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新闻世界》2010,(12):60-61
叙事是对事件的叙述,一般分为传统叙事和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叙事。要完成故事的叙述和传播,实现叙事的价值,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媒介。不同叙事媒体之间、同一叙事媒体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转换。叙事媒体转换就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实现由传统叙事向电视叙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罗艳 《今传媒》2011,(9):74-75
在文化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体叙事方式呈现出浅表化、泛娱乐化,以及对经典与传统的消解,而凤凰卫视秉承"深叙事"与"冷思考"的叙事风格,以其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以及人本化的叙事理念,为电视媒体叙事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叙事媒体转换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过去的叙事学理论没有把叙事媒体转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其重大缺憾.在当前电视成为最重要的叙事媒体,小说成为电视剧素材的重要来源的情况下,叙事媒体转换的研究应该成为当前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小说和电视剧在叙事语言、叙事思维、故事情节、叙事时空、视听造型等方面的媒体转换,认为在叙事媒体转换中应充分发挥电视声画叙事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过程三个角度对叙事理念于档案文化传播中的运用进行价值阐释,并提出相应的档案叙事运行机理,包括平分析公众需求,明确叙事主题建构叙事场景,善用媒体技术,评论反馈以优化档案叙事服务等。建议通过树立叙事理念、多媒体并行发挥多方联动效应、多元合作增强文化凝聚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档案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扩大档案文化的辐射范围与增强档案文化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6):63-66
2014年明星吸毒、涉毒丑闻频出,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屡屡叙事失当,本文以"房祖名案""王婧案""尹相杰"案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叙事报道中不当的叙事倾向,通过对媒体叙事报道失当的心理分析,提出媒体在涉及明星丑闻时正常的叙事报道态度,从视角、框架、修辞三个方面指出媒体叙事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8,(12):83-96
"9·11"事件爆发后,伊斯兰世界成为美国媒体的报道焦点。美国主流媒体是继承、甚至强化了东方主义所倡导的"东方和西方尖锐对峙"的"对立"叙事,还是开始向"对话"叙事演变?为探析该问题,本文首先对东方主义和新东方主义,以及查尔斯·泰勒的文化沟通本能论进行理论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华盛顿邮报》等三大知名报刊进行了批判性话语分析。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并没有在两种叙事模式之间进行唯一的选择,而是采取了"对立"主导和"对话"渗入的混合模式。一方面,因杂揉了浓厚的美国例外主义和凸显了"美国穆斯林"这一新叙事客体,"对立"叙事的主体框架变得更加难以辨识;另一方面,"对话"叙事的内容以展现美国对自身战略的反省,传达伊斯兰国家的"声音",以及弱化各类报道的对抗语调等形式呈现,为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开拓对话空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徐振云 《出版科学》2016,24(3):110-112
分析社交媒体的涵义与类型和社交媒体传播形态的3大特征,研究叙事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结社交媒体中数字叙事的基本特征,即创作内容以叙事者本人为中心、创作者合作化、叙事文本多元化、叙事效果追求互动性与沉浸感,以期在此基础上探寻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数字叙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前景与隐忧。  相似文献   

9.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体坛周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了国外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两种叙事模式:1.同质化叙事:民族国家的叙事模式;2.差异化叙事:更加多元和人性化的视角。指出西方媒体擅长将意识形态隐含于叙事中,不仅展现了国家民族形象和媒介奇观,也让我们看到了奥运会多元的、人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关倩 《东南传播》2022,(11):26-28
数据新闻作为以数据联动为主要叙事范式的新闻形态,其日益产业化和流程化使得数据最终能够以可视化的动态作品呈现形式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与传播。从新闻叙事机制的维度来看,以数据为主要载体的数据新闻拥有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其形成的全新叙事机制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底色。当数据成为新闻叙事和报道的核心环节,数据新闻已从叙事主体、叙事符号和叙事情境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在聚焦方式、叙事结构和视觉语法层面完成了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2.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13.
张智妍  郭枫 《东南传播》2021,(1):100-102
新媒体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保护,必须重视非遗在新媒体上的叙事表现。新媒介叙事系统相较传统叙事有所变化,非遗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叙事表现也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在三个方面分析在新媒介环境下非遗叙事的"年轻化"策略:传承人媒介形象的年轻化;叙事话语的年轻化;媒介叙事载体的年轻化。为此,搜集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体上的相关叙事案例,从媒介叙事的角度来阐释非遗年轻化形象的建构,并针对现有的媒介叙事情况提出问题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由于移动传播环境和终端的变化,短视频新闻在叙事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对第28届—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叙事分析,归纳出三种短视频新闻叙事模式,即主我叙事模式、强情节模式、“拍客+”模式,为我国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制作和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程鹏 《文化遗产》2015,(2):103-111
安期生是中国古代的仙人,在山东省莱芜市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信仰。关于安期生的多维叙事体系,为我们描绘出了安期生的多面形象:在史书中,他从一位方士修炼成仙;在方志中,自唐朝时起,他在矿冶业兴盛的莱芜地区被作为矿冶业的行业神而受到崇奉,随着莱芜矿冶业中心地位的变迁,对其信仰也经历着兴衰更替。在口头叙事中,他是安仙村的先祖,后修炼成仙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仙人老爷,受到广泛的信仰。在当代的信仰复兴中,景观叙事融合了文本叙事与口头叙事并做出慎重选择,安期生被强化为安仙村的文化符号,其人性本质的先人身份得到了强调。在当代,安期生仙人合一的身份认同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复兴出现向文化偏重的倾向,并充斥着文化的再造。在这一趋势下,文本叙事与口头叙事往往被加以选择并应用于民间信仰的复兴,而民间信仰的复兴又促成了传说文化的再生产和叙事文本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关于话语与图像、元叙事与微小叙事等观点为媒体改进新闻报道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表现在平面媒体中对视觉元素的强调和微小叙事方式的采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媒体在对"李双江之子"事件报道时运用的主要叙事方法是故事化,将事件的可读性、趣味性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媒体利用符号、讯息的组接与呈现,生产着新的意义,传递着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赢得了眼球经济,同时强化了主流的社会文化价值,但推进了社会群体的分化与对立,埋下了更大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8.
从口传叙事到电影叙事,云南少数民族的叙事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叙事中,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成为民族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外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形式,能够唤起文化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许多电影叙事中,这些民族元素却主要被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或奇特景观来展示.电影叙事关注的不再是影片文化源的少数民族,而是猎奇的观众.  相似文献   

19.
主流媒体为了适应新兴舆论场,扩大舆论影响力,主动转变叙事方式利用个性化特征明显的Vlog报道社会议题。以2020年两会报道为例可以发现,主流媒体Vlog报道呈现其叙事特征:叙事主体以专业记者为主、叙事情境利用个性化视角传达公共性议题、叙事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主串联前台与后台,三个特征促成了主流媒体Vlog相较于大众化Vlog在内容、语态等方面的优势。主流媒体未来可以从培养全媒型人才、创新交互性叙事、平衡前台与后台三方面寻求Vlog叙事的新空间,并借力发展为具备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流媒体的广泛影响,媒体矩阵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演化,不同的媒体展现出了不同的矩阵平台,形成了聚合发散型的新闻叙事结构.这种非线性、非结构化的新闻叙事策略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与扩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分析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叙事策略,如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