教育和经济成本的战略角度来审视与思考,做到战略上合作博弈、技术上协同发展,加长补齐MOOC"短板"、优化数据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7):253-256
MOOC 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各种 MOOC 平台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解国内 MOOC 平台资源建设状况并进行完善,对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 MOOC 平台的资源来源、类别、比例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学堂在线平台资源来源渠道多样;中国大学 MOOC 平台课程总量占绝对优势,且划分细致入微;工 学、理学、经济管理是各 MOOC 平台上资源较丰富的学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各大 MOOC 平台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扩充资源来源渠道,不局限于各大高校;做好引进工作,提高国外高水平课程利用率,使学习者获取最新科研成果,改善和提高各大 MOOC 平台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实践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革命性地颠覆了传统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式。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MOOC更强调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并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师生交互点燃了国内外众多学习者的参与热情。为此.通过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结合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和MOOC的特点,分析MOOC学习活动的类型、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者角色以及分布于社会网络中的交互信息等因素,尝试构建一个MOOC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模式,为MOOC课程在国内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慕课",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在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网络技术和社会现实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宛如一股巨浪开始席卷全球,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慕课"的认识,找到"慕课"与开放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关联性及改革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李萍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1):215-217
慕课为分享资源、创造知识、构建学习网络搭建了平台,为超越时间空间的泛在学习提供了可能。对慕课学习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发现其发展瓶颈,如开发个性化平台的广义成本高、数据处理复杂、教师负担增加、学生参与度低、退出率高等问题。通过研究,对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Anatomy curricula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ted with blended learning resources, which utilize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educational literature postulates that the use of technology can support students in achieving greater learning outcomes by increasing engagemen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dimensions of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TEL) resources as part of a medical program’s anatomy curriculum using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 25-item five-point Likert-based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192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with three emergent factors discerned: satisfaction, goal setting and planning, and physical interaction. The three factors closely align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therefore additional nonpara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at explored the levels of engagement across three custom-made anatomy TEL resources, including: (1) anatomy drawing screencasts; (2) an eBook; and (3)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Usag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popular resource to be accessed across the cohort was the anatomy drawing screencasts via YouTube, with the MOOC being used least. Moreover, som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ose students who utilized the MOOC were more engaged. Generally, however, no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levels of engagement and TEL resource usage or assessment outcom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a clear insight into how students engage with TEL resources, but do not reveal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engagement, usage, and assessme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7.
慕课对于传统高等教育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与其担忧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强有力冲击,不如主动接受挑战,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国际化机遇,研究借鉴慕课发展的理念,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助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入探究我国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开放运动的流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开始兴起,并逐渐引起教育界学者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为了更明确理解"慕课"是什么、能做什么、改变了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中追问"慕课"的存在,从其发展过程中探寻"慕课"的本质,重点探讨了"慕课"的本质就是在线教育,其核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四要素。在此基础上,从"四因说"视角阐述"慕课"形成的原因以及从技术负荷教育的预测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的"四机制"系统论述"慕课"的价值问题,从而深入地探讨了"慕课"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玉  胡凡刚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259-262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MOOC作为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体,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热潮。但是,热潮背后隐藏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基于中国大学MOOC学习经验,对MOOC热现象从专家呼吁、媒体杂志宣传等方面,分析MOOC发展中存在的辍学率高、学习体验缺失以及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提出创新技术理念、创新课程模式、完善服务系统以及加强合作联盟等发展策略,以期为MOOC“降温”,真正做到技术赋能教育。  相似文献   

20.
MOOC以优质的教育资源辅以先进的技术支持开启了课程在线教育的新纪元。本文着眼于“学院派”MOOC的典型代表-edX平台,全面分析其平台特色、课程类别、技术支持、合作运行机制、收益共享模式、学习者数据分析和教师观点,并提出基于MOOC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